華文網

封面傳媒CEO李鵬:未來媒體首先是智媒體

封面新聞記者 艾曉禹 攝影記者 楊濤 劉陳平

11月16日,“智創未來 2017 C+移動媒體大會”在成都舉行,封面傳媒CEO李鵬在開場的主題演講中分享了封面傳媒在智慧媒體方面的探索與思考。

“未來媒體首先是智媒體,AI將持續改變資訊傳播。從全世界來看,人工智慧在持續改造各個行業,也在持續改造媒體行業的各個方面;未來,讓人做人擅長的事,機器做機器擅長的事,人機協同將成為潮流。”李鵬認為,從媒體領域來講,媒體人的專業主義優勢和AI的高效智慧生產將會更為完美地結合。

“媒體還將演變,第六、第七媒介將會誕生。”李鵬說,萬物互聯的時代很快就會到來,不論未來媒介的主流載體是什麼,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一定是基礎。

以下是演講全文:

2015年10月28日,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向人工智慧時代過渡的時間視窗,封面傳媒正式成立。站在人工智慧改變世界的新風口,封面傳媒以“重新聯接世界”為使命,確定了“構建引領人工智慧時代的泛內容生態平臺”的願景,

緊盯前沿技術,發力人工智慧,堅定朝著“AI+媒體”領域進軍,打造“智媒體”。

什麼是智媒體?我們理解,智媒體首先是智慧媒體,通過人工智慧重新賦予媒體技術基因,改造媒體生產、傳播全流程,讓傳播更自動、更精准、更高效。智媒體還是智慧媒體,通過價值主導,強化編輯干預,更加突出資訊的價值匹配。今天,我主要給大家分享封面傳媒在智慧媒體方面的探索與思考。

進軍“AI+媒體”,我們做了什麼?

封面傳媒成立兩年以來,堅持以技術為核心驅動,在技術創新的邏輯下打造互聯網產品。兩年時間裡,我們有半年是在組建團隊,尤其是技術團隊。去年的5月4日,封面傳媒的核心產品——封面新聞用戶端(1.0測試版)上線,

基礎支撐就是基於演算法推薦的興趣閱讀,開啟了進軍“AI+”的新征程。封面新聞用戶端上線的一年半以來,我們不遺餘力地加強人工智慧技術產品的開發和打造,力圖用AI改造新聞生產,重新定義媒體,重新定義傳播。

AI+寫作。人工智慧對媒體的改造,首當其衝是寫作領域。封面新聞上線以後,我們的技術團隊就著手研發機器人寫作。去年12月20日,我們的首條機器寫作稿件面世,

內容是當日成都打折資訊。今年5月4日,封面新聞上線一周年之際,我們自主研發的小封機器人1.0版上線,正式開始新聞資訊寫作的探索。今年9月30日,四川青川發生5.4級地震,小封機器人僅用時8.09秒就完成寫作,產生稿件資訊包括速報參數、震中地形、周邊村鎮、周邊縣區、歷史地震、震中簡介、震中天氣,近1300字,並配有相關圖片。

AI+互動。推動AI和人互動,加強人機交互的運用是封面新聞進軍AI的第二個嘗試。在前期小封機器人與用戶探索性互動的基礎上,我們選擇了與微軟進行深度合作,全面引入微軟小冰開展人機交互應用。“小冰”入駐封面新聞帶來的最大變化是交互上的提升,用戶可以與小冰聊新聞、聊天逗樂,小冰也可以在新聞之後跟發評論,從而在人與機器互動上深度探索。我們希望通過這種開放式合作,探索人工智慧和媒體行業融合的新案例。

AI+場景應用我們還不斷通過自身以及合作夥伴的技術,將AI常態化地應用到各個生活場景,更好地為使用者服務。在AI與高考的結合上,我們推出了“封面新聞高考志願小助手”,利用教育大資料、神經網路演算法等技術為高考志願填報提供智慧化服務;在AI與相親的結合上,今年七夕我們主辦了“AI人工智慧相親會”,通過單身男女的基本資料,小封機器人為他們挑選最為匹配的相親對象;在AI與旅遊的結合上,“十一黃金周”啟動的“小冰攜手大熊貓邀你美麗四川行”引發300萬用戶參與,上傳自己照片可以由機器人打分拼顏值,上傳景區照片可以由機器人生成詩歌展示美景。

AI+流程重構。技術改變一切,封面傳媒正在用人工智慧技術改變新聞生產的全流程。今年10月28日,我們打造的“封巢智媒體1.0”系統上線,就是希望通過AI推動新聞生產流程智慧化變革。封巢智媒體系統主要是以人工智慧技術為支撐,涵蓋“智慧技術平臺+智慧內容平臺+智識管理平臺”三大平臺:一是人工智慧技術驅動的應用創新,如機器寫作、人機交互、智慧“三屏合一”等AI+媒體的應用探索;二是價值主導與驅動的內容生產流程再造,如熱點監控、全網採集、內容管理,包括融合驅動型直播應用;三是資料驅動下的傳播效果智慧化監測、版權追蹤追溯、考核建模與自動化等。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系統的持續反覆運算升級,促進人工智慧時代媒體、技術和用戶進一步的互動式融合。

AI+未來媒體。今年9月16日,我們與微軟、北京師範大學共同成立了“人工智慧與未來媒體實驗室”。這也是全國首個致力於“AI+媒體”領域的實驗室。實驗室希望推動人工智慧與傳媒的創新性融合,建立人工智慧與媒體的研究合作平臺。實驗室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普及AI+媒體,讓AI技術在媒體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助推媒體行業轉型;二是開展講座研討,舉辦人工智慧與未來媒體系列大講堂;三是打造學術刊物,出版《AM》雜誌,一本內部學術交流刊物,聚焦人工智慧與未來媒體的前沿研究;四是開展產品研發,通過微軟以及合作夥伴的前沿技術,不斷研發人工智慧在媒體領域的新應用、新產品,並將之與封面傳媒相結合,不斷開拓智媒體發展空間。

未來媒體將是什麼樣?

《無間道》有句歌詞是這樣唱的:“我們都在不斷趕路,忘記了出路,在失望中追求偶爾的滿足”。對於處於危機中的傳統媒體而言,這些年一直在趕路,但一直是在跟著趕,追著趕,一直都處於“現在時”乃至“過去時”的狀態。面向未來,應對危機,必須以“將來時”的狀態去佈局,去找出路。儘管預測未來是最難的,但必須不斷去闖,不斷去試,哪怕試錯也在所不惜。

未來媒體首先是智媒體。AI將持續改變資訊傳播。從全世界來看,人工智慧在持續改造各個行業,也在持續改造媒體行業的各個方面,從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管道、傳播物件到傳播效果等各個環節都在經歷“AI+”帶來的變化,從素材收集、篩選、分析、成文,直至最後的內容分發,從新聞線索搜集到寫作到事實核查,每一個環節都有人工智慧深度參與,推動新聞生產流程的智慧化變革。我們打造“封巢智媒體”系統,也是希望運用人工智慧持續推動資訊傳播智慧化革命。

人機協同是未來潮流。人工智慧時代來臨,很多人擔心機器人會取代人,會讓人沒有飯碗。大可不必擔心。如同第一次工業革命,雖然在短暫時間內會導致失業,但也帶來了更多新的工作機會。人工智慧的發展帶來的是生產力的極大解放,有些領域是機器不可替代的,AI也會帶來新的機會。在未來,讓人做人擅長的事,機器做機器擅長的事,人機協同將成為潮流。從媒體領域來講,媒體人的專業主義優勢和AI的高效智慧生產將會更為完美地結合。

賺廣告主的錢將不可持續。這是如何生存和發展的命題。長期以來,“二次銷售”模式讓媒體習慣賺廣告主的錢。但在新的環境下,傳播媒介和管道不只是掌握在媒體機構手中,並且被極大分散,萬物皆媒、人人皆媒,廣告主的錢被無限攤薄,賺廣告主的錢也將不可持續。未來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路是通過技術創新,儘量多地聚合各種媒介,佔領傳播管道;另一條路是通過從產品創新,儘量多地聚合更多用戶,賺消費者的錢。通過兩條路的組合,搭建多元化的發展生態才有未來。

媒體還將演變,第六、第七媒介將會誕生。世界上第一張日報誕生於17世紀50年代,廣播和電視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互聯網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末,智能手機誕生於20世紀90年代。縱觀世界媒體發展史,新媒介的誕生速度越來越快、間隔時間越來越短,手機肯定不是媒介的最終形態和最終載體,依託手機的媒體也不是最終的未來媒體。面向未來,第六、第七媒介肯定還將誕生。媒介是人體的延伸,媒介即資訊,什麼媒介能讓人們更方便、更快捷、更多樣地獲取資訊,什麼就有可能是未來媒介。萬物互聯的時代很快就會到來,不論未來媒介的主流載體是什麼,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一定是基礎。找准方向,才能找到出路。

我們一直認為,變化是最大的機會。當下人工智慧技術對整個資訊傳播行業帶來的變化才剛剛開啟,未來變化將更加深刻、更加巨大。媒體將不再是今天的媒體,產業將不再是今天的產業。誰走得更早,誰走得更快,誰就走得更遠。

在前期小封機器人與用戶探索性互動的基礎上,我們選擇了與微軟進行深度合作,全面引入微軟小冰開展人機交互應用。“小冰”入駐封面新聞帶來的最大變化是交互上的提升,用戶可以與小冰聊新聞、聊天逗樂,小冰也可以在新聞之後跟發評論,從而在人與機器互動上深度探索。我們希望通過這種開放式合作,探索人工智慧和媒體行業融合的新案例。

AI+場景應用我們還不斷通過自身以及合作夥伴的技術,將AI常態化地應用到各個生活場景,更好地為使用者服務。在AI與高考的結合上,我們推出了“封面新聞高考志願小助手”,利用教育大資料、神經網路演算法等技術為高考志願填報提供智慧化服務;在AI與相親的結合上,今年七夕我們主辦了“AI人工智慧相親會”,通過單身男女的基本資料,小封機器人為他們挑選最為匹配的相親對象;在AI與旅遊的結合上,“十一黃金周”啟動的“小冰攜手大熊貓邀你美麗四川行”引發300萬用戶參與,上傳自己照片可以由機器人打分拼顏值,上傳景區照片可以由機器人生成詩歌展示美景。

AI+流程重構。技術改變一切,封面傳媒正在用人工智慧技術改變新聞生產的全流程。今年10月28日,我們打造的“封巢智媒體1.0”系統上線,就是希望通過AI推動新聞生產流程智慧化變革。封巢智媒體系統主要是以人工智慧技術為支撐,涵蓋“智慧技術平臺+智慧內容平臺+智識管理平臺”三大平臺:一是人工智慧技術驅動的應用創新,如機器寫作、人機交互、智慧“三屏合一”等AI+媒體的應用探索;二是價值主導與驅動的內容生產流程再造,如熱點監控、全網採集、內容管理,包括融合驅動型直播應用;三是資料驅動下的傳播效果智慧化監測、版權追蹤追溯、考核建模與自動化等。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系統的持續反覆運算升級,促進人工智慧時代媒體、技術和用戶進一步的互動式融合。

AI+未來媒體。今年9月16日,我們與微軟、北京師範大學共同成立了“人工智慧與未來媒體實驗室”。這也是全國首個致力於“AI+媒體”領域的實驗室。實驗室希望推動人工智慧與傳媒的創新性融合,建立人工智慧與媒體的研究合作平臺。實驗室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普及AI+媒體,讓AI技術在媒體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助推媒體行業轉型;二是開展講座研討,舉辦人工智慧與未來媒體系列大講堂;三是打造學術刊物,出版《AM》雜誌,一本內部學術交流刊物,聚焦人工智慧與未來媒體的前沿研究;四是開展產品研發,通過微軟以及合作夥伴的前沿技術,不斷研發人工智慧在媒體領域的新應用、新產品,並將之與封面傳媒相結合,不斷開拓智媒體發展空間。

未來媒體將是什麼樣?

《無間道》有句歌詞是這樣唱的:“我們都在不斷趕路,忘記了出路,在失望中追求偶爾的滿足”。對於處於危機中的傳統媒體而言,這些年一直在趕路,但一直是在跟著趕,追著趕,一直都處於“現在時”乃至“過去時”的狀態。面向未來,應對危機,必須以“將來時”的狀態去佈局,去找出路。儘管預測未來是最難的,但必須不斷去闖,不斷去試,哪怕試錯也在所不惜。

未來媒體首先是智媒體。AI將持續改變資訊傳播。從全世界來看,人工智慧在持續改造各個行業,也在持續改造媒體行業的各個方面,從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管道、傳播物件到傳播效果等各個環節都在經歷“AI+”帶來的變化,從素材收集、篩選、分析、成文,直至最後的內容分發,從新聞線索搜集到寫作到事實核查,每一個環節都有人工智慧深度參與,推動新聞生產流程的智慧化變革。我們打造“封巢智媒體”系統,也是希望運用人工智慧持續推動資訊傳播智慧化革命。

人機協同是未來潮流。人工智慧時代來臨,很多人擔心機器人會取代人,會讓人沒有飯碗。大可不必擔心。如同第一次工業革命,雖然在短暫時間內會導致失業,但也帶來了更多新的工作機會。人工智慧的發展帶來的是生產力的極大解放,有些領域是機器不可替代的,AI也會帶來新的機會。在未來,讓人做人擅長的事,機器做機器擅長的事,人機協同將成為潮流。從媒體領域來講,媒體人的專業主義優勢和AI的高效智慧生產將會更為完美地結合。

賺廣告主的錢將不可持續。這是如何生存和發展的命題。長期以來,“二次銷售”模式讓媒體習慣賺廣告主的錢。但在新的環境下,傳播媒介和管道不只是掌握在媒體機構手中,並且被極大分散,萬物皆媒、人人皆媒,廣告主的錢被無限攤薄,賺廣告主的錢也將不可持續。未來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路是通過技術創新,儘量多地聚合各種媒介,佔領傳播管道;另一條路是通過從產品創新,儘量多地聚合更多用戶,賺消費者的錢。通過兩條路的組合,搭建多元化的發展生態才有未來。

媒體還將演變,第六、第七媒介將會誕生。世界上第一張日報誕生於17世紀50年代,廣播和電視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互聯網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末,智能手機誕生於20世紀90年代。縱觀世界媒體發展史,新媒介的誕生速度越來越快、間隔時間越來越短,手機肯定不是媒介的最終形態和最終載體,依託手機的媒體也不是最終的未來媒體。面向未來,第六、第七媒介肯定還將誕生。媒介是人體的延伸,媒介即資訊,什麼媒介能讓人們更方便、更快捷、更多樣地獲取資訊,什麼就有可能是未來媒介。萬物互聯的時代很快就會到來,不論未來媒介的主流載體是什麼,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一定是基礎。找准方向,才能找到出路。

我們一直認為,變化是最大的機會。當下人工智慧技術對整個資訊傳播行業帶來的變化才剛剛開啟,未來變化將更加深刻、更加巨大。媒體將不再是今天的媒體,產業將不再是今天的產業。誰走得更早,誰走得更快,誰就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