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支書徐雲樓:講好紅軍故事,傳播紅軍精神

2017-11-15 21:10 | 浙江新聞用戶端記者 陳凱璐

“上海和嘉興南湖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地,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這個大家都知道吧。那你們知道中共浙江第一屆代表大會在哪裡開的嗎?”以一個問題為開頭語,

徐雲樓成功將參觀者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從2011年6月,舟山鎮方山口村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第三團紀念館建成以來,徐雲樓就一直在這裡給來訪的群眾講解方山口村的紅色歷史以及紅三團的革命鬥爭歷史。

從小聽紅軍故事長大,收集大量黨史資料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第三團紀念館位於方山口村的徐公祠,占地990平方米。徐公祠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目前是浙江省國防教育基地、金華黨史教育基地。

徐雲樓今年68歲,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他便給來訪的群眾講方山口村的紅色故事。自2011年紀念館落成以來,他便在紀念館當講解員。

“1928年,這裡爆發永康農民年關大暴動。1930年5月,永康中心縣委在這裡建立了金華第一個蘇維埃政權。

同年7月,根據中央和特委決定,永康中心縣委將永康、縉雲、仙居的紅軍遊擊隊1500多人集中在這裡整編,並宣佈成立中國工農紅軍十三軍第三團。”這三個日子,深深地刻在徐雲樓的腦子裡,在他看來,這是講解詞中最重要的三個日子。

對於紅軍的故事,徐雲樓小時候便常聽爺爺奶奶說起。當年,徐雲樓的爺爺經常給紅軍送飯、送信。

徐雲樓回憶說:“紅三團成立以後,紅軍都和當地百姓打成一片,老百姓有困難,紅軍都會去説明,還打土豪分田地,把好田好田分給窮苦老百姓種,還攻打古山、胡庫的國民黨政府糧庫,把糧食搶出來分給當地的窮苦百姓。”

他說:“我從小聽著紅三團的故事長大的。但畢竟是口口相傳的東西,有些內容難免會出現偏差。”後來,徐雲樓到市黨史辦公室收集了不少紅三團的資料,

將自己的記憶和黨史資料一一相對應,一點點地把紅三團的歷史補充完整。

不同的聽眾有不同的講法,時間長短掌控自如

“一般情況下,講紅三團的故事要20分鐘左右,有些參觀者希望我講得詳細點,那我就多講一些內容,時間延長到半個小時。”徐雲樓說,自己每次講解之前,都會詢問觀眾想要聽多久,“十幾分鐘有十幾分鐘的講法,半小時有半小時的講法。如果掌握不好時間,

那就會出現前半部分講得很詳細,後半部分匆匆結尾,這樣就大頭小尾了。”

在講解的過程中,徐雲樓還會時刻注意觀眾的狀態。“我會觀察他們的眼睛,如果看到他們注意力不集中,我就穿插一點生動的小故事,吸引他們注意。”徐雲樓說。

幾年下來,徐雲樓在紀念館向數萬人講解過紅軍和黨史故事,聽眾中有黨員幹部,有退休老人,有登山愛好者,也有小學生……針對不同的人,徐雲樓說,他會選擇與對方身份相契合的解說詞來講解,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比如小學生來聽講解,就不能跟他們講風餐露宿、槍林彈雨這些他們可能聽不懂的詞,要換成比較接地氣的語言。”徐雲樓說,他會用“你看你們背的書包這麼漂亮,當時的小朋友可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書包。”來代替。通過他的講解,一個個生動的場景、一個個鮮活的革命先烈,似乎都出現在參觀者的眼前。

講好“紅色故事”,傳承革命精神

年輕時,徐雲樓是方山口村的黨支部書記。當了26年書記後,2002年,為了把機會讓給年輕人,徐雲樓主動辭去這個職務,當上了《永康日報》的送報員。空閒之餘,他開始給遊客講紅三團的故事,直到紀念館落成,他正式成為紀念館的講解員。

平時只要有閒置時間,徐雲樓就會捧起黨史資料研究。“有關永康黨史的資料很多,但不是每一本都是同一種說法,比如講軍長胡公冕的內容,有些書這樣寫,有些書那樣寫,我就自己找資料,分析後再做出判斷。”徐雲樓說,自己要活到老學到老,緊跟形勢,這樣才不會掉隊。

徐雲樓說:“作為一名老支書、老黨員,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三團的故事,講好方山口的故事,這不僅僅是我的一份工作,我已經將它視為終身的事業。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紅色故事,讓大家都能傳承紅軍的精神。”

徐雲樓說,他會選擇與對方身份相契合的解說詞來講解,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比如小學生來聽講解,就不能跟他們講風餐露宿、槍林彈雨這些他們可能聽不懂的詞,要換成比較接地氣的語言。”徐雲樓說,他會用“你看你們背的書包這麼漂亮,當時的小朋友可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書包。”來代替。通過他的講解,一個個生動的場景、一個個鮮活的革命先烈,似乎都出現在參觀者的眼前。

講好“紅色故事”,傳承革命精神

年輕時,徐雲樓是方山口村的黨支部書記。當了26年書記後,2002年,為了把機會讓給年輕人,徐雲樓主動辭去這個職務,當上了《永康日報》的送報員。空閒之餘,他開始給遊客講紅三團的故事,直到紀念館落成,他正式成為紀念館的講解員。

平時只要有閒置時間,徐雲樓就會捧起黨史資料研究。“有關永康黨史的資料很多,但不是每一本都是同一種說法,比如講軍長胡公冕的內容,有些書這樣寫,有些書那樣寫,我就自己找資料,分析後再做出判斷。”徐雲樓說,自己要活到老學到老,緊跟形勢,這樣才不會掉隊。

徐雲樓說:“作為一名老支書、老黨員,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三團的故事,講好方山口的故事,這不僅僅是我的一份工作,我已經將它視為終身的事業。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紅色故事,讓大家都能傳承紅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