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原創|如何正確地看待區塊鏈+?以下23家研究機構可以回答

如何正確地看待區塊鏈+?以下23家研究機構可以回答

作者:黃曉君

隨著數位貨幣、區塊鏈逐漸進入公眾視野,其潛在的技術革新能力也越來越獲得多行業認可。具備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點的區塊鏈,

已經開始結合多個行業進行應用,此前我們已經在《百搭技術區塊鏈,緣何先與金融業結合?》一文中講述了區塊鏈能夠率先結合金融業的原因與未來。

有觀點認為:今天的區塊鏈產業就像90年代的互聯網,而我們在回顧當年的互聯網情況時會發現,經過前20年準備,互聯網企業才能在那個年代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程式師、企業、研究機構在技術、應用等方面革新的結果是帶來了持續多年的互聯網繁榮。

根據今年5月烏鎮發佈的2017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顯示,目前國內已經有超百家區塊鏈創業公司,直接、間接融資已經緊隨美國之後成為第二大融資地區。

除了以上提及的企業、資本之外,在區塊鏈產業發展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主體:技術研究機構。這些很多時候隱於公眾視野之外的“智庫”往往能最早看到一項新興科技的未來。

那麼,國內的區塊鏈現狀如何,未來還能在哪些領域大有作為?通過深入研究目前國內現存的區塊鏈研究機構,或許可以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結論。

國內已有超二十家區塊鏈研究機構

目前,區塊鏈發展規模還不算很大,尚處於快速增長階段;也正是由於還處在初級階段,區塊鏈對其他行業優化、改進成效還不是非常明顯,這導致了一批觀望者還未入局。

研究機構在新興科技探索方面的貢獻是企業等主體無法媲美的,原因是“區塊鏈專案技術含量比較高,因此,技術投入相對其他占比較大”,很多時候,研究機構總是能夠提前一步看到區塊鏈的未來。

經過梳理可知,國內有資訊可查的區塊鏈研究機構已經超過23家,最早建立研究機構專門專注于區塊鏈領域的時間可以追溯至2016年,這也是區塊鏈這個概念開始進入公眾視野的時間點。

國內區塊鏈研究機構1——政府參與(點擊查看大圖)

從上圖資訊可以發現,政府參與建設的區塊鏈研究機構已經達到12家,幾乎佔據總量的一半;其中,建設時間最早的北京大同區塊鏈技術研究院出乎意料,這家於2016年6月成立的研究院致力於打造區塊鏈領域的中國品牌,

還于同年11月獲得了大同政府的投資;進入2017年,區塊鏈相關的研究機構建設步調明顯加快,從5月份開始,每月都有至少1家新機構入場。

國內區塊鏈研究機構2——高校+企業(點擊查看大圖)

從上表可知,高校在區塊鏈研究方面也不甘落後,目前已經有同濟大學、復旦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多家高校或獨立或與企業合作建設研究機構,能夠充分發揮高校人才與資源優勢。

國內區塊鏈研究機構3——企業(點擊查看大圖)

同樣,作為區塊鏈產業中最重要一環,除了在企業內部成立技術團隊,企業也陸續建立了一些區塊鏈研究院/實驗室,在這些企業中,比較知名的有萬向區塊鏈實驗室、火幣區塊鏈研究中心等。

政府主導、高校緊隨其後,企業如何借力?

從以上三個表中,可以發現:數量上,由政府牽頭設立的區塊鏈研究機構數量占比最多;由於區塊鏈目前還處在比較早的初級階段,企業與高校進行產學研方面的合作成為一種更快推進區塊鏈產業化的方式;在類型上,專注於某一領域結合區塊鏈的研究院也處於優勢地位,比如專注于區塊鏈+物聯網的區塊鏈工業應用研究中心、專注于區塊鏈+金融的區塊鏈技術研究組等等。

但是與高校近年來紛紛開設互聯網相關的專業、課程相比,區塊鏈還是沒有完全進入一個全民普及的發展期,此前同濟大學教授馬小峰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的大學還沒有出現區塊鏈相關專業,隨著區塊鏈進一步發展,大學才有可能出現以金融科技、區塊鏈為大類的專業研究機構。”從這個角度來說,研究機構的參與度或許還可以成為評判區塊鏈產業是否繁榮的一個指標。

每個革命性的技術從出現到成熟要經歷七八十年,例如紡織、鐵路、汽車,互聯網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醞釀,也需要三十年的時間才真正與公眾生活完全接軌,更何況,區塊鏈從進入公眾視野開始到現在不過兩年時間,暫時還沒有達到成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加大對區塊鏈技術研究、不斷更新技術,完成應用反覆運算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從企業角度看,如果能夠從多家研究機構、高校獲取創業資訊,迅速將使用者的需求與技術對接,就能抓住高科技創業企業量產的時機。更高效地吸取區塊鏈技術最新動態,參與由政府發起的研究機構事務、積極與高校合作完成產學研轉化是其中一個方法。

美國學者彼得·戴曼迪斯在《富足》裡提到:“世界的科技發展進入了指數發展的階段”,那麼,區塊鏈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下一個階段支撐社會發展的創新技術、延續互聯網的發展。

但事物的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這有當國內研究機構不斷出現,大量的成果不斷從機構流轉至企業,甚至公眾生活的時候,才是區塊鏈生態網路創建起來的時候,目前這個節點的區塊鏈領域,則是先入局者占先機。

【聲明:此文為本站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轉載請務必說明轉自比特中文網!】

目前已經有同濟大學、復旦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多家高校或獨立或與企業合作建設研究機構,能夠充分發揮高校人才與資源優勢。

國內區塊鏈研究機構3——企業(點擊查看大圖)

同樣,作為區塊鏈產業中最重要一環,除了在企業內部成立技術團隊,企業也陸續建立了一些區塊鏈研究院/實驗室,在這些企業中,比較知名的有萬向區塊鏈實驗室、火幣區塊鏈研究中心等。

政府主導、高校緊隨其後,企業如何借力?

從以上三個表中,可以發現:數量上,由政府牽頭設立的區塊鏈研究機構數量占比最多;由於區塊鏈目前還處在比較早的初級階段,企業與高校進行產學研方面的合作成為一種更快推進區塊鏈產業化的方式;在類型上,專注於某一領域結合區塊鏈的研究院也處於優勢地位,比如專注于區塊鏈+物聯網的區塊鏈工業應用研究中心、專注于區塊鏈+金融的區塊鏈技術研究組等等。

但是與高校近年來紛紛開設互聯網相關的專業、課程相比,區塊鏈還是沒有完全進入一個全民普及的發展期,此前同濟大學教授馬小峰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的大學還沒有出現區塊鏈相關專業,隨著區塊鏈進一步發展,大學才有可能出現以金融科技、區塊鏈為大類的專業研究機構。”從這個角度來說,研究機構的參與度或許還可以成為評判區塊鏈產業是否繁榮的一個指標。

每個革命性的技術從出現到成熟要經歷七八十年,例如紡織、鐵路、汽車,互聯網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醞釀,也需要三十年的時間才真正與公眾生活完全接軌,更何況,區塊鏈從進入公眾視野開始到現在不過兩年時間,暫時還沒有達到成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加大對區塊鏈技術研究、不斷更新技術,完成應用反覆運算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從企業角度看,如果能夠從多家研究機構、高校獲取創業資訊,迅速將使用者的需求與技術對接,就能抓住高科技創業企業量產的時機。更高效地吸取區塊鏈技術最新動態,參與由政府發起的研究機構事務、積極與高校合作完成產學研轉化是其中一個方法。

美國學者彼得·戴曼迪斯在《富足》裡提到:“世界的科技發展進入了指數發展的階段”,那麼,區塊鏈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下一個階段支撐社會發展的創新技術、延續互聯網的發展。

但事物的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這有當國內研究機構不斷出現,大量的成果不斷從機構流轉至企業,甚至公眾生活的時候,才是區塊鏈生態網路創建起來的時候,目前這個節點的區塊鏈領域,則是先入局者占先機。

【聲明:此文為本站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轉載請務必說明轉自比特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