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性教育工作者胡佳威:如何正確地和孩子談“性”說愛

【編者按】

兒童性侵案逐年增長的事實凸顯中國義務教育階段普及性教育的必要性。近日,小學生性教育讀本《珍愛生命》引發的討論更讓人們認識到普及性教育並非易事。不羞學堂發起人、兒童性教育工作者胡佳威認為,

對於性知識持有的負面態度,是我們對孩子的性意識產生焦慮的原因。要想與孩子正確地談論性,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打消對於性的消極意識。

最近,小學生性教育讀本《珍愛生命》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套書籍中的一些插圖被一些自媒體和段子手解讀成黃段子,引發了不少家長的擔憂,甚至有學校已經撤回了該書籍。

這不是性教育教材在中國第一次引發爭議。《性健康導向》《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等性教育課本,都引發過不同程度的爭議。

本文均為 胡佳威 圖

中國需要性教育。兒童性侵案在逐年增長——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發佈的報告顯示,2016年被公開曝光的433起性侵兒童案中,

熟人作案的有300起,占案件總量近七成,有一半以上案件為作案者多次實施性侵,受害者年齡最小不到2歲。在中國,人工流產人數也在逐漸上升並呈現低齡化態勢。我們急需改變這一狀況,這就是需要普及性知識的原因。

談性色變的我們

之前有家長問我,幼稚園裡的老師講過《小威向前沖》《小雞雞的故事》《乳☆禁☆房的故事》等兒童性教育繪本。自己的孩子在小小年紀已經知道了精子、卵子,

瞭解自己是怎麼生出來的,對爸爸通過陰☆禁☆莖把精子送到媽媽身體裡的過程也很清楚。這個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知道的太多了,會不會性☆禁☆早☆禁☆熟?

我問她,假設你的孩子掌握的不是性知識而是化學知識,六歲的時候就熟知化學方程式,能背元素週期表,你會不會擔心孩子知道的太多了,造一個炸藥把學校給炸了?

這可能是多數中國人對性的態度。

生活中,我們會時不時聽到哪裡的神童數學特別厲害,或者知識超於同齡人,覺得這個孩子以後肯定出息得不得了。從來不會有人擔心他會不會知道的太多,或者擔心他長大以後會不會還這麼厲害。可是一旦孩子熟悉的是和性相關的知識,

家長就會開始擔心自己的孩子會不會性☆禁☆早☆禁☆熟、會不會受到同齡人的嘲笑、會不會好奇去嘗試性行為……

我上性教育課的時候有一個環節,叫做“性的頭腦風暴”。 我會在黑板上寫一個大大的“性”字,然後問大家會聯想到什麼。多數人會說:強☆禁☆姦、猥褻、性侵、學生懷孕、愛滋病、變態、露陰、出軌、色☆禁☆情、姦夫淫婦、沒節操等等。

由此可見我們對性的消極態度,當有一天我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和性發生關係時,我們的態度也會是恐慌與焦慮。如果我們對待性的態度是正面且積極的,性知識對我們來說就像化學知識一樣,當談性的時候,我們還會焦慮嗎?

如何向孩子開口

之前有一個家長告訴了我一個故事。在賓館裡,她4歲8個月的女兒看見桌子上的避孕套,就拿出來問她:“媽媽,這是什麼?”她很猶豫該怎麼告訴女兒,想了一下,她說:“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我回頭問一下賓館的服務員再告訴你吧!”女兒說:“好吧。”

這個家長當然知道避孕套的用途,但是她卻沒有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原因很容易理解,無非就是如果要解釋安全套的話,就必須要向孩子解釋什麼是性行為。她會擔心解釋完性行為之後,孩子如果對其產生興趣,想看、想瞭解、想嘗試怎麼辦?最主要的是,家長不好意思解釋。很多家長都覺得這東西說多了不好,直接搪塞過去就行了。

在北京的一家小學,老師正在讓學生們用這種方式體驗懷孕的感覺。

其實,如果僅僅是家長不知道如何解答這些問題,就好辦多了——給他們標準的答案,背下來就好了。如果我寫一本《回答孩子性問題的100個標準答案》,是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其實即使這樣,家長還是不會去回答,因為他們沒有勇氣開口。只有他們改變了自己的態度,認同性教育,這本書才會有參考價值。

每次我讓家長跟孩子介紹生☆禁☆殖☆禁☆器的時候,我都說可以說小雞雞,但一定要解釋“陰☆禁☆莖”才是科學的稱謂。但家長會說,你讓我講小雞雞可以,但是陰☆禁☆莖我實在說不出口。“小雞雞”是一個外號,說“陰☆禁☆莖”則代表了在正式談性,很多家長難以接受與孩子正面談性。其實,當你能在孩子面前淡定地說出這些詞的時候,表明你在用一種科學和坦然的態度去回應孩子。

一堂物理老師教授的性教育課

我的高中時代,有一節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性教育課。那時候我們常買時尚雜誌看,其中有一本雜誌每期固定一頁會刊登性☆禁☆愛體位元教學的內容,我們就把它當做黃書看。有一次我把雜誌打開到那一頁放在講臺上,物理老師進來後看到,沒做聲就拿著書走了。全班同學一下哄堂大笑。

結果上課鈴響的時候,物理老師說今天就不上物理課了,我臨時決定給你們上一趟性教育課。於是,他在課堂上很淡定地說出了各種和性有關的名詞,也很坦然地和班裡同學說,你們不要笑,這些知識都是非常重要的,對你們的幫助也會很大。

而我之前遇到過一個初中生,他們七年級的科學書上有青春期發育的內容,上面有裸☆禁☆體的男女。同學們非常非常期待這節課,一本書前前後後翻了好幾遍。可惜當他們即將要上這節課的時候,老師卻說,“相信很多同學都已經預習得非常好了,所以這節課我們改成自習”。所有的同學都很失望,尤其是那些翻了十幾遍的同學。

倫敦一家小學的學生正在閱讀性教育書籍《讓我們談談性》。

我相信當這個老師跳過這節課的時候,其實也在向孩子傳遞一個信號:這些東西不能講,即使這些知識出現在教科書上,我們也不應該去學習,它是不能被談論或者教授的。

再回頭看我的物理老師,雖然當時大多數同學笑得直拍桌子,但是後來同學聚會時,很多同學回憶起這堂課,都說非常感激老師當時的坦然。因為笑過之後,大家開始意識到這個話題很重要,而且是我們可以去學習的,那些知識正是我們需要的。

如果老師上課很坦然,孩子可能會笑,但是過後會意識到這些知識值得學習,他們長大後甚至會感謝這位老師。但如果老師選擇直接跳過,或者變得支支吾吾,孩子必然會覺得這個話題是禁忌。

應該改變的,是我們的“性態度”

國際性教育機構瑪麗斯特普國際組織中國代表處曾做過一個系列的性教育動畫片叫:《愛之年華青少年性教育課》,在視頻當中,他們提到了一個故事。一個女孩第一次來月經,她的姐姐教她使用衛生巾,並說這是我們的秘密,絕對不能被其他人知道。女孩的媽媽知道後,把全家組織起來開了一個會,慶祝小女兒來月經。媽媽告訴她說這是一個美好且正常的事情,象徵著她有了帶來新生命的能力,也代表她即將長大成熟。

許多年後,她發現周圍的很多女生提到月經都會覺得麻煩、羞愧、覺得很髒,而她始終記得那天美好的感覺。

所以說,當家長坦然客觀地看待性,孩子也會坦然地看待性。當家長負面地評價性、回避性,孩子自然也會受你影響認為性是噁心的事情。

我之前遇到過一個計劃生育協會的工作人員,她的日常工作中常會涉及到性教育,普及性知識,所以她自己的女兒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受來自母親的性教育。當女兒第一次來月經的時候,淡定地問媽媽要了一片衛生巾。而她的同學第一次來月經,都很害怕,坐在凳子上不敢起來。女兒知道後,就立馬脫下自己的外套圍在同學的褲子上,並主動向老師要了衛生巾並教她換上。她還一直安慰那個女孩子說這很正常,並把她送回了家。

我聽完之後非常震驚。在多數孩子自己都嚇得要死的年紀,她竟然還知道如何去照顧身邊的人。這恰恰證明了父母對性的正面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孩子不會把月經看做一件倒楣的事情,也不會把月經看成一個羞澀的話題。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反復強調“性態度”的重要性,因為如果家長或老師的性態度沒有端正,即便你再怎麼使勁,再怎麼想讓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都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接受性積極的一面

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幾乎都沒有接受過正兒八經的性教育,但其實一直都在接受社會對我們進行的性教育。比如,幾乎所有髒話都和性有關,這是在暗示我們性是髒的、具有侮辱性質的。但是性和任何東西一樣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我們不否認存在壞的一面,但是也需要去瞭解好的一面。

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他們的文章、視頻、公開課來學習到底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和孩子談性說愛。

其次,我們也應該鼓起勇氣說出那些與性相關的詞彙。可以對著鏡子念出這些詞,直到自己不笑為止,然後去找你的朋友或者同事,再當著他們的面念到不笑為止。最後,找來一群朋友或同事,在他們面前說這些詞,直到你不再覺得不好意思。如果你已經可以很淡定地在很多人面前說出這些詞,就已經證明你能用科學、坦然的態度對待性。

正是由於平時缺乏學習和瞭解性知識的機會,很多人才對性產生恐慌和焦慮感。設想一下,如果在我們小時候初次遇到這些困惑時,身邊能夠有一個引導者,是不是會解決很多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應該開誠佈公地討論性教育。如果成年人之間都不好意思談論這個,又哪裡來的勇氣和自己的孩子談性說愛呢?

我們的態度也會是恐慌與焦慮。如果我們對待性的態度是正面且積極的,性知識對我們來說就像化學知識一樣,當談性的時候,我們還會焦慮嗎?

如何向孩子開口

之前有一個家長告訴了我一個故事。在賓館裡,她4歲8個月的女兒看見桌子上的避孕套,就拿出來問她:“媽媽,這是什麼?”她很猶豫該怎麼告訴女兒,想了一下,她說:“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我回頭問一下賓館的服務員再告訴你吧!”女兒說:“好吧。”

這個家長當然知道避孕套的用途,但是她卻沒有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原因很容易理解,無非就是如果要解釋安全套的話,就必須要向孩子解釋什麼是性行為。她會擔心解釋完性行為之後,孩子如果對其產生興趣,想看、想瞭解、想嘗試怎麼辦?最主要的是,家長不好意思解釋。很多家長都覺得這東西說多了不好,直接搪塞過去就行了。

在北京的一家小學,老師正在讓學生們用這種方式體驗懷孕的感覺。

其實,如果僅僅是家長不知道如何解答這些問題,就好辦多了——給他們標準的答案,背下來就好了。如果我寫一本《回答孩子性問題的100個標準答案》,是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其實即使這樣,家長還是不會去回答,因為他們沒有勇氣開口。只有他們改變了自己的態度,認同性教育,這本書才會有參考價值。

每次我讓家長跟孩子介紹生☆禁☆殖☆禁☆器的時候,我都說可以說小雞雞,但一定要解釋“陰☆禁☆莖”才是科學的稱謂。但家長會說,你讓我講小雞雞可以,但是陰☆禁☆莖我實在說不出口。“小雞雞”是一個外號,說“陰☆禁☆莖”則代表了在正式談性,很多家長難以接受與孩子正面談性。其實,當你能在孩子面前淡定地說出這些詞的時候,表明你在用一種科學和坦然的態度去回應孩子。

一堂物理老師教授的性教育課

我的高中時代,有一節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性教育課。那時候我們常買時尚雜誌看,其中有一本雜誌每期固定一頁會刊登性☆禁☆愛體位元教學的內容,我們就把它當做黃書看。有一次我把雜誌打開到那一頁放在講臺上,物理老師進來後看到,沒做聲就拿著書走了。全班同學一下哄堂大笑。

結果上課鈴響的時候,物理老師說今天就不上物理課了,我臨時決定給你們上一趟性教育課。於是,他在課堂上很淡定地說出了各種和性有關的名詞,也很坦然地和班裡同學說,你們不要笑,這些知識都是非常重要的,對你們的幫助也會很大。

而我之前遇到過一個初中生,他們七年級的科學書上有青春期發育的內容,上面有裸☆禁☆體的男女。同學們非常非常期待這節課,一本書前前後後翻了好幾遍。可惜當他們即將要上這節課的時候,老師卻說,“相信很多同學都已經預習得非常好了,所以這節課我們改成自習”。所有的同學都很失望,尤其是那些翻了十幾遍的同學。

倫敦一家小學的學生正在閱讀性教育書籍《讓我們談談性》。

我相信當這個老師跳過這節課的時候,其實也在向孩子傳遞一個信號:這些東西不能講,即使這些知識出現在教科書上,我們也不應該去學習,它是不能被談論或者教授的。

再回頭看我的物理老師,雖然當時大多數同學笑得直拍桌子,但是後來同學聚會時,很多同學回憶起這堂課,都說非常感激老師當時的坦然。因為笑過之後,大家開始意識到這個話題很重要,而且是我們可以去學習的,那些知識正是我們需要的。

如果老師上課很坦然,孩子可能會笑,但是過後會意識到這些知識值得學習,他們長大後甚至會感謝這位老師。但如果老師選擇直接跳過,或者變得支支吾吾,孩子必然會覺得這個話題是禁忌。

應該改變的,是我們的“性態度”

國際性教育機構瑪麗斯特普國際組織中國代表處曾做過一個系列的性教育動畫片叫:《愛之年華青少年性教育課》,在視頻當中,他們提到了一個故事。一個女孩第一次來月經,她的姐姐教她使用衛生巾,並說這是我們的秘密,絕對不能被其他人知道。女孩的媽媽知道後,把全家組織起來開了一個會,慶祝小女兒來月經。媽媽告訴她說這是一個美好且正常的事情,象徵著她有了帶來新生命的能力,也代表她即將長大成熟。

許多年後,她發現周圍的很多女生提到月經都會覺得麻煩、羞愧、覺得很髒,而她始終記得那天美好的感覺。

所以說,當家長坦然客觀地看待性,孩子也會坦然地看待性。當家長負面地評價性、回避性,孩子自然也會受你影響認為性是噁心的事情。

我之前遇到過一個計劃生育協會的工作人員,她的日常工作中常會涉及到性教育,普及性知識,所以她自己的女兒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受來自母親的性教育。當女兒第一次來月經的時候,淡定地問媽媽要了一片衛生巾。而她的同學第一次來月經,都很害怕,坐在凳子上不敢起來。女兒知道後,就立馬脫下自己的外套圍在同學的褲子上,並主動向老師要了衛生巾並教她換上。她還一直安慰那個女孩子說這很正常,並把她送回了家。

我聽完之後非常震驚。在多數孩子自己都嚇得要死的年紀,她竟然還知道如何去照顧身邊的人。這恰恰證明了父母對性的正面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孩子不會把月經看做一件倒楣的事情,也不會把月經看成一個羞澀的話題。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反復強調“性態度”的重要性,因為如果家長或老師的性態度沒有端正,即便你再怎麼使勁,再怎麼想讓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都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接受性積極的一面

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幾乎都沒有接受過正兒八經的性教育,但其實一直都在接受社會對我們進行的性教育。比如,幾乎所有髒話都和性有關,這是在暗示我們性是髒的、具有侮辱性質的。但是性和任何東西一樣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我們不否認存在壞的一面,但是也需要去瞭解好的一面。

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他們的文章、視頻、公開課來學習到底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和孩子談性說愛。

其次,我們也應該鼓起勇氣說出那些與性相關的詞彙。可以對著鏡子念出這些詞,直到自己不笑為止,然後去找你的朋友或者同事,再當著他們的面念到不笑為止。最後,找來一群朋友或同事,在他們面前說這些詞,直到你不再覺得不好意思。如果你已經可以很淡定地在很多人面前說出這些詞,就已經證明你能用科學、坦然的態度對待性。

正是由於平時缺乏學習和瞭解性知識的機會,很多人才對性產生恐慌和焦慮感。設想一下,如果在我們小時候初次遇到這些困惑時,身邊能夠有一個引導者,是不是會解決很多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應該開誠佈公地討論性教育。如果成年人之間都不好意思談論這個,又哪裡來的勇氣和自己的孩子談性說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