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分級基金設置30萬門檻,對散戶影響幾何?

“作為散戶的我們現在越來越難賺錢了”,一位資深基民告訴每日金融。

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涉足基金投資市場,導致基金公司在推行基金產品的時候更多考慮的是機構而不是散戶。讓本就僧多粥少的基金散戶投資者感到舉步維艱。

更讓基金散戶投資者感到雪上加霜的是,前不久滬深證券交易所發佈的《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徵求意見稿)》。《意見稿》明確將提高分級基金投資者的准入門檻,即最近20個交易日投資者名下日均證券類資產合計不低於30萬元人民幣。

徵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16年10月9日。一時之間被視為牛市搶收益神器、熊市絞肉機的分級基金再度受到市場關注。

接受每日金融採訪的基金業內人士紛紛表示:30萬元這個門檻會將至少80%的基金散戶擋在門外。雖說30萬元的門檻不算太高,但對“靠散戶打天下”的分級基金,尤其是分級B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創。

自2007年誕生以來,分級基金一直不溫不火,

直到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令分級基金達到了發展的最高峰,當時共有88只分級B上市交易,合計超過1500億份。然而經歷了牛熊的快速轉換之後,分級基金迅速萎縮,到股災一周年之時,雖然上市交易的分級基金增加到了129只,但場內份額卻只有約700億。隨著股災後分級基金實質上暫停註冊以及市場行情欠佳,分級基金就進入了萎靡期。

那新規對散戶影響幾何呢?

首先是將過濾掉一些風險承受能力差的投資者。

根據基金半年報披露的資料,股票型分級B的個人投資者占比高達90%,平均每戶持有基金的規模為5萬元左右。據統計,有29只分級B平均每戶持有規模小於1萬元,有91只分級B平均每戶持有規模在1萬-5萬元,有8只分級B平均每戶持有規模在5萬元-10萬元,有1只分級B平均每戶持有規模在10萬-30萬元,各有2只分級B的平均每戶持有規模在50萬-100萬元和100萬元以上。

這意味著大多數分級B的投資者將被拒之門外。

資料表明,股票型分級B主要是以散戶投資者為主,其比重高達90%。在這些散戶投資者中,由於之前沒限制其准入門檻,所以不排除當中包含風險承受能力低的不合格投資者。新規中規定的30萬元的門檻雖然將大部分散戶排除在外,卻促進了分級B進一步走向合規。

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准入門檻適當提高之後,

可以過濾一部分風險承受能力差的投資者。分級基金作為結構性的杠杆產品,確實有比較大的風險,普通的投資者往往對分級基金缺乏瞭解,當做普通基金炒的話,就容易出事兒。”

其次是分級B流動性進一步減弱,已持有者應逐步撤出。

對於30萬元的投資門檻是否將起到規範市場的作用,業內人士指出,B類份額投資者以散戶為主,占比超過90%,新規的出臺無疑將大部分分級B投資者拒之門外,在市場較弱的情況下,分級B的需求將會明顯下降,目前的溢價率將難以維持,分級B的定價將進一步降低。分級A的投資者主要是機構投資者,新規對其影響有限。

“從上周交易資料來看,大部分分級B持有者並沒有急於離場。但在市場趨勢不明朗,尤其可能出現下跌的背景下,按照去年下半年的經驗,一些場內持有人出於對流動性的擔憂,可能會在特定時段出現非理性拋售,一旦發生這種情況,不僅分級B場內流動性不佳、還須被動承擔過高市場風險。”以上業內人士表示。

對此,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王群航也指出,在流動性萎縮大勢所趨的背景下,建議分級基金個人投資者還是趁早離場為佳,以免承受不必要的交易和市場風險。

在市場較弱的情況下,分級B的需求將會明顯下降,目前的溢價率將難以維持,分級B的定價將進一步降低。分級A的投資者主要是機構投資者,新規對其影響有限。

“從上周交易資料來看,大部分分級B持有者並沒有急於離場。但在市場趨勢不明朗,尤其可能出現下跌的背景下,按照去年下半年的經驗,一些場內持有人出於對流動性的擔憂,可能會在特定時段出現非理性拋售,一旦發生這種情況,不僅分級B場內流動性不佳、還須被動承擔過高市場風險。”以上業內人士表示。

對此,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王群航也指出,在流動性萎縮大勢所趨的背景下,建議分級基金個人投資者還是趁早離場為佳,以免承受不必要的交易和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