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整編協力廠商支付,“網聯”平臺正式上線

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消息,自3月31日起,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清算平臺(以下簡稱“網聯平臺”)啟動試運行,首批接入部分銀行和支付機構(包括支付寶、財付通和京東金融旗下的網銀線上)。

試運行期間,將驗證網聯平臺的系統功能、業務規則和風控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試運行結束後,將按計劃、分批次安排其他銀行和支付機構陸續接入系統。

“銀聯”與“網聯”的區別

相信大家在網上購物進行支付的時候,除了用協力廠商支付綁定的銀行卡外,

肯定還使用過“銀聯”支付的方式,即繞過綁定,直接用銀行卡付款。既然大家都已經習慣使用協力廠商支付的快速支付服務了,為何央行還要另外推出一個“網聯”平臺呢?

“銀聯”是中國首個具有金融級預授權擔保交易功能、全面支援所有類型銀聯卡的集成化、綜合性網上支付平臺。可以直接進行銀行卡網上交易轉接與清算,實際上起到資金清算“間聯”的作用。

但隨著線上交易規模越來越大,如果一直以這樣”間聯“的方式進行交易結算,無疑會給央行對資金的監管帶來不小的影響,特別是在規範網上支付方面。

“網聯”又被稱作“網路版銀聯”,其作用與銀聯相似,是一個清算平臺。不同的是,網聯的主要作用是一端連接協力廠商支付機構,另一端對接銀行,並為所有接入的協力廠商支付企業提供統一標準服務。

“網聯”的推出對現有支付清算方式有哪些改變

一、支付清算透明化。早前在收單市場,髮卡行、收單機構、銀聯按7:2:1的比例進行手續費利潤分成,而隨著協力廠商支付機構發展壯大,協力廠商支付機構繞開銀聯與銀行直連,銀聯應得的10%手續費由協力廠商支付和髮卡行商議分配。這種直連模式雖然降低了支付成本,但也帶來了支付資訊分散化和備付金分散存管等問題,使得支付市場違規頻出,

難以監管。“網聯”成立後,協力廠商支付將由銀行直連模式過渡至協力廠商平臺統一轉接清算模式,統一技術標準和提高清算資訊透明度。

二、有利於打破行業壟斷。協力廠商支付機構人士表示,“直連”時代,大的支付機構因為手握海量用戶和備付金,所以在與銀行的合作中往往掌握話語權。同時,它們也因為自建支付結算體系本身在系統搭建、對接技術、用戶體驗上的高門檻而佔據行業優勢。

“網聯”推出後,大公司的優勢將會被拉平,小公司參與的門檻會降低很多。

小編認為,“網聯”的上線,是央行“強化支付監管、防範支付風險”的重要舉措,統一結算平臺後,能大大減小協力廠商支付機構對不同銀行管道的維護成本,提高支付效率,有助於引導支付公司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產品研發、技術提升和服務優化中去,為支付服務帶來更好的體驗。

文字編輯:阿濤

文字編輯:阿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