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走進遼寧艦|探秘那群老士官與巨艦不為人知的故事(多圖)

執劍海天,航母龍骨的追夢赤子心——記遼寧艦高級士官群體■中國軍網記者 喬夢

遼寧艦高級士官“全家福”。中國軍網記者喬夢 攝青島,膠州灣,是停泊遠洋艦船的天然軍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航母戰場。119年前的11月14日,一紙《膠澳租界條約》使這裡淪為德國遠東艦隊母港;青島戰役,日本在這裡首次使用原始航母作戰擊潰德國,膠州灣再次淪為殖民地。100多年過去了,隨著一座現代化港口的建成,天然良港百年圓夢,這裡,終於等來了國產航母遼寧艦的首次靠泊,

迎來了自己的主人。海港的願望,由航母實現,而航母的夢想又由誰來完成?向上看,夢想的重量不迎著挑戰怎能感到軍港碼頭,一艘近二十層樓高的大船停泊在此,抬頭仰望,至少需要環顧90度才能看全完整的船體。眼前,正是我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跟著引導員踏上舷梯,穿梭在迷宮般的船艙通道,忽冷忽熱的氣溫、忽上忽下的複雜路線讓第一次進來的人直犯迷糊。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艘巨艦,令多少人心生嚮往!剛邁進會議室,就看到班長們肩章上那一條條粗粗的折杠,眼前的他們,是一群平均兵齡比新兵年齡還長的老兵。“那時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去個大點的船,免得出海暈船太厲害。” 1991年入伍的阮萬林是這群高級士官當中的“老大哥”。如今已是一級軍士長的他,對曾經質樸而真實的“入伍初心”仍念念不忘。
隨著艦艇的更新換代,阮萬林從掃雷艦到護衛艦再到驅逐艦,見證了中國海軍大型艦艇研製、生產、列裝的輝煌。那年12月,那時的阮萬林已近不惑之年,面對曾經的夢想再次向他招手,那個一心想上大船的他會來嗎?“是戰鷹還是蛟龍”?是年,海軍航空兵某團的“機務之星”江學友也迎來了軍旅生涯的第一道選擇題。

圖中可見殲15戰機的主翼和水準尾翼折疊收放自如。遼寧艦是我國第一艘以艦載機為主要武器的大型水面戰鬥艦艇,是在前蘇聯上世紀八十年代建造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基礎上續建和改造而成,

屬於常規動力中型航空母艦。舷號“16”,全長306.4米,寬74.4米,正常排水量5萬餘噸;最大航速不小於28節,由船體和船舶裝置、動力、電力、船舶保障、航空保障、作戰等系統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