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新十六景”體現城市格局與胸懷 更是未來新起點

2017年11月15日訊, 在“擼起袖子加油幹”的火熱實踐中,北京,正在描繪一幅幅飽含著“書香味”“泥土味”的“新十六景”。

與周圍濃烈的商業氛圍相比,北京坊的一棟棟建築更像是安靜陳列的藝術品。

北京緊緊牽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靠創新驅動發展,捨棄白菜幫子,精選菜心,像繡花一樣管理這座城市。圍繞著科學編制總體規劃和明確區域發展定位下硬功夫,賦予歷史遺跡、文化遺產和自然生態新的生命。在這個大前提下,誕生了北京“新十六景”。

作為“古坊尋幽”的責任規劃師和總建築師,同時也參與並主持了“正陽觀水”規劃的吳晨,在接受北京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十八以來這五年,北京的城市建設成績有目共睹,這時評選出的北京新十六景,既是對這些年來努力的記錄、總結與集中呈現,體現了這個偉大城市的格局與胸懷,更是未來北京的新起點。”

古坊尋幽:探北京商業文化演進

北京坊,開放不足一年,

對其建築的規劃卻超過十年,而它所在的區域代表的北京商業文化已逾百年。

現在,無論是其東側的前門大街,還是其西側煤市街,都比北京坊喧鬧很多。與周圍濃烈的商業氛圍相比,北京坊的一棟棟建築更像是安靜陳列的藝術品。交通銀行舊址“影印”在對面的鏡面風格建築上,設計師巧妙地用光影遊戲表達了對歷史的致敬。以吳良鏞先生為總顧問,吳晨等7位著名建築師帶來了沿街“和而不同”的8棟建築和其後精彩的建築群組。

遊客徜徉其間,感慨於北京坊的精巧,他們用相機留下遊覽記憶。

“北京坊所追求的商業形態是中國式生活方式體驗中心,遊客們觀察到的歷史沉澱在建築表面,而更多的內涵在建築內部。當然,北京坊剛剛開發不到一年,內涵還需要慢慢充實。”西城區文化委員會主任孫勁松在接受北京晚報記者採訪時說,

北京坊正在慢慢融入具有足夠文化內涵的餐飲、書店和文化創意商業形態。

從小在西單長大的孫勁松,對北京城的商業分佈了然於胸,“現在北京有很多商業中心,分散在城市的各個方向,而在歷史上,北京的商業文化有聚集的特點。”西單和王府井成為商業中心是新中國之後的事情,而在那之前的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北京坊所在的前門大柵欄區域,是北京的商業中心。

“元代,因大運河的作用,漕運碼頭在積水潭,所以商業中心在鼓樓。到明代遷都至北京,特意把江南和山西的富戶也遷來北京,繁榮首都經濟。明嘉靖年間,修築外城,在前門一帶做了一條商業街,招商引資,從明到清,一直發展到民國初年,這裡都是北京的商業中心。”

前門附近的幾條胡同——廊房頭條、二條、三條、四條,其中“廊房”就是門面房的意思。而當年廊房四條的柵欄因為由富裕的商賈出資而格外高大,所以才得名“大柵欄”。

前門大柵欄的輝煌一直延續到民國初年,1905年,如今北京坊核心建築勸業場的前身“京師勸工陳列所”開張。勸業場當時被認為是京師四大商場之首,有電梯,有遊樂設備。但那之後,社會動盪以及數次火災,讓勸業場,乃至整個前門大柵欄區域都慢慢告別了北京商業中心的地位。

“新中國成立之後,以王府井百貨大樓、西單百貨商場為首的國營商場,讓王府井和西單成為北京新的商業中心。”孫勁松說,與王府井和西單的崛起不同,前門大柵欄在經歷了公私合營、改革開放等不同時期的變遷後,逐漸演變成商居混雜的複雜業態。勸業場也從國營商場,變成新新服裝店,到最後變成新新賓館。“發展到新新賓館那個時候,勸業場已經有些像現在的低端聚集的商業形態了。”

這座帶有巴羅克元素的建築,在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幾乎與此同時,北京坊開始展開規劃。用“坊”,起源於裡坊制,但除了勸業場和周邊的幾個文保單位,北京坊多數為全新的建築。

不蓋假古董是規劃之初,是北京坊總建築師吳晨與其他參與集群設計的著名建築師們達成的共識。

“我們對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其實是與時代、與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律相匹配的。”孫勁松認為,曾經一段時間遍佈中國大地的假古董、仿古一條街代表了與那個時代相匹配的改造觀念。而最近,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對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開始遵循新的觀念,即便是新建建築也要符合歷史發展規律和邏輯,不突兀。“歷史是發展的,歷史建築是層壘的,每個歷史時期都會留下痕跡。在規劃北京坊時,總建築師吳晨就提出,要體現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價值觀,體現我們對歷史風貌、對街區、對文化的理解。”

在共識之下,為了兼顧建築大師們的不同風格,具體實施時,又遵循了“和而不同”的理念,讓每個建築大師保留了自己的思考。

如今呈現出來的北京坊,在建築表面,已經可以與周圍的前門大柵欄和諧共生,而在內涵上,北京坊希望用“中國式生活方式體驗”來實現商業文化的延續。孫勁松用“超前”來形容北京坊所追求業態:“現在大家都知道電商對傳統業態的衝擊,很多大型商場都在改造,把越來越多的空間騰給體驗式的業態。而從一開始規劃時,北京坊就堅定了要做生活方式體驗。”

這也被認為是吸引年輕人、尤其是本地年輕人的商業技巧,“當年輕人不再把北京坊、前門大柵欄當成是外地遊客的地方,北京坊所期望的商業文化傳承,也就成功了”。

正陽觀水:尋北京水系文化變遷

從北京坊向東,經前門大街,穿過鮮魚口美食街,在前門東路東側,能看到一片稀罕的水系。睡蓮、錦鯉、蘆葦蕩,這條僅600米長的三裡河水系,便是“正陽觀水”,它點綴在北京城的核心區域,彌足珍貴。

因距正陽門三裡而得名,俗稱前門三裡河或崇文三裡河。

負責三裡河水系複建工程的天街集團副總經理段金梅,在過去一年,不知道多少次來到“正陽觀水”,但每一次都是新鮮的。“我們剛剛經歷了這條水系的第一個春天和夏天,正在經歷它的第一個秋天,不久還要迎來它的第一個冬天。”去年養殖的錦鯉,已經孕育出了第二代,魚兒在由現代循環系統供給的水系中暢遊,似乎在提醒遊人,北京城曾是水系發達、河湖縱橫的水鄉。

明代詩人文征明曾用“春湖落日水拖藍,天影樓臺上下涵。十裡青山行畫裡,雙飛白鳥似江南”來形容他眼裡的北京城。參與並主持“正陽觀水”規劃的吳晨告訴北京晚報記者,北京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豐富的水資源和秀美的山河。永定河、拒馬河、潮白河、泃河四條自然水系,穿山越野蜿蜒而來,溝通了北京200多條小河大渠和湖泊坑塘後,滋潤了北京的萬物生靈。而北京城的水利建設始于金,完善於元,歷經明清的精細治理,造就了具有引水、供排水、調節水等綜合市政功能的河湖水系系統。

三裡河,在北京歷史上有兩條,都曾是京城的泄水河道。一條在阜成門外,因距金中都北城牆三裡而得名,地處京城西部,俗稱西三裡河。一條在正陽門外,因距正陽門三裡而得名,俗稱前門三裡河或崇文三裡河。

前門三裡河,開鑿于明代正統元年定位相吻合。“主要體現在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兩大功能上,修復後的會館遺址將成為博物館、劇場等。”

北京新十六景:偉大城市格局與胸懷的新起點

吳晨,建築師,出生在北京。他被人們熟知,是因為他主創並主持設計了北京第一高樓中國尊等著名當代建築。作為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吳晨是北京坊的責任規劃師和總建築師,也曾參與並主持規劃“正陽觀水”。

“在這次北京新十六景的評選中,有兩個我們參與的設計專案名列其中,這是作為建築師的莫大榮譽,我們內心充滿著自豪與喜悅。”

聊起如今的新十六景,歷史上的燕京八景是繞不開的話題。吳晨表示:“燕京八景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它的命名,不僅僅是風景的悅目,而更加是情與景、景與文化和教化的緊密聯繫交融。

燕京八景,幾百年來,已經成為北京歷史文化傳承的視窗。我們瞭解和理解燕京八景的文化內涵,就要充分理解和感悟古人的智慧,將北京的歷史、景色、文化,織入天地自然之中,在四季中運行,具有一種永恆的魅力。景點不是景點本身,而是與天地的整體關聯起來,沒有了天地運轉之中的春蔭、秋風、夏翠、冬雪、曉月、夕照、趵突、疊翠,瓊島、太液、玉泉、西山、薊門、金台、盧溝、居庸,景致就是不完整的,因此,古代之景強調的景在天地之間的整體性和在天地運轉之中的關聯性。景致的內容應隨時代而變化,始終保持其代表的權威性和觀賞性,這是東方智慧確立和保存的前提。而北京新十六景的遴選與確定,詮釋了在這個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期,首都北京城市空間結構與景觀佈局的精彩紛呈。新十六景,是作為傳承京城文化,面向未來的擴展性的景觀結構,為古老而又換發魅力與活力的北京,徐徐展開了一幅壯美的畫面。”

十八大以來,北京城在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城市雙修”方面,做出不懈努力與成績。“北京新十六景的實踐與總結,對北京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將‘雙修’作為城市發展建設的主要任務,抓緊治理城市病,抓緊補齊城市短板,抓緊推進生態建設,著力完善城市功能,著力改善環境品質,著力塑造風貌特色,努力打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的國家首都城市,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北京這五年的城市建設工作,成績有目共睹,必然是北京城市建設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北京傳承與發展,保護與復興,重現輝煌的新起點。這時評選出的北京新十六景,既是對這些年來努力的記錄、總結與集中呈現,體現了這個偉大城市的格局與胸懷,更是未來北京的新起點。”

燕京八景: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台夕照、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盧溝曉月、居庸疊翠

北京新十六景:古坊尋幽、正陽觀水、溫榆垂綠、玉泉清漪、永定碧波、舞彩千山、蓮湖秋月、園博錦繡、南海鹿鳴、花海平疇、青龍疊翠、潞城新意、古北水鄉、葡園紫煙、雁棲華彩、河岸綠穀

所以才得名“大柵欄”。

前門大柵欄的輝煌一直延續到民國初年,1905年,如今北京坊核心建築勸業場的前身“京師勸工陳列所”開張。勸業場當時被認為是京師四大商場之首,有電梯,有遊樂設備。但那之後,社會動盪以及數次火災,讓勸業場,乃至整個前門大柵欄區域都慢慢告別了北京商業中心的地位。

“新中國成立之後,以王府井百貨大樓、西單百貨商場為首的國營商場,讓王府井和西單成為北京新的商業中心。”孫勁松說,與王府井和西單的崛起不同,前門大柵欄在經歷了公私合營、改革開放等不同時期的變遷後,逐漸演變成商居混雜的複雜業態。勸業場也從國營商場,變成新新服裝店,到最後變成新新賓館。“發展到新新賓館那個時候,勸業場已經有些像現在的低端聚集的商業形態了。”

這座帶有巴羅克元素的建築,在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幾乎與此同時,北京坊開始展開規劃。用“坊”,起源於裡坊制,但除了勸業場和周邊的幾個文保單位,北京坊多數為全新的建築。

不蓋假古董是規劃之初,是北京坊總建築師吳晨與其他參與集群設計的著名建築師們達成的共識。

“我們對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其實是與時代、與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律相匹配的。”孫勁松認為,曾經一段時間遍佈中國大地的假古董、仿古一條街代表了與那個時代相匹配的改造觀念。而最近,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對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開始遵循新的觀念,即便是新建建築也要符合歷史發展規律和邏輯,不突兀。“歷史是發展的,歷史建築是層壘的,每個歷史時期都會留下痕跡。在規劃北京坊時,總建築師吳晨就提出,要體現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價值觀,體現我們對歷史風貌、對街區、對文化的理解。”

在共識之下,為了兼顧建築大師們的不同風格,具體實施時,又遵循了“和而不同”的理念,讓每個建築大師保留了自己的思考。

如今呈現出來的北京坊,在建築表面,已經可以與周圍的前門大柵欄和諧共生,而在內涵上,北京坊希望用“中國式生活方式體驗”來實現商業文化的延續。孫勁松用“超前”來形容北京坊所追求業態:“現在大家都知道電商對傳統業態的衝擊,很多大型商場都在改造,把越來越多的空間騰給體驗式的業態。而從一開始規劃時,北京坊就堅定了要做生活方式體驗。”

這也被認為是吸引年輕人、尤其是本地年輕人的商業技巧,“當年輕人不再把北京坊、前門大柵欄當成是外地遊客的地方,北京坊所期望的商業文化傳承,也就成功了”。

正陽觀水:尋北京水系文化變遷

從北京坊向東,經前門大街,穿過鮮魚口美食街,在前門東路東側,能看到一片稀罕的水系。睡蓮、錦鯉、蘆葦蕩,這條僅600米長的三裡河水系,便是“正陽觀水”,它點綴在北京城的核心區域,彌足珍貴。

因距正陽門三裡而得名,俗稱前門三裡河或崇文三裡河。

負責三裡河水系複建工程的天街集團副總經理段金梅,在過去一年,不知道多少次來到“正陽觀水”,但每一次都是新鮮的。“我們剛剛經歷了這條水系的第一個春天和夏天,正在經歷它的第一個秋天,不久還要迎來它的第一個冬天。”去年養殖的錦鯉,已經孕育出了第二代,魚兒在由現代循環系統供給的水系中暢遊,似乎在提醒遊人,北京城曾是水系發達、河湖縱橫的水鄉。

明代詩人文征明曾用“春湖落日水拖藍,天影樓臺上下涵。十裡青山行畫裡,雙飛白鳥似江南”來形容他眼裡的北京城。參與並主持“正陽觀水”規劃的吳晨告訴北京晚報記者,北京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豐富的水資源和秀美的山河。永定河、拒馬河、潮白河、泃河四條自然水系,穿山越野蜿蜒而來,溝通了北京200多條小河大渠和湖泊坑塘後,滋潤了北京的萬物生靈。而北京城的水利建設始于金,完善於元,歷經明清的精細治理,造就了具有引水、供排水、調節水等綜合市政功能的河湖水系系統。

三裡河,在北京歷史上有兩條,都曾是京城的泄水河道。一條在阜成門外,因距金中都北城牆三裡而得名,地處京城西部,俗稱西三裡河。一條在正陽門外,因距正陽門三裡而得名,俗稱前門三裡河或崇文三裡河。

前門三裡河,開鑿于明代正統元年定位相吻合。“主要體現在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兩大功能上,修復後的會館遺址將成為博物館、劇場等。”

北京新十六景:偉大城市格局與胸懷的新起點

吳晨,建築師,出生在北京。他被人們熟知,是因為他主創並主持設計了北京第一高樓中國尊等著名當代建築。作為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吳晨是北京坊的責任規劃師和總建築師,也曾參與並主持規劃“正陽觀水”。

“在這次北京新十六景的評選中,有兩個我們參與的設計專案名列其中,這是作為建築師的莫大榮譽,我們內心充滿著自豪與喜悅。”

聊起如今的新十六景,歷史上的燕京八景是繞不開的話題。吳晨表示:“燕京八景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它的命名,不僅僅是風景的悅目,而更加是情與景、景與文化和教化的緊密聯繫交融。

燕京八景,幾百年來,已經成為北京歷史文化傳承的視窗。我們瞭解和理解燕京八景的文化內涵,就要充分理解和感悟古人的智慧,將北京的歷史、景色、文化,織入天地自然之中,在四季中運行,具有一種永恆的魅力。景點不是景點本身,而是與天地的整體關聯起來,沒有了天地運轉之中的春蔭、秋風、夏翠、冬雪、曉月、夕照、趵突、疊翠,瓊島、太液、玉泉、西山、薊門、金台、盧溝、居庸,景致就是不完整的,因此,古代之景強調的景在天地之間的整體性和在天地運轉之中的關聯性。景致的內容應隨時代而變化,始終保持其代表的權威性和觀賞性,這是東方智慧確立和保存的前提。而北京新十六景的遴選與確定,詮釋了在這個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期,首都北京城市空間結構與景觀佈局的精彩紛呈。新十六景,是作為傳承京城文化,面向未來的擴展性的景觀結構,為古老而又換發魅力與活力的北京,徐徐展開了一幅壯美的畫面。”

十八大以來,北京城在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城市雙修”方面,做出不懈努力與成績。“北京新十六景的實踐與總結,對北京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將‘雙修’作為城市發展建設的主要任務,抓緊治理城市病,抓緊補齊城市短板,抓緊推進生態建設,著力完善城市功能,著力改善環境品質,著力塑造風貌特色,努力打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的國家首都城市,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北京這五年的城市建設工作,成績有目共睹,必然是北京城市建設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北京傳承與發展,保護與復興,重現輝煌的新起點。這時評選出的北京新十六景,既是對這些年來努力的記錄、總結與集中呈現,體現了這個偉大城市的格局與胸懷,更是未來北京的新起點。”

燕京八景: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台夕照、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盧溝曉月、居庸疊翠

北京新十六景:古坊尋幽、正陽觀水、溫榆垂綠、玉泉清漪、永定碧波、舞彩千山、蓮湖秋月、園博錦繡、南海鹿鳴、花海平疇、青龍疊翠、潞城新意、古北水鄉、葡園紫煙、雁棲華彩、河岸綠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