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聯儲“縮表”真的要來了,全球市場共迎流動性衝擊!

據4月6日彭博消息,美聯儲公佈了3月15日議息會議的紀要,多數美聯儲官員表示,他們支持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縮減央行4.6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他們並且重申對於漸進加息的展望。

美聯儲公佈的最新會議紀要透露了新的信號——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可以解讀為未來加息次數減少。

據測算,目前美聯儲資產持有規模約為4.6萬億美元(08年金融危機之前只有1萬億美元)。其中,MBS為1.76萬億美元,國債為2.46萬億美元。在到期結構上,所持國債中有55%在5年內到期,

8%在1年內到期。美聯儲停止國債再投資,5年後約可將資產負債表瘦身1.35萬億美元。

“縮表”對美元流動性的衝擊以及全球資本流動的衝擊,要比加息的衝擊更為直接,因為直接影響的基礎貨幣,並通過貨幣乘數成倍縮減。

在這背景下,在今年是否加息方面,

歐日等發達國家會顯得更為謹慎,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自身經濟條件所限制,復蘇勢頭不太強烈,加息經濟基礎尚不牢固;二是這些國家都為資本輸出國,美聯儲加息、資本外溢對其影響相對較小。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作為資本輸入國受美聯儲加息影響較大,需要縮小與美國間的利差來減少資本外溢,當然不錯的經濟增長勢頭也是加息的必備條件。

因此,儘管全球央媽收緊流動性是趨勢,但相較于歐日等發達國家,對於新興國家來說加息更為緊迫,其採取的動作幅度也可能相對較大。

對於中國央行來說,貨幣政策的主要衝擊因素來自於外部,需密切關注美聯儲加息及縮表預期變化。在美聯儲進一步明確縮表節奏的背景下,聯儲資產負債表收縮的號角似已吹響,這將使得後續全球貨幣政策、美債美元、中國貨幣政策和中債共同承壓。

值得注意的是,4月6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貶24個基點,報6.8930,前一交易日中間價報6.8906,16:30收盤價報6.8965,23:30夜盤收報6.8975。交易員稱,中美元首會晤在即,自營機構操作明顯謹慎,實需客盤逢低購匯,但對市場壓力並不大,短期匯價料難現趨勢性走勢,呈區間波動走勢。

3月3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了2016年四季度“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資料。該資料擴展了貨幣範圍,首次單獨列出人民幣外匯儲備的持有情況。截至2016年四季度末,各國持有的外匯儲備中,人民幣儲備約合845.1億美元,據測算,這占已知幣種總額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