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梁山中的“特種部隊”,基本沒有表現的機會,結局卻異常淒慘

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有很多不知名的小角色,尤其是地煞星中的諸位好漢,除了排名靠前的幾位外,其他多是打醬油的角色,在地煞星中有這麼一對兄弟,上梁山之前就是同一官職,

梁山好漢排座次時也緊挨著,就連陣亡都在一起,可謂真正的好“基友”,這就是梁山中的“水火二將”

“水火二將”,分別是“聖水將”單廷圭和“聖火將”魏定國,二人上梁山之前都是朝廷的“公務員”,同為淩州團練使。

在宋朝這個“以文制武”的朝代,團練使並不是一個很高的職位,

在其之上還有防禦使,節度使等,蘇東坡就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武力及戰績

單廷圭雖為聖水將軍,但是《水滸傳》中對其實用水攻的作戰方法從未詳細描寫過,所表現出的武力基本上是馬上和敵軍將領對戰。

第一戰,便利用詐敗,

活捉了關勝副將郝思文,第二戰,和“大刀關勝”鬥了五十個回合未分勝負,可是這其中關勝並未用全力。關勝詐敗後,單廷圭前去追趕,僅一個回合就被挑落馬下,隨即投降。

“聖火將軍”魏定國第一戰,利用“詐敗之術”生擒關勝副將醜駙馬宣贊。第二戰,

魏定國出戰迎擊關勝不到十回合便敗回陣中,此處關勝應該用了八成功力,可見魏定國自身武力值並不高。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小說中對魏定國火攻戰法做了較為詳細的描述,魏定國五百名火兵,操縱五十輛火車,軍士背上各拴鐵葫蘆一個,內藏硫磺,焰硝,五色煙藥;一齊點著,飛搶出來。人近人倒,馬遇馬傷。大敗關勝軍。後被關勝勸降。

梁山大聚義後的表現

此後追隨宋江南征北戰中,二人主要作為副將參戰,表現也並不十分突出,魏定國火攻偶爾還能派上用場,而單廷圭卻鮮有露臉的機會,其賴以成名的水攻陣法,書中更是未曾提及。

結局

二人在征討方臘歙州之戰時,守將王寅設下空城計,引誘宋軍入城,並在城門內掘下陷坑。魏定國與單廷珪都是“一勇之夫”,對此毫無提防。二將為搶奪頭功,引軍沖入歙州城,結果掉入陷坑,被伏兵的長槍亂箭戳射而死,江南平定後,魏定國作為陣亡偏將,被追封為義節郎。

小結: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水火二將”的攻擊方式,主要是借助自然元素,水和火的威力,尤其是魏定國的“火車”戰法,類似于現代戰爭中的“噴火兵”,可以算是當時那個年代少有的“特種部隊”。

小結: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水火二將”的攻擊方式,主要是借助自然元素,水和火的威力,尤其是魏定國的“火車”戰法,類似于現代戰爭中的“噴火兵”,可以算是當時那個年代少有的“特種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