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南方要不要取暖?專家告訴你全球氣候在變暖

中央氣象臺11月16日繼續發佈寒潮藍色預警,今年入冬以來最強冷空氣將在16日夜間來襲,這股強冷空氣過後,我國中東部地區將有大範圍降溫,入冬線或將向南跨過長江。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說,

11月為寒潮最頻發的月份,今年11月以來已有四次冷空氣,這次冷空氣是第五次,這股強冷空氣的特點是移動速度快、影響範圍廣、降溫幅度大。

在氣象學上,入冬的標準是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都在10攝氏度以下。“目前從地圖上看,

從東北到天津、石家莊、西安、四川的西部的以西、以北地區已經入冬了,可以說目前的入冬線在上述這些地區。”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陳峪說,這次冷空氣過境之後入冬線是否南移,還要看受冷空氣影響的地區是否達到氣象學意義上入冬的標準,整體上入冬線是事後評價的結果。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中東部地區受此次冷空氣影響,集體出現大幅度降溫。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

中東部地區氣溫將下降8至10℃,其中內蒙古西部、吉林東部、遼寧東部、山東、江蘇、安徽北部、浙江東部、湖南西部、貴州東部、廣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降溫超過12℃。19日淩晨,地面最低溫度0℃線將南壓至沿淮一帶地區,河南中南部至蘇皖沿淮地區將出現初霜凍。

“出現‘斷崖式’降溫主要是由於上述這些地區前期溫度較高。”孫軍分析,

今年冬季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氣溫較往年同期偏高,雖然連續陰雨,但由於沒有冷空氣影響,白天最高氣溫上不去,夜間平均氣溫也沒有下來。

孫軍補充說,夜間一般都是輻射帶來降溫,例如,在北方冷空氣過境之後,天氣晴朗,地面散熱較多,氣溫表現較低,而多雲天氣的夜間反而散熱較慢,

因此這也是近期北方氣溫較往年同期偏低,而南方較往年同期偏高的原因之一。

專家預計,這次降溫之後,南方大部分地區將成功入冬。隨著北方15日正式開啟集中供暖模式,南方也開始有小夥伴羡慕北方的冬天。

那麼冬天南方不集中供暖是根據什麼確定的?專家介紹,這主要是根據建築規範制定的,建築部門根據多年氣溫測算,南方沒有達到集中供暖的標準,因此只有北方集中供暖。

實際上,“去年冬季是我國自1961年以來最暖的一個冬季,這與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趨勢是一致的,根據目前測算預計今年冬季也將偏暖。”陳峪說。

預計21日至22日還將有冷空氣來襲,專家提醒,降溫要注意添衣保暖;在生產上做好對大風降溫天氣的防禦準備;門窗、圍板、棚架、臨時搭建物等易被大風吹動的搭建物要固緊, 妥善安置易受大風影響的室外物品,行人需防止高空墜物。

行人需防止高空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