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警惕骨質疏鬆,專家告訴你如何擺脫困擾

骨質疏鬆症是骨質加速流失而導致的結果,主要的原因是鈣質從骨骼組織之中流失。
骨質疏鬆主要發生在骨骼中海綿骨部分。人在年輕時骨骼非常緻密,骨小梁量很多,其間隙很小。但在年紀增大後,部分骨小梁會變細斷裂,使骨小梁間隙變大。而骨質疏鬆症就是骨骼內的孔隙變大、變多,也就是說骨小梁量減少、骨皮質變薄。這樣,從外觀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變化,但骨骼密度減小,品質也減少,也就是單位體積骨骼所含的礦物質的量減少。
骨骼密度降低到臨界值以下時,骨質嚴重減少,使得骨骼疏鬆、變脆、變弱,不能有效地承受體重,因而容易引起骨折。今日小編纖細的為你介紹一番骨質疏鬆的病因及治療,供大家參考。

發生骨質疏鬆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

1、遺傳因素:與人體差異、種族差異有關。

黑種人發病率較低,黃種人較高。此外,峰值骨密度也受遺傳因素的影響。

2、衰老:骨骼隨著年齡的增長,產生正常老化現象,骨骼變得越來越不那麼緻密。

3、內分泌因素:婦女絕經後雌激素水準降低,加速骨骼退化。此外,甲狀旁腺素上升、降鈣素下降也是致病原因之一。

4、生活方式:維生素D缺乏,嗜煙酒、咖啡,少運動,不曬太陽等均可引起骨質疏鬆。

5、營養失調:鈣攝取不足,

常食高蛋白、高鹽飲食。

某些疾病或服用某些藥劑,會導致骨骼形成減少而分解增多,從而引起骨質疏鬆。

【臨床表現】

胸段和下腰段疼痛。脊柱屈伸和震動時,可加重疼痛。

隨著骨質疏鬆的發展,椎體可發生壓縮性骨折,加重胸椎後凸,

形成駝背。腰椎前凸消失,肋弓和髂脊間的距離縮短,甚至相互接觸或者重疊,從而引起胸腰間橫紋加深,脊柱運動受限,身長縮短,尤其是婦女60歲以後,男性65歲以後。女性65歲時平均縮短4釐米,75歲時平均縮短9釐米。

1、原發性骨質疏鬆症

即隨著年齡的增長必然發生的一種生理性退行性變。它以骨量減少和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徵。我們平時所說的骨質疏鬆症通常是指原發性骨質疏鬆症,

包括絕經後骨質疏鬆症(I型)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症(Ⅱ型)。前者屬高轉換型,後者屬低轉換型。國外把70歲以上老年婦女骨質疏鬆症列為Ⅱ型骨質疏鬆症。臨床主要表現為腰背、四肢疼痛和容易發生骨折。絕經後婦女和老年人全身骨量減少加速,在輕微外傷或無外傷的情況下容易發生骨折,尤其是75歲以上的婦女骨折發生率可高達80%~90%。

2、繼發性骨質疏鬆症

由其他疾病或藥物等一些因素所誘發的骨質疏鬆症。可見於骨急性炎症,肢體廢用固定、不動或少動,類風濕性關節炎,外傷後骨萎縮等。

3、特發性骨質疏鬆症

多見於8~14歲的青少年和成人,多伴有遺傳性家族史,女性多於男性。婦女妊娠及哺乳期所發生的骨質疏鬆也可列入特發性骨質疏鬆。

【中醫療法】

對骨質疏鬆症的治療以中醫辨證分型論治效果為佳。可選基本方:珍珠粉、雞內金各15克,阿膠12克,紫河車(人胎盤)粉10克。諸藥研成細末,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連續服用3個月。

1、肝腎陽虛型:基本方加枸杞子20克,熟地黃、雲茯苓、川續斷各15克,粉丹皮、懷牛膝、炒杜仲各12克。

2、脾腎陽虛型:基本方加黑附子8克,肉桂10克,菟絲子、杜仲、威靈仙各12克,全當歸15克,雞血藤20克。

3、腎虛血淤型:基本方加三七、當歸各15克,桃仁、廣地龍、川牛膝、土鼈蟲各12克。

【西醫療法】

1、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維生素D能促進小腸對鈣及磷的吸收,促使鈣加速向骨骼沉著,促使腎臟對鈣、磷的吸收,還能維持血鈣的濃度,成人每日平均需維生素D200~600單位(200單位相當0.5微克)服用不宜過量,否則易致高血鈣。老年人還可通過增加日照時間來促使身體對維生素D的合成,促進鈣吸收。

2、補充降鈣素。降鈣素是人體調節鈣代謝穩定性的主要激素之一,可以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和數量,能抑制骨吸收。降鈣素主要由甲狀腺C細胞分泌,胸腺、肺、肝、胃、脾、空腸、直腸、膀胱和骨骼肌等也會少量分泌。

目前採用的降鈣素有兩種,即鮭魚降鈣素(密鈣息)和鰻魚降鈣素(益鈣寧),鮭魚降鈣素的用法是每日或隔日皮下注射50單位,鼻噴劑為每日或隔日100—200單位。使用降鈣素時必須與鈣劑同時應用。適用於明顯的骨及關節痛和活動受影響的骨質疏鬆症患者,特別適合於禁用雌激素的患者,應用降鈣素後,症狀一有改善就應停用。

3、雙磷酸鹽。更年期骨質疏鬆症患者除服用雌激素和鈣劑外,還可服用一些新的藥物,如阿磷酸鈉,是第三代雙磷酸鹽,對骨質疏鬆療效好。阿磷酸鈉能選擇性地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經胃腸吸收後,約50%很快與骨結合,其餘50%以原形從尿中排出。用法是口服阿磷酸鈉每日5~10毫克,同時服用鈣劑。3年後椎骨密度增加8.8%,股骨粗隆和股骨頸骨密度分別增加7.8%和5.9%。本藥對上消化道有輕度刺激作用,活動性食道潰瘍或胃潰瘍患者不宜服用。

4、氟化物。氟化鈉能刺激新的骨質形成,並限制骨的吸收,是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有效藥物。口服藥經胃腸道吸收,但副反應大,用量達5~10克時,可發生抽搐、心衰等。一般治療量為每日40~100毫克。因不良反應大,現很少應用。

可見於骨急性炎症,肢體廢用固定、不動或少動,類風濕性關節炎,外傷後骨萎縮等。

3、特發性骨質疏鬆症

多見於8~14歲的青少年和成人,多伴有遺傳性家族史,女性多於男性。婦女妊娠及哺乳期所發生的骨質疏鬆也可列入特發性骨質疏鬆。

【中醫療法】

對骨質疏鬆症的治療以中醫辨證分型論治效果為佳。可選基本方:珍珠粉、雞內金各15克,阿膠12克,紫河車(人胎盤)粉10克。諸藥研成細末,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連續服用3個月。

1、肝腎陽虛型:基本方加枸杞子20克,熟地黃、雲茯苓、川續斷各15克,粉丹皮、懷牛膝、炒杜仲各12克。

2、脾腎陽虛型:基本方加黑附子8克,肉桂10克,菟絲子、杜仲、威靈仙各12克,全當歸15克,雞血藤20克。

3、腎虛血淤型:基本方加三七、當歸各15克,桃仁、廣地龍、川牛膝、土鼈蟲各12克。

【西醫療法】

1、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維生素D能促進小腸對鈣及磷的吸收,促使鈣加速向骨骼沉著,促使腎臟對鈣、磷的吸收,還能維持血鈣的濃度,成人每日平均需維生素D200~600單位(200單位相當0.5微克)服用不宜過量,否則易致高血鈣。老年人還可通過增加日照時間來促使身體對維生素D的合成,促進鈣吸收。

2、補充降鈣素。降鈣素是人體調節鈣代謝穩定性的主要激素之一,可以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和數量,能抑制骨吸收。降鈣素主要由甲狀腺C細胞分泌,胸腺、肺、肝、胃、脾、空腸、直腸、膀胱和骨骼肌等也會少量分泌。

目前採用的降鈣素有兩種,即鮭魚降鈣素(密鈣息)和鰻魚降鈣素(益鈣寧),鮭魚降鈣素的用法是每日或隔日皮下注射50單位,鼻噴劑為每日或隔日100—200單位。使用降鈣素時必須與鈣劑同時應用。適用於明顯的骨及關節痛和活動受影響的骨質疏鬆症患者,特別適合於禁用雌激素的患者,應用降鈣素後,症狀一有改善就應停用。

3、雙磷酸鹽。更年期骨質疏鬆症患者除服用雌激素和鈣劑外,還可服用一些新的藥物,如阿磷酸鈉,是第三代雙磷酸鹽,對骨質疏鬆療效好。阿磷酸鈉能選擇性地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經胃腸吸收後,約50%很快與骨結合,其餘50%以原形從尿中排出。用法是口服阿磷酸鈉每日5~10毫克,同時服用鈣劑。3年後椎骨密度增加8.8%,股骨粗隆和股骨頸骨密度分別增加7.8%和5.9%。本藥對上消化道有輕度刺激作用,活動性食道潰瘍或胃潰瘍患者不宜服用。

4、氟化物。氟化鈉能刺激新的骨質形成,並限制骨的吸收,是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有效藥物。口服藥經胃腸道吸收,但副反應大,用量達5~10克時,可發生抽搐、心衰等。一般治療量為每日40~100毫克。因不良反應大,現很少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