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七彩小山雞育雛期,養殖管理技術

唐潼七彩山雞的育雛期是指雛雞從出殼到脫溫這段時間,一般為1-30日齡,也有長達40日齡的。育雛期是飼養山雞最關鍵的時期,特別是第1周,如飼養管理不當,雛難死亡率將會很高。

1.嚴格保溫和控制濕度

溫度對雛雄的散熱、採食消化、飲水和活動等都有影響,偏高、偏低對雛難生長發育都不利。溫度應根據日齡逐步調整,不能忽高忽低,變化無常,這樣易引發感冒、患消化道疾病等。雛難各日齡期適宜溫度:1周齡35-33.9C,兩週期齡32-30C,三周齡29.26C,

四周齡25-22cC。第五周齡後,逐步轉入正常自然氣溫,完成脫溫。脫溫過程一定注意隨日齡增加,每天降溫0.59C左右,切忌降低過猛。 濕度對雛山也很重要,如溫度較高又過於乾燥,會使雛難大量失水,造成剩餘蛋黃吸收不良。一般1周齡內相對濕度應控制在65%-.70%,2周齡內為60%-65%,2周以後保持在55% ̄60%

2.注意密度和光照

雛難的養殖密度一定要適當,不可過密或過稀。過密會造成擁擠,活動不開,不易散熱,特別是一些體弱雛難難以及時採食、飲水,

甚至被擠采造成死亡。密度過稀,雞舍利用率低,能源消耗浪費大,單位成本高,不經濟。一般情況下較合適的密度為:1周齡內每平方米50只,2周齡內每平方米40只,從第3周齡起每增加1周齡,每平方米減少5只。

光照對雛難生長發育影響也很大。1周齡內採用24小時光照,使雛雛晝夜都能看見食物和水,隨時可采飲。2周齡內採用18小時光照,3周齡開始用自然光照,

晚上用微光。山雞膽小,敏感易驚嚇,光照開關應採用漸暗、漸明式開關調控器,以免突然刺激造成意外。

3.飼料營養成分配製

育雛期考慮幼山消化系統發育不夠完善,應配置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以玉米、豆餅為主,適當摻些麥鼓、魚粉、骨粉以及各種維生素等。地產山雞玉米比例可達55%-56%,美國七 彩山雞則控制在40%左右。顆粒飼料一定要磨碎,豆餅也要碾成粉狀,並拌和均勻。

4.及時開飲和開食

雛山出殼後,經過24-30小時休息,體內營養基本吸收完了,此時應先讓其開飲,飲用水的溫度應與室溫相同,即35℃左右。為防白痢、大腸桿菌病,可在水中加入些抗生素。開飲2小時後,可進行第一次餵食。將粉粒飼料用水調製到幹濕適中,均勻撒在開食盤中,讓雛雞自由採食,在會採食雛難帶引下,小雛會自行覓食,待都會採食後改用料槽餵食。頭一周內少給勤喂,1周齡後可拌1%-2%的砂礫,

以助消化。半月齡後每天喂5次。

5.適時斷像

山雞喜好互相啄鬥,1周齡後就有啄癖發生。為防止啄鬥損傷及自身損傷,到15日齡前後應進行第1次斷嚎,到50-55日齡時進行第二次斷詠。斷嚎器具可用家禽斷詠器。為使斷嚎時少出血和防止應急,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加人一定量的多維、電解質和維生素K,連用3天后再斷詠。

6.接種疫苗

為了防止疾病發生,在15日齡至20日齡時應進行第1次接種免疫,1個月後再進行第2次免疫。此外,要用藥物控制白痢等疾病發生。3-5日齡可用土黴素拌料,8日齡後用痢特靈0.02%飲水3-5天。

1個月後再進行第2次免疫。此外,要用藥物控制白痢等疾病發生。3-5日齡可用土黴素拌料,8日齡後用痢特靈0.02%飲水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