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蛋鴨育雛期(0~6周)飼養管理

1 進雛

雛鴨應來自檢疫合格的種鴨場的健康雛鴨。應選按時出殼,眼突有神,喙爪光澤,絨毛蓬鬆,卵黃吸收良好,手握有力,活潑喜動的雛鴨。

2 雛鴨飼養

“開水”,雛鴨第一次飲水稱為“開水”。

雛鴨幹毛,打轉,有三分之一小鴨伸長頭頸,形似覓食狀,即可“開水”。用雛健+黃芪多糖開水。

“開食”應在開水後半小時內進行。開食應選用蛋雛鴨專用開食料,撒在塑膠布或草席、竹席上,應一邊輕撒料,一邊溫和調教讓鴨啄食。

飼喂次數

(1~7)日齡,每天喂6次,

其中白天4次,晚上2次;

(7~21)日齡,每天5次,以後可逐漸減少次數。

飼喂時應分批分群,每群250只為宜。飼喂原則為“由精到粗,由熟到生,由軟到硬,由少到多”。

3、雛鴨管理

溫度:在鴨子休息時及夜間,鴨舍內鴨背高處的溫度應達到:

第1日齡32℃,

(2~7)日齡31℃~28℃,

(8~14)日齡28℃~25℃,

15日齡以後保持在25℃~20℃。

白天及鴨子活動時舍內溫度可低2℃~3℃。

應特別注意陰雨天及夜間的保溫工作,注意空氣流暢,乾燥無賊風。但是,溫度計上的溫度僅供參考,雛鴨的表現才是最客觀的。雛鴨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應該是很放鬆的均勻分散在床鋪上,四肢伸展。如果雛鴨站立、聚堆,說明溫度不合適或雛鴨有病。一般戶認為,雛鴨在溫度低的情況下會聚堆,看見雛鴨聚堆就給鴨舍加溫。這樣做有時是錯誤的,

因為在溫度過高的情況雛鴨也會聚堆,這時雛鴨會遠離熱源、向有風處、涼爽處、牆壁周圍聚堆;而溫度低時的聚堆是趨向熱源。仔細觀察,二者不難區別。雛鴨聚堆時,應及時分開,防止底部雛鴨“出汗”影響生長。

濕度:(1~14)日齡相對濕度宜為65%~75%,14日齡後相對濕度60%~65%。育雛前期的濕度應該高一些為好,合適的濕度會平衡雛鴨的飲水量,不出現暴飲和脫水現象,對健康發育有利。合適的濕度也會很好地保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

減少大腸桿菌和支原體的發病率

通風:育雛早期為了保暖,門窗均封得很嚴,隨著個體生長,密度的增大,分泌物、排泄物的增多,羽毛、皮屑的脫落,舍內的空氣極為污濁,應適時通風。

密度:

(1~7)日齡25~30只/ m2,

(7~14)日齡20~25只/ m2,

(15~28)日齡15~20只/ m2。

夏季適當降低,冬季適當增加。

光照:

(1~3)日齡24h,

4日齡以後每天減少0.5h,直至自然光照。

運動與戲水:

5日齡後雛鴨可以調教下水,分批分時將雛鴨慢慢趕入淺水中活動3min~5min,

然後在無風的太陽下運動。每天1次~2次,一周後增加到3次~4次,每次5min~10min,以後逐漸延長時間。水溫以不低於15℃為宜。下水時如果發現雛鴨發抖,應立即停止,並烘乾羽毛。7日齡後在鴨舍內外溫差低於5℃時,需運動20min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