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朝時期的北京,住戶糞便怎麼處理?皇帝特許他們清理!

煩請點擊上方“關注”關注筆者,據說關注的不是帥哥就是美女!

別以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衛生條件也好多了,在清朝的時候,城市裡面,人們還是隨地大小便經常發生,臭氣沖天,

就算是清朝時皇城所在地,那也是髒亂差,一般沒有公共廁所,人們家裡都會有糞桶,積攢的糞便,每天會有人來清理拉走,當時的北京可沒有電視劇裡面那麼乾淨整潔,而且並沒有公共廁所什麼的,你要是解決內急,那你就得找個偏僻的地方隨地解決,到後來即便有了公共廁所,那也是要收費的,這就是為啥現在在一些小地方上公廁也是要收費的原因。

美國人拍攝清朝後期照片

因為要清理糞便,清朝時期的北京城出現了一批人,這些人專門從事清理清朝時期京城的住戶糞便,他們將糞便收集好之後運到郊區,集中把這些糞便曬製成肥料,曬成肥料後會有農民買走做肥料,慢慢就形成了一條和糞便息息相關的產業鏈。

在當時,糞夫的數量龐大,據記載清朝後期大約有5000人左右,每一個行道在利益的驅使下都會變得血腥,因為糞便收的越多,賣的錢越多,這些糞夫都喜歡去大戶人家收糞,因為有錢人家裡人多、吃得好收的糞品質也就好。慢慢的,因為都喜歡去收大戶人家多的巷道的糞,導致這些糞夫經常發生打鬥。

美國人攝製的清朝糞夫

據傳,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外出巡遊,看到一些人在拉糞,就詢問底下的官員,才知道了原來自己所在的皇城裡面有這樣一批人,當時有個糞夫首領,叫張得文,乾隆皇帝召見了他,問了一下他們過得怎麼樣,說來這個張德文也是幸運,乾隆當時很高興,御賜了他“龍批龍票”,奉旨特許經營。

據記載,在慈禧當權的時期,糞夫們還生生過一次打架事件,原因很簡單,張三負責王家胡同,李四負則另一個胡同,但是李四因為王家胡同的糞好就偷偷跑去收了,張三不同意了,你怎麼能手我負責的胡同的糞呢,於是兩人打起來了,兩人所在的幫派繼而發生了衝突,

最後在官府出面下才得以解決。

糞夫經常會打架

在清朝時期,並沒有像電視劇裡那樣乾淨,除了一些道路,大多道路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看了清朝時期京城的環境狀況,你還想穿越去嗎?估計過去走街上你會被當時的衛生狀況嚇得立馬跑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