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跑步不只靠腿,還得靠大腦!

走進穩的家,目光很自然的被滿牆獎牌吸引。從2013年開始,

穩參加了幾十場馬拉松比賽,拿了近50塊完賽獎牌,最好成績是全馬用時4小時。然而,開始跑步,只是為了瘦下來。

減肥給病人做榜樣

在大學,穩學的專業是運動人體醫學,畢業後在醫院從事康復師工作。少了上學時的運動量,多了重複性的工作,6個月的時間,穩的體重從60公斤飆到了80公斤。每一天,穩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病人,他們抱怨最多的話題就是:減肥太難了。

“減肥真的有這麼難?與其苦口婆心的告訴病人怎樣合理運動、健康飲食,

不如我親自減肥給病人做個榜樣。”穩告訴記者。

9個月狂減30斤

下定決心減肥後,穩平均每週都要跑一個半程馬拉松(20多公里),用了9個月的時間,總計跑了上千公里,體重終於恢復到65公斤左右。

“每週跑3天步,間隔著做兩天力量訓練,週末爬3-4小時山,再踢場球。那段時間,基本上保持著這種生活方式。” 穩說,“病人肯定沒有我這麼大的運動量,

但是,看著我努力減肥,他們也會更有動力。”

在飲食上,也要相對控制,清淡飲食,減少下館子的次數。開始時可能會有不適應,但時間長了,油膩的飯菜反而難以接受。

突破瓶頸期不能只是咬牙堅持

對入門級跑者而言,跑上3—5公里並不困難,但之後的10公里、半程馬拉松、全程馬拉松,每一步都是坎兒。

“面對跑步瓶頸期,並不是一味的堅持就能突破,還得科學。比如:日常訓練中,

可以嘗試短距離的衝刺跑,每次10組,逐漸增加距離。長跑距離不要增長過快,每兩周增加10-15%,配速穩定在6分半到7分,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80%就可以了。”穩說。

短時間內運動量增加過猛,身體容易受傷。目標難以完成時,還會產生抵觸心理。因此,盲目的咬牙堅持,是不能突破瓶頸期的。

受傷不怕,迅速轉變運動形式

只要是運動,就免不了受傷。例如:崴腳、大腿肌肉拉傷、足底筋膜炎,

這些問題,穩都經歷過。但並不是說,出現損傷後就完全不能運動,而是應該轉運動變形勢。比如足底出現問題時,可以鍛煉核心力量,做無氧訓練。此外,積極治療也很重要。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找醫生進行診斷治療。

“常人看來,跑步這項運動穿上鞋就能跑,沒什麼技術含量。其實,在跑步過程中,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與耐力、穩定性、關節控制,都有參與。跑步是非常全面、科學的運動。

”穩說。

漸漸地,穩覺得跑馬拉松很枯燥,只要節奏調整好,體能分配好就可以完賽。於是逐漸轉向越野。越野相對于馬拉松要求更高,除了對節奏的掌控,還有下肢力量、平衡感、協調性、爬升技術、下降技術等。

跑壞了近10雙鞋

跑步這幾年,穩跑廢了近10雙鞋。漸漸地,他也摸出了規律,跑馬拉松比賽的鞋,一定是訓練穿著跑過幾十公里的。

每雙跑鞋都有它最好的功能時間,新鞋的彈性過大,而跑過了400-500公里的舊鞋,包裹性會變差,都不適宜穿著參加比賽,用於日常訓練是沒問題的。

對於公路跑來說,需要跑鞋具備良好的包裹性、彈性、減震功能;而對於越野鞋,還要適應山路、土路、石子路、臺階等多變的路況,這就要求跑鞋底硬,鞋底花紋大,防滑效果更好。跑步鞋不是越貴越好,而是一定要適合參加的項目。

文/沈婧

而跑過了400-500公里的舊鞋,包裹性會變差,都不適宜穿著參加比賽,用於日常訓練是沒問題的。

對於公路跑來說,需要跑鞋具備良好的包裹性、彈性、減震功能;而對於越野鞋,還要適應山路、土路、石子路、臺階等多變的路況,這就要求跑鞋底硬,鞋底花紋大,防滑效果更好。跑步鞋不是越貴越好,而是一定要適合參加的項目。

文/沈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