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孕期做了X線或CT,一定要放棄寶寶嗎?

真實案例:孕期腎絞痛,放棄寶寶做CT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某地方醫院裡,一個懷孕6個月的孕婦,突發腎絞痛,泌尿科懷疑是腎結石,B超卻無異常發現,病人腰痛加劇,無法確診。經過討論,

必須進行CT檢查。一個簡單的檢查問題,卻因為患者的特殊性上升到了保大人還是保小孩的境界,最終患者及家屬決定進行腹盆腔CT掃描,出於對X線電離輻射(這種輻射達到一定劑量時對人體是有害的,有別於生活中手機、微波爐等產生的非電離輻射)的無知恐懼,同時決定放棄肚子裡的寶寶。

作為一名放射科大夫,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可悲的故事,更可悲的是這種故事經常在各地上演。

最近幾十年來,由於病情的需要,孕婦需要接受放射檢查的情況越來越多。有資料表明,過去十年間,放射檢查增加了107%,而孕婦、家屬、甚至醫務人員對此認識不足,很多妊娠被錯誤地終止!

只要孕婦拍X光片或做CT,都要終止妊娠?

其實懷孕後在進行絕大多數的X線,甚至CT檢查時,子宮並未受到直接照射,胎兒受到的輻射很小。因為胎兒受到母親很好的保護,

包括皮膚、皮下脂肪、子宮壁、羊水等。比如,當進行頭部CT掃描時,胎兒的輻射甚至為0,當然此時腹部一定是有鉛衣保護的。舉個最極端的例子吧,臨床最常用的放射科檢查中(不含PET-CT),最嚴重的輻射是來自腹部和盆腔X線或CT的直接照射,比如本文開始介紹的故事,其輻射量最高可達到25mSv(但目前的CT技術,完全可低於此數值)。這個時候孩子能不能要呢?

常規檢查輻射劑量屬於低風險照射

通常醫學上對某一疾病診治,或者對某項醫學行為做出指南的時候,需要大量的實驗,獲得足夠證據才能給出。但這種情況,無法進行人體實驗,但根據大量的臨床觀察和對歷史上一些核輻射時間的分析,目前國際上有很多國家提出了自己的指導意見,

比如美國國家輻射防護和測量委員會就提出,胎兒照射劑量低於50mGy(可約等於mSv)時,風險可忽略。出於診斷目的的放射檢查,不是終止妊娠的指征。大家注意,是50mGy,而上面所說的腹部和盆腔CT掃描時為25mSv,為此劑量的一半。臨床檢查中幾乎所有的診斷用X線檢查均低於此值,比如拍一個胸部正側位,胎兒受到的輻射劑量為0.002mSv,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即使是CT掃描,大部分的檢查也低於此劑量,
比如常見的胸部CT掃描,胎兒的輻射劑量才0.2mSv。什麼概念?地球上生活的大多數的人,即使從不踏進醫院大門,也要接受來自宇宙的輻射,這個劑量是每年2.4~3.1mSv。多數觀念認為,常規人群接受的輻射劑量低於50mSv時,屬於低風險照射。因此要防止不必要的輻射,但也不必過於恐懼。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做了X線或CT檢查的當月發現自己懷孕了,然後很多人就想,這個時候孩子太脆弱,肯定不能要了。這種想法也是不對的,懷孕當月,如果從末次月經第一天開始計算30天以內的X線或CT檢查對胎兒的影響是全或無效應,也就是說,要麼孩子會流掉,要麼留下的就是沒問題的。

必要檢查時,首選無電離輻射檢查

當然,在孕期內,若有需要,還是要首選無電離輻射的影像學檢查,比如B超和磁共振(MRI)。這兩者均被證明對胎兒是安全的。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B超或MRI均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可謹慎地選擇CT,比如闌尾炎、肺栓塞、腎絞痛、創傷等。此時再評估下輻射劑量,但一定注意,臨床使用的X線和CT檢查,絕大多數的劑量對胎兒都是安全的。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放射科 楊學東創作

獨家文章:本文系約健康平臺獨家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肯定不能要了。這種想法也是不對的,懷孕當月,如果從末次月經第一天開始計算30天以內的X線或CT檢查對胎兒的影響是全或無效應,也就是說,要麼孩子會流掉,要麼留下的就是沒問題的。

必要檢查時,首選無電離輻射檢查

當然,在孕期內,若有需要,還是要首選無電離輻射的影像學檢查,比如B超和磁共振(MRI)。這兩者均被證明對胎兒是安全的。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B超或MRI均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可謹慎地選擇CT,比如闌尾炎、肺栓塞、腎絞痛、創傷等。此時再評估下輻射劑量,但一定注意,臨床使用的X線和CT檢查,絕大多數的劑量對胎兒都是安全的。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放射科 楊學東創作

獨家文章:本文系約健康平臺獨家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