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放棄歌手身份,他跑去挑戰老乾媽,不到兩年時間做到過億身家

1993年,一曲《愛情鳥》飛到了千家萬戶,也讓林依輪一夜之間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星。

之後他涉足主持界,擔綱《城市之間》、《天天美食》等節目的主持人。他與美食淵源頗深,先後主持美食節目《林家食鋪》、《創食計》。

46歲的林依輪要創業了。2016年,他創立的食品快消品牌“飯爺”正式上線,主打創造健康辣醬。

調味品市場上的後起之秀飯爺,憑藉著醬材匠心,憑著迅速而堅定的發展步伐,受到了行業、媒體和消費者的關注。

自2016年5月11日上線以來,2小時售出3萬瓶,

兩個月線上銷售已過千萬。林依輪稱未來將延伸到更多差異化、精品化調味品的大品類市場。

林依輪,1970年4月4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男歌手、演員、主持人。

15歲時,林依輪參加了河北文化藝術團,經常到基層去演出。林依輪在團裡身兼多職,彈吉他,唱歌,跳霹靂舞,裝台卸台。

18歲那年,林依輪向母親吐露南下廣東闖蕩的夢想。1991年,林依輪到玻利維亞工作了半年多,為了生計,

還幹過餐館的廚師。

1993年11月,林依輪簽約廣州新時代影音公司;推出第一張個人專輯《愛情鳥》而正式出道;同年12月,單曲《愛情鳥》連續九周獲廣東音樂台排行榜冠軍。

從1993年到2008年,林依輪發行了11張唱片,上十幾次春晚,錄了1000多集美食節目,寫了2本美食書。此外在紐約百老匯演音樂劇,

出演賴聲川的話劇,拍電視劇,電影,寫書。同時期歌手潮起潮落,但他幾乎從未離開過大眾視野,雖然身份不斷變換,但都沒有離開過食物。

林依輪說他早年在廣州還是窮小子,經常跟著別人蹭吃蹭喝,老伯看他可憐不舍花錢買吃的,就說教他炒一個辣醬。豆豉、辣椒、洋蔥、蒜一鍋炒,得持續小火炒上兩個小時,越炒越香。“就著一碗白飯吃,就夠了,最多加個煎蛋。

”林依輪說,“後來回憶這是我自己做的第一個複合調味品。

2012年,他花了三個月到臺灣去當吃貨。“我去參觀了臺灣辣椒大王培育的最好的辣椒,辣度有90萬度,咬了一口淚流滿面,嘴巴都腫了。”林依輪說,“那次我系統地瞭解了辣椒有這麼多不同的品種。臺灣的剝皮辣椒做菜特別好吃,回來之後,又不好意思讓朋友一直給我帶,我就想自己試著做。”

後來一研究,林依輪發現:“辣椒醬是一個特別好的複合調味醬。

有的辣椒負責香味,有的負責出油,有的負責辣味,配合在一起各司其責,辣椒醬就有了層次。”之後,很多朋友都喜歡林依輪做的辣醬,他經常炒了一瓶一瓶裝著送朋友,小鍋炒,一炒就是十幾斤。林依輪說,回頭看這些美食的積累都成為他現在創業的基礎。

創業行路難,林依輪也沒少受挫。最開始,“飯爺”同時有兩條經營思路,一條是速食,為了解決白領的午飯問題;還有一條,是做快消品調味料。

“外賣的評價好,主要還是我們對食材的講究,速食的經營,也算走對了,也算沒走對。”顯然,如果經營問題能夠解決,速食是林依輪斷然不願放棄的。對一個美食愛好者來說,烹飪食物並獲得高評價能給他帶來快樂。

有一天,投資人朋友找到林依輪說,辣椒醬是標準產品,能不斷重複實現工廠化生產,之後用行銷手段去賣就行。整個辣醬市場400個億,老乾媽40億。其他所知道的那幾個品牌加起來也就是三四十個億。300多億的市場不去搶,非要搶北京這麼一個白領的速食市場幹什麼?

速食業務後來還是沒保住,去年4月,在投資人的建議下,林依輪關掉了所有的速食業務,開始聚焦快消品。

第一款產品最開始名為“七個辣子”,包含7中辣椒,是一個民間配方。林依輪又加了兩種豆豉,再用特級的杏鮑菇代替肉的口感。杏鮑菇要求是12—15釐米,中間的那一段價格,比尾部貴10倍,比頭部貴四五倍。研發過程中,做辣醬的油也換了好幾種,反復測試後,最終確定為義大利松露油。

2016年5月11號正式上線做宣傳,飯爺辣醬正式亮相。其目標客戶定位于中產階級,以及對滿足消費升級的這一階層的人

開賣2小時,賣出三萬瓶。當時銷售的火爆遠遠超出了林依輪的想像。

當記者問到火爆的因為東西好吃,還是因為林依輪所帶的明星光環?

林依輪出乎意料的誠實回答道,“人家沒吃過你的東西怎麼會覺得好吃呐。其實還是有一個個人的品牌效應。大家會認為林依輪做的吃的肯定不差,為這個先去嘗試。之後在複購的肯定是對食物,而不是只是對人了。”

林依輪對美食一直保持著高標準和嚴謹的態度,而他也將自己的美食態度貫徹到飯爺的每一項製作標準中,這也是飯爺深受大眾喜愛的原因之一,正是這種用心製作的美食才打動了大家。飯爺在2016年8月完成B輪8300萬元融資,如今估值達到3.6億。

今年在調味品博覽會上,飯爺創始人林依輪個人也攬獲兩個大獎。他不僅被推選為“2017中國調味品產業傑出企業家”,中國調味品協會還特別授予他“中國調味品行業美味推廣大使”的稱號。

是做快消品調味料。

“外賣的評價好,主要還是我們對食材的講究,速食的經營,也算走對了,也算沒走對。”顯然,如果經營問題能夠解決,速食是林依輪斷然不願放棄的。對一個美食愛好者來說,烹飪食物並獲得高評價能給他帶來快樂。

有一天,投資人朋友找到林依輪說,辣椒醬是標準產品,能不斷重複實現工廠化生產,之後用行銷手段去賣就行。整個辣醬市場400個億,老乾媽40億。其他所知道的那幾個品牌加起來也就是三四十個億。300多億的市場不去搶,非要搶北京這麼一個白領的速食市場幹什麼?

速食業務後來還是沒保住,去年4月,在投資人的建議下,林依輪關掉了所有的速食業務,開始聚焦快消品。

第一款產品最開始名為“七個辣子”,包含7中辣椒,是一個民間配方。林依輪又加了兩種豆豉,再用特級的杏鮑菇代替肉的口感。杏鮑菇要求是12—15釐米,中間的那一段價格,比尾部貴10倍,比頭部貴四五倍。研發過程中,做辣醬的油也換了好幾種,反復測試後,最終確定為義大利松露油。

2016年5月11號正式上線做宣傳,飯爺辣醬正式亮相。其目標客戶定位于中產階級,以及對滿足消費升級的這一階層的人

開賣2小時,賣出三萬瓶。當時銷售的火爆遠遠超出了林依輪的想像。

當記者問到火爆的因為東西好吃,還是因為林依輪所帶的明星光環?

林依輪出乎意料的誠實回答道,“人家沒吃過你的東西怎麼會覺得好吃呐。其實還是有一個個人的品牌效應。大家會認為林依輪做的吃的肯定不差,為這個先去嘗試。之後在複購的肯定是對食物,而不是只是對人了。”

林依輪對美食一直保持著高標準和嚴謹的態度,而他也將自己的美食態度貫徹到飯爺的每一項製作標準中,這也是飯爺深受大眾喜愛的原因之一,正是這種用心製作的美食才打動了大家。飯爺在2016年8月完成B輪8300萬元融資,如今估值達到3.6億。

今年在調味品博覽會上,飯爺創始人林依輪個人也攬獲兩個大獎。他不僅被推選為“2017中國調味品產業傑出企業家”,中國調味品協會還特別授予他“中國調味品行業美味推廣大使”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