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80,90們怎麼啦?你們有中年危機感嗎?

最近身邊朋友經常討論的一個話題是:中年危機。

關於年齡的焦慮,是現代社會經久不衰的話題。從“1988的中年女子”到趙雷稱自己母親“34歲老來得子”,再到“1992年生人已經正式步入中年”,中文社交網路上每一次關於“中年”的討論,除了調侃、傲嬌、自嘲之外,都混合著真實的焦慮和不甘。“中年危機”這個曾經還很遙遠的詞,忽然就殺到了80後、90後的面前。

美國麗人

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人們大致能從年齡和階級判斷出一個人滑向中年危機的風險有多大。比如在美國,位列中產階級的中年男人,他們的中年危機問題被反復搬上銀幕。而在一個轉型社會中,中年危機完全有可能提前降臨在某個群體身上。如果單從年齡看,“1988的中年女子”今年還不到30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1992年的中年人”今年才25歲,

離開校園也就幾年的光景。年齡本不該成為他們的痛點,但“中年”二字每次都能在網路上引起討論,甚至讓一些人炸毛,多少說明——中年未至,中年危機已經提前殺到。

一、這一方面與互聯網更偏愛年輕人有關。儘管80後才是社會中堅,但網路遵從“年輕即正義”。曾經80後是中國第一代互聯網原住民,後來90後接過了“年輕人”的旗幟,再後來95後、00後以前所未有的表達方式引領了中文互聯網的流行趨勢——表情包、鬼畜、2333等。

起碼在社交網路上,80後“大叔大媽”和90後“空巢老人”已不再是最受追捧的,這是線上下逐漸成為消費、創富主力的80後、90後們一時難以接受的。

二、來自職場和家庭的焦慮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到處是洞,不安全感如影隨形,只能將處境的喜憂歸結為能力或者運氣。抬頭職場天花板清晰可見,知識更新換代太快,競爭力下降;精力和體力更勝一籌的年輕人不斷湧來,

而自己身體卻在走下坡路,或囿於家庭對工作無法全情投入,“華為集中清理34歲以上員工”的傳言仿佛已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明天。

三、更大的壓力來自無處不在的規訓。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年齡與人生的標誌性事件是一一對應的。中年在主流價值觀裡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成家立業的整個流程已經完成大半了。但在這個時代,三十歲還在讀書的大有人在;出於經濟壓力和個人發展的考慮,

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丁克也越來越流行;而大城市飆升的房價已經絕了不少年輕人置業的念頭。但主流價值觀巍然不動,依然執著于定義“什麼才是正常人生該有的樣子”以及“什麼年齡就該幹什麼事”。

小編:中年危機並不可怕,絕大部分人都有中年危機,就看你我怎麼想這個事情,我個人覺得最關鍵的還是要有個健康的體魄,可以試著理一理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寫作、攝影、跑步等等,讓自己能痛並快樂著度過這段美好時光!

絕大部分人都有中年危機,就看你我怎麼想這個事情,我個人覺得最關鍵的還是要有個健康的體魄,可以試著理一理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寫作、攝影、跑步等等,讓自己能痛並快樂著度過這段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