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創業失敗九次,他賠光1億資產,最後僅靠一道菜賺來400億

“臺灣大學生最嚮往的1000家企業”中,他的企業超越統一、谷歌等知名企業,

位居榜首。

雖然早已被奉為商業偶像,但他和所有創業者一樣:曾經愛錢、什麼事都想做、也犯過非常多離譜的錯誤。

戴勝益出生在一個連醬油都是奢侈品的家庭,家裡有6個兄弟姐妹。在戴勝益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拋下妻兒,遠走他鄉,一家七口的生計都靠母親日夜不停地替人做衣服維持。

十年後,父親歸家並創辦三勝帽業,戴勝益在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就進入家族企業工作。

在父親的公司工作十餘年,戴勝益並不想參與爭家產。為了避免手足情誼生變,他毅然離開家族企業,靠自己的努力去闖出一片天!

戴勝益的創業歷程相當具有戲劇性。37歲那年,戴勝益離開自家企業決定創業,一次無心插柳的經歷,讓他發現了開遊樂園的商機。

臺灣第一座可以騎鴕鳥的遊樂園,是戴勝益的第一個創業項目。他請來當年最紅的偶像團體“小虎隊”代言,以“一票玩到底”的噱頭大造影響,第一年就輕鬆賺進1億元(新臺幣),每天進賬的現金,可以裝滿一輛轎車的後車廂。

自信心爆棚的戴勝益,又繼續投資了三家遊樂園,但好大喜功的盲目擴張很快就出了問題。

遊客很多都是一次性的好奇心消費,

他多開樂園的本意是把生意做大,結果卻變成自己跟自己競爭,成本增加好幾倍,收入卻還不如從前。只有一個樂園時,戴勝益一年賺1億,有了4個樂園,他卻很快賠掉賺到的1億。

在1990年到1997年,他成立了九個事業體:前4個小型遊樂園,後3個餐廳(蒙古全羊烤肉、一顆五十元肉粽和全國牛排),外加演唱會經紀公司和金氏(即吉尼斯)世界紀錄博物館。而這九個事業體的經營模式很相似:一年內暴起大賺,

第二年營收腰斬,第三年就陷入運營困境,然後營收曲線持續下滑。

接二連三的的創業挫敗,龐大的負債壓力接踵而來,但他沒有逃避,放下身段向朋友借錢,戴勝益感謝好友不離不棄。“大學時儘管生活放蕩,但後來發現,似乎無形中做對三件事──對朋友有情有義、幾乎不拒絕朋友、儘量説明有需要的朋友,因此日後投資事業,朋友都願意無條件把錢借給我。

”他也擬定還債計畫,同時積極思考如何重新再站起。這種煎熬和痛苦,前後大約持續4年,直到經營王品牛排,事業逐漸起色,才將負債逐一還清。

1992年,戴勝益有幸嘗到了,便大發奇想,想把餐廳起死回生。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此後,他東拼西湊了270萬台幣,開了一家“王品台塑牛排”。

他剛開創王品牛排時,為了爭一口氣,主動飛到英國,成功爭取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在臺灣設立分館。結果第一年參觀人潮很多,第二年人潮變少,第三年幾乎門可羅雀。戴勝益看收支損益剛好平衡,立刻把博物館收起來,同時立下志願:“將來要做的事業,一定要客人愈來愈多,而不是像遊樂園、金氏博物館般,上門的顧客愈來愈少。”這個由挫折轉化的信念,果然支持著戴勝益,在餐飲業實踐了這個理想。

憑藉“一頭牛僅供六客”的食材挑剔,以及“款待心中最重要的人”溫馨口號,王品牛排一戰成名。不幾年,戴勝益就還清之前巨大的債務,還把王品做成了名牌。

王品牛排的逆襲,還讓戴勝益總結出過往九次創業失敗的根源:主業不聚焦,三心二意,精力分散,最終一事無成。

戴勝益卻利用人性,來留住員工的心。他將自身30%的財產捐給員工,給受難的員工救助金。他曾幫助一位患腦瘤的主廚找療養院,每個月還支付3.5萬元的費用。戴勝益很早之前就說過:“如果員工失去工作能力,我就養他一輩子。”

這一項項暖心的舉措,建立了企業和員工的信任感。特別是王品的高管流失率還不到1%,

王品集團現有的16個品牌,從前菜到主餐,再到後面的甜品飲料,幾乎全是西式套餐模式,每個品牌只有一個價位。

一個價位一個套餐,一個套餐模式框住16個品牌。這背後還有一個深刻邏輯是,對同類消費者進行深度垂直開發,並且有利於標準化的建立,然後規模化擴張。還解決了客人的“選擇困難恐懼症”。

如今王品集團已圍繞餐飲這條路,在臺灣和大陸一共有400多家直營店,兩年前,集團營業額已逼近40億元人民幣。在2012年,王品集團,最高市值一度超過400億新臺幣。

如今戴勝益先生已從王品集團退居下來,轉而投身社會企業而開設的「益品書屋」。

戴勝益說,創業前在家族企業上班是“職業”,創立王品集團是“事業”,如今投資社會企業開書屋則是“志業”,「志業就沒有年齡限制了吧!」。戴勝益並表示,既然是社會企業就不會將盈利擺在最前面,不過,對於如果沒有賺錢就不能捐錢作公益了,戴勝益表示:「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結果第一年參觀人潮很多,第二年人潮變少,第三年幾乎門可羅雀。戴勝益看收支損益剛好平衡,立刻把博物館收起來,同時立下志願:“將來要做的事業,一定要客人愈來愈多,而不是像遊樂園、金氏博物館般,上門的顧客愈來愈少。”這個由挫折轉化的信念,果然支持著戴勝益,在餐飲業實踐了這個理想。

憑藉“一頭牛僅供六客”的食材挑剔,以及“款待心中最重要的人”溫馨口號,王品牛排一戰成名。不幾年,戴勝益就還清之前巨大的債務,還把王品做成了名牌。

王品牛排的逆襲,還讓戴勝益總結出過往九次創業失敗的根源:主業不聚焦,三心二意,精力分散,最終一事無成。

戴勝益卻利用人性,來留住員工的心。他將自身30%的財產捐給員工,給受難的員工救助金。他曾幫助一位患腦瘤的主廚找療養院,每個月還支付3.5萬元的費用。戴勝益很早之前就說過:“如果員工失去工作能力,我就養他一輩子。”

這一項項暖心的舉措,建立了企業和員工的信任感。特別是王品的高管流失率還不到1%,

王品集團現有的16個品牌,從前菜到主餐,再到後面的甜品飲料,幾乎全是西式套餐模式,每個品牌只有一個價位。

一個價位一個套餐,一個套餐模式框住16個品牌。這背後還有一個深刻邏輯是,對同類消費者進行深度垂直開發,並且有利於標準化的建立,然後規模化擴張。還解決了客人的“選擇困難恐懼症”。

如今王品集團已圍繞餐飲這條路,在臺灣和大陸一共有400多家直營店,兩年前,集團營業額已逼近40億元人民幣。在2012年,王品集團,最高市值一度超過400億新臺幣。

如今戴勝益先生已從王品集團退居下來,轉而投身社會企業而開設的「益品書屋」。

戴勝益說,創業前在家族企業上班是“職業”,創立王品集團是“事業”,如今投資社會企業開書屋則是“志業”,「志業就沒有年齡限制了吧!」。戴勝益並表示,既然是社會企業就不會將盈利擺在最前面,不過,對於如果沒有賺錢就不能捐錢作公益了,戴勝益表示:「花若盛開,蝴蝶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