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0百年前,中國主動遺棄這塊土地,如今被美國利用牽制中國崛起

古代中國,每逢災年、戰亂,東南沿海地區的老百姓都會往東南亞一帶遷徙,

被稱為“下南洋”。在明末清初這段歷史時期,下南洋運動達到歷史的巔峰,總計有超過700萬人遷徙分佈到東南亞各地。清朝乾隆三十七年(西元1772年),一個叫羅芳伯的中國人和百余親朋好友組團往南洋遷徙,來到婆羅洲(今加里曼丹島)。令人沒想到的是僅僅5年過後,羅芳伯就在婆羅洲上建立一個國家,史稱蘭芳共和國。

遷徙婆羅洲當年,羅芳伯35歲。史料記載說他:少負奇氣,生性豪邁,行俠好義,喜結納。不難看出,擁有這種性情的羅芳伯,天生就是成大事者。剛到婆羅洲時,羅芳伯很是失望,這個地方遠遠沒有回國的同鄉們描繪的那麼美好,雖然島上資源豐富,但局勢卻非常動盪。

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與婆羅洲上的土著居民搶奪資源,

隔三岔五就有土著居民倒在荷蘭人的槍口下,而島上的中國人也是荷蘭人重點打擊的對象。總的來說,當時荷蘭人佔有壓倒性優勢,而中國人和土著居民則是弱勢的一方。羅芳伯上島後,先以教書為業,大家見他是一個知識份子,並且有勇有謀,都很尊敬他,希望他牽頭成立一個組織共同抵禦荷蘭人,保護中國人的利益。羅芳伯二話沒說,
就答應下來。

西元1776年,羅芳伯與當地的中國人聯手成立蘭芳公司。這個公司與荷蘭設立的東印度公司一樣,並非單純的經濟組織,而是帶有很強的政治色彩。第二年,在眾人的呼籲下,蘭芳公司直接升格為蘭芳共和國。這是亞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個共和國。

羅芳伯當仁不讓地被推舉為共和國的元首,稱為大唐總長。中國人向來是友好的,很快當地土著居也加入蘭芳共和國接受保護,他們稱共和國元首羅芳伯為坤甸王。

蘭芳共和國的首都位於東萬律,國民包括土著居民和中國人總計超過一百萬人,

領土最大時期一度涵括整個婆羅洲。此後,在羅芳伯的領導下,土著居民和中國人得以安居樂業。從第一任大唐總長羅芳伯到最後一任大唐總長劉恩官,蘭芳共和國共傳承14代存在107年,直到西元1884年,荷蘭人趁中法戰爭的歷史時機,將蘭芳共和國吞併。

荷蘭人為什麼要趁中法戰爭時才吞併蘭芳共和國呢?因為早在羅芳伯當國時期,就對外宣佈蘭芳共和國是清朝的藩屬國。當時的清朝正處在康乾盛世,荷蘭人根本惹不起,只怕攻打蘭芳共和國會觸怒清朝而引火焚身。實際上,羅芳伯撒了個謊,清朝根本不承認蘭芳共和國的藩屬國地位,乾隆皇帝一直將它當作是海盜匪巢。羅芳伯撒這個謊的目的,不過是虛張聲勢,為抵禦荷蘭人而已。乾隆皇帝不接受蘭芳共和國這件事,一直廣為人所詬病,放到今天來看,確實是一大遺憾。

如今,在曾經蘭芳共和國的國土上,美國興建了大量的軍事基地用來封鎖中國,中國數十年來一直在為如何打破美國的封鎖而發愁!有人說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有人說這是乾隆的短見,不管如何,確是遺憾!

荷蘭人為什麼要趁中法戰爭時才吞併蘭芳共和國呢?因為早在羅芳伯當國時期,就對外宣佈蘭芳共和國是清朝的藩屬國。當時的清朝正處在康乾盛世,荷蘭人根本惹不起,只怕攻打蘭芳共和國會觸怒清朝而引火焚身。實際上,羅芳伯撒了個謊,清朝根本不承認蘭芳共和國的藩屬國地位,乾隆皇帝一直將它當作是海盜匪巢。羅芳伯撒這個謊的目的,不過是虛張聲勢,為抵禦荷蘭人而已。乾隆皇帝不接受蘭芳共和國這件事,一直廣為人所詬病,放到今天來看,確實是一大遺憾。

如今,在曾經蘭芳共和國的國土上,美國興建了大量的軍事基地用來封鎖中國,中國數十年來一直在為如何打破美國的封鎖而發愁!有人說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有人說這是乾隆的短見,不管如何,確是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