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穎|酒仙網為啥在上海酒交會上“吟詩作賦”?

在“2017上海國際酒交會”開幕前夕,酒仙網在上海舉辦首屆詩酒文化高峰論壇,彙集了詩酒文化研究者、詩文作者、文化名人等參加,開展詩酒文化探討,推動詩酒文化發展。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文明發展的見證。隨著時間推移,朝代更迭,酒文化伴隨著華夏文明一起,走向繁榮昌盛。從敬畏天地祖先的祭祀文化,到唐風宋韻的詩酒風雅,再到飛入尋常百姓家,中華民族的歷史足跡中,處處美酒飄香。

中國的傳統文化多以詩詞歌賦為表現形式,

而中國白酒是詩詞歌賦的有效載體,離開了酒,可以說就缺少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和詩句。

《詩經》曰: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漢書》曰:百福之會,非酒不行;《左傳》曰:酒以成禮;《論語》有:有酒食先生饋,曾使以為孝乎。

李白流傳下來的千首詩中,提到酒的有170 首;杜甫在《壯遊》中描寫自己道:“飲酣視八極,俗物多茫茫”;蘇東坡不僅愛飲酒,善品酒,並寫出了一篇論述釀酒技術的重要專著《東坡酒經》。

中國的酒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酒業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2017年1-8月,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5153.39萬千升,同比增長2.88%;完成產品銷售收入總額6770.69億元,同比增長10.29%;累計實現利潤總額839.73億元,同比增長20.59%。

其中白酒行業產量882.50萬千升,同比增長5.97%;累計完成銷售收入4180.87億元,同比增長13.19;累計實現利潤總額620.89億元,同比增長24.52%。

經歷了兩三年市場深度調整的“陣痛期”,我國釀酒產業趨穩向好,釀酒總產量出現增長,經濟效益整體趨好,產品、管道、商業模式等創新步伐加快,市場進一步穩定。

國民經濟的發展是白酒行業繁榮的基石,經濟發展又往往帶動文化的復興。尤其在今天國力昌盛文化復興的背景下,要傳承更要創新、弘揚中國的酒文化,以文化帶動酒業的消費升級、轉型發展。

如何以文化帶動酒業轉型?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琦認為,

要創新發展首先是順時而為。要符合時代潮流,反映時代精神,讓酒文化更貼近當代人的生活和體驗。

時代發展改變了人們的傳統觀念,酒文化必須從刻板僵硬中走出來,展現生動活躍的一面,展示酒是中國人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產物,才能吸引消費者,才能使我們的產品、品牌成為時代的寵兒。

其次是順勢而變。包括了產品風味、飲酒方式的轉變。

一方面要迎合現代人的口感嗜好,一方面要把中國傳統酒文化中的美好方式加以繼承,使飲酒成為一種既愉悅人,又陶冶人的美好行為。

第三是注重酒業與公眾的關係,酒業與社會責任的關係。我們要建立開放、包容、誠信的公共關係。提倡“適量飲酒,快樂生活”,鼓勵消費者理性、適量,構建產業與政府、社會各界、媒體以及消費者的和諧關係。

近年來,廣大酒類企業普遍意識到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無論是在酒文化硬體建設方面,還是文化軟實力的傳播與打造方面,都開展了大量工作。

酒仙網作為行業電商典範,在研究、挖掘、宣傳、培育博大精深的中國酒文化也做了很多的工作,通過開展文化論壇的研討交流,將互聯網與傳統文化結合,將詩文書畫與行銷創新融合,形成了獨有的企業文化和生命力。

酒仙網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郝鴻峰表示,詩是文中酒,酒是網中詩,酒仙網的成功源自于詩酒文化的滋養和饋贈。酒仙網已開創了萬酒聯盟、萬商齊聚的新局面,進入了資源整合的嶄新時代,今天有了各位文人藝術家的加入和支持,使得酒仙網的發展邁入了嶄新的時代。

文 | 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記者 劉保建

- THE END -

更多酒業要聞

廣大酒類企業普遍意識到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無論是在酒文化硬體建設方面,還是文化軟實力的傳播與打造方面,都開展了大量工作。

酒仙網作為行業電商典範,在研究、挖掘、宣傳、培育博大精深的中國酒文化也做了很多的工作,通過開展文化論壇的研討交流,將互聯網與傳統文化結合,將詩文書畫與行銷創新融合,形成了獨有的企業文化和生命力。

酒仙網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郝鴻峰表示,詩是文中酒,酒是網中詩,酒仙網的成功源自于詩酒文化的滋養和饋贈。酒仙網已開創了萬酒聯盟、萬商齊聚的新局面,進入了資源整合的嶄新時代,今天有了各位文人藝術家的加入和支持,使得酒仙網的發展邁入了嶄新的時代。

文 | 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記者 劉保建

- THE END -

更多酒業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