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EV早點:首汽約車完成新一輪13億元融資;富豪高性能電動汽車成都開建

1、首汽約車完成新一輪13億元融資

11月20日,首汽約車宣佈完成6億元B輪融資,以及7億元B+輪融資,本輪投資由漢能投資擔任財務顧問,總融資額為人民幣13億,首汽約車在全力推進新一輪融資。

其中,泛海系作為B輪投資人,6億資金已到位,百度、蔚來資本,絲路華創作為B+輪投資人也正在履行後續法律程式。拿到本次融資後,首汽約車將加快發展步伐,提升品質出行服務體驗的同時著力搭建未來智慧出行新生態。

點評:從百度和蔚來作為投資方可以看出來,

首汽約車要的並不只是資本,是在給未來出行搭建一個生態。

2、富豪高性能電動車成都生產中心開建

11月20日,Polestar高性能電動車專案開工儀式在成都天府新區新興工業園舉行。該項目將打造現代化、數位化、智慧化的先進工廠,生產基於歐洲先進技術的高性能電動車,並出口到全球市場。

Polestar是富豪汽車集團旗下高性能品牌,未來所有車型均將採用純電動動力系統,首款車型Polestar1在成都生產中心生產。

點評:富豪目前在售新能源車型和未來規劃是國內二線豪華品牌中表現最好的,這一切也離不開“大家長”吉利在背後的“指點”。

3、豐田擬將3年後在中國市場推出電動汽車

據《歐洲汽車新聞》網站報導,豐田汽車公司將自2020年起在中國市場推出電動汽車。

面對中國政府準備收緊環保監管政策的前景,該公司還有意發售由中國當地合作夥伴所研發並被冠以豐田品牌的電池驅動車型。

點評:豐田在電動汽車上“賭氣”的做法一定會給它造成重大損失,一意孤行的去做混動汽車和氫燃料電池車會讓豐田在未來幾年處於被市場“排擠”的狀態。

4、韓媒稱中國高薪挖走韓電池工程師

韓媒稱,

中國充電電池和電動車生產商出高薪招募韓國工程技術人員,在本地企業中引發對有可能面臨熟練工人短缺的擔心。

據韓聯社11月19日報導,中國企業向熟練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承諾三至四倍的高薪,那些具有10年工作經驗的人年薪有望達到26.38萬-45.47萬美元(約合174.8萬-301.4萬人民幣)。

點評:不差錢,讓你們體會一下什麼叫財大氣粗。

5、美國汽車業傳奇人物:特斯拉不可能活到2019年

美國汽車業傳奇人物、曾在通用、福特、克萊斯勒、寶馬四家公司擔任高管的鮑勃-盧茨接受CNBC專訪時表示,三年內特斯拉必死無疑。 他表示:“特斯拉沒有秘密武器,他們用的鋰離子電池大家都在用。這樣繼續下去,他們不可能活到2019年”。

在這次採訪中他提到,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面臨的問題包括固定成本失控、生產效率低下和缺乏經銷商網路。特斯拉在設計方面很優秀,但在生意上是失敗的。Model X的確供不應求。但如果你留意一下之前的Model 3 ,市面上長時間沒有充足的供應。

事實上,他認為通用汽車甚至可能有優勢,因為他們的電池可以說功率更強而成本更低。

點評:難道馬斯克會成為下一個賈躍亭?最終深陷財務困境無法自拔?

6、日立在廣州設立新公司 專注電動汽車用電機開發生產

近日,日立汽車馬達系統株式會社在廣州設立日立汽車馬達系統(廣州)有限公司,專注於電動汽車用電機開發、生產及銷售。

據瞭解,日立汽車系統早在1999年就已開始將電動車用電機投放市場,積累了強大的技術實力和產品競爭力。迄今為止,其開發的小型、輕量、高功率電動車用電機產品廣為全球汽車廠商採用。

點評:雖然我們的電機技術在國際處於領先地位,但也要防備外資對本土市場的爭搶。

7、通用擬2021年發佈新一代電動汽車平臺

通用汽車CEO瑪麗•博拉(Mary Barra)近日表示,通用預計將在2021年發佈新一代電動汽車平臺,目標到2026年電動汽車的年銷量可以達到100萬輛,並希望借此實現電動汽車業務盈利。

博拉表示,通用預計第二代電動汽車平臺可以使車輛續航里程超過300英里(約合482公里),同時將使每輛汽車的成本降低30%以上,其中包括電池成本的縮減。據悉,目前Bolt電動汽車的電池成本為千瓦時145美元(約合961RMB),而在新一代平臺上線後,這個數字有望降低至每千瓦小時100美元(約合663RMB)以下。

點評:通用的電動汽車之路目前還處於虧損狀態,相比之下,國內一些車企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卻有如“溫室的花朵”,這樣成長下來的企業未來無法應對市場的狂風暴雨。

8、英國大力支持電動車無人駕駛 撥款5億美元資助充電站

據路透社報導,英國財政部公佈了新一年預算案,其中包括了大量推動自動駕駛和電動車的內容和款項。

點評:讓中國充電樁企業進駐,建多少都不是個事兒。

Model X的確供不應求。但如果你留意一下之前的Model 3 ,市面上長時間沒有充足的供應。

事實上,他認為通用汽車甚至可能有優勢,因為他們的電池可以說功率更強而成本更低。

點評:難道馬斯克會成為下一個賈躍亭?最終深陷財務困境無法自拔?

6、日立在廣州設立新公司 專注電動汽車用電機開發生產

近日,日立汽車馬達系統株式會社在廣州設立日立汽車馬達系統(廣州)有限公司,專注於電動汽車用電機開發、生產及銷售。

據瞭解,日立汽車系統早在1999年就已開始將電動車用電機投放市場,積累了強大的技術實力和產品競爭力。迄今為止,其開發的小型、輕量、高功率電動車用電機產品廣為全球汽車廠商採用。

點評:雖然我們的電機技術在國際處於領先地位,但也要防備外資對本土市場的爭搶。

7、通用擬2021年發佈新一代電動汽車平臺

通用汽車CEO瑪麗•博拉(Mary Barra)近日表示,通用預計將在2021年發佈新一代電動汽車平臺,目標到2026年電動汽車的年銷量可以達到100萬輛,並希望借此實現電動汽車業務盈利。

博拉表示,通用預計第二代電動汽車平臺可以使車輛續航里程超過300英里(約合482公里),同時將使每輛汽車的成本降低30%以上,其中包括電池成本的縮減。據悉,目前Bolt電動汽車的電池成本為千瓦時145美元(約合961RMB),而在新一代平臺上線後,這個數字有望降低至每千瓦小時100美元(約合663RMB)以下。

點評:通用的電動汽車之路目前還處於虧損狀態,相比之下,國內一些車企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卻有如“溫室的花朵”,這樣成長下來的企業未來無法應對市場的狂風暴雨。

8、英國大力支持電動車無人駕駛 撥款5億美元資助充電站

據路透社報導,英國財政部公佈了新一年預算案,其中包括了大量推動自動駕駛和電動車的內容和款項。

點評:讓中國充電樁企業進駐,建多少都不是個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