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沒有“儀式感”的生活,都是在耍流氓!

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記得之前奇葩說有一期節目的辯題是是關於“生活中需不需要儀式感”。

做客嘉賓黃磊說:

“人這一輩子就是由各種各樣的一些節點、一些儀式,

讓我們記得這一輩子,讓別人記得我們這一輩子,讓我們記得別人那一輩子。”

01

什麼是儀式感?

在《小王子》裡,小王子馴養了一隻等愛的狐狸,兩人對於儀式感的理解頗為觸動人心。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時間來”狐狸說:

“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道。

“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狐狸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狐狸看似簡單的一段話,卻把儀式感說的通透而深刻。

我們總是在趕著談戀愛,趕著結婚,趕著生孩子,趕著人生的進度,卻不願意停下來花一點心思好好經營一段感情。

《北京遇上西雅圖》裡的這句臺詞,曾讓無數人感動。

他也許不會帶我去坐遊艇吃法餐,

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為我跑幾條街去買我最愛吃的豆漿油條。”

儀式感與金錢無關,與權利無關,更和地位無關,它是關乎內心深處的愛。

02

在我的朋友圈子裡,有一對模範夫妻,兩人結婚很早,卻不疾不徐的打破了“三年之癢”"七年之癢”“十年之癢”“十五年之癢”。

兩人結婚已經十多年,還是一直有一個默契,那就是無論何時何地,結婚紀念日那天,兩人會撇開一切事務,

共度一個燭光晚餐。

一次聚會,其中的妻子跟我們聊起他們的某次結婚紀念日。

兩人等孩子睡熟後,各自換上隆重的禮服,盛裝出席。

丈夫關掉了家裡所有的燈光,點著蠟燭,兩杯晶瑩剔透的紅酒早已備好,借著醉人的燭光,甜蜜碰杯。

那位妻子說:

那一刻,兩人卸下了一切包袱、放下了一切戒備,兩顆心全然沉浸於當下的靜謐時光;

那一刻,先前的一切疲倦和委屈都一掃而光,

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快樂和幸福;

那一刻,如運轉多年的機械被重新維修一般,身心都重獲生機和活力,對生活又有了一往無前的力量。

儀式感就是這樣,它像鑽石一般永恆,讓我們在某一天,因為某些柴米油鹽,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倦怠的時刻,看到它,就會回憶起那些生命的美好。

婚姻中的儀式感讓我們學會,在為生活奔波、為殘酷的現實人生裡,依然保留一個詩意的、浪漫的遠方,我經常說經營經營,其實儀式感本身就是經營的一部分。

03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幸福教育,就是儀式感。

儀式感,其實可以體現在我們生命中所有微小細節中,然而它的作用於美感,卻可以持續的滋養著我們的生命——

比如:開學時,新課本發下來,有的同學直接就開始用;有的同學卻在家長的指導下細心的給書包上封皮;有些家長還會為孩子設計封皮。

包書皮既能防止課本被磨損,也是新學期開始前的小儀式,讓孩子意識到:從現在起,要端正態度,好好迎接新學期,之後,孩子每次看到書皮,都會有一份美好的感覺和心靈滋養。

儀式感不是追求形式、追求華而不實的外在浮華。評判儀式感最重要的標準是:能否讓人感受到內心的滋養與富足。

偶爾的驚喜和儀式感,是給孩子最好的“富養”。

這個“富”,是滋養孩子的精神和靈魂,讓孩子也成為一個精緻,而富有生活樂趣的人。

04

我的閨蜜小雪就是這樣一位媽媽。

去年耶誕節,我帶我家豆豆去她那裡過耶誕節。

一大早,她家大女兒晶晶就迫不及待地敲門,手裡拿著一個粉色的卡片。

“阿姨!阿姨!聖誕老人昨天半夜偷偷給我送來了禮物,還給我寫了一封信,你快看看。”

我拿過來一瞧,這不是小雪的筆跡嗎?

上面寫著:

“親愛的晶晶小朋友,你好!我是聖誕老人。今天是耶誕節,我送你一個你一直想要的米奇手錶,祝你耶誕節快樂!你是一個很乖巧的小女孩,聽說你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希望你能夠好好學習,上課時認真聽講,寫作業時要細心點,吃飯時不要磨磨蹭蹭,也不要動不動就哭鼻子哦。好了,你乖乖聽爸爸媽媽的話,如果你能改掉壞毛病,我明年耶誕節會再來給你送禮物哦。聖誕老人”

我對晶晶說,你看,聖誕老人送給你最喜歡的米奇手錶,並希望你改掉生活的那些缺點,你一定不要讓聖誕老人失望哦!

小女孩聽得一臉興奮,一直點頭。

突然她又指著床尾,說,阿姨,你看,聖誕老人也給豆豆送了禮物呢。我妹妹也有呢。

原來細心的小雪,昨晚也偷偷的在我們床尾放了一個長筒襪和送給豆豆的禮物。

就這樣,這三個得到耶誕節老人禮物的小女孩一整天都非常的開心。

其實儀式感並不是追求不切實際,華而不實的東西。

它是父母發自內心對孩子的愛。

你給孩子什麼樣的儀式感,他就會從中獲取什麼樣的價值觀。

05

儀式不分大小,很多事情都可以變成你家獨有的小儀式。

給孩子過生日,告訴他大了一歲,要比以前更好,讓他對自己的人生更有使命感;

陪孩子參加學校的親子運動會,彙報演出,讓他對自己更有信心和認同感;

讓孩子在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的時候,給爸爸媽媽和老師送上祝福,讓孩子懂得感恩和回報;

家人每天互道早安晚安,坐在一起關掉電視聊天。

互相說說彼此的事情,讓孩子學會傾聽與傾訴,學會分享與分擔。讓孩子更有幸福感。

而這些看似平常的每一件小事,會在孩子的成長中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從小在他們的心靈中種下愛的種子,長大這些種子就會生根發芽,慢慢把他們變成一個溫暖,積極,樂觀,有責任感的人。

沒有一對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生,可是每一對父母都希望孩子幸福一生,教會他,對待事物的儀式感,其實就是幫他長出有趣的靈魂、教會他幸福的能力。

儀式感,

是你能給他最好的幸福教育。

就會回憶起那些生命的美好。

婚姻中的儀式感讓我們學會,在為生活奔波、為殘酷的現實人生裡,依然保留一個詩意的、浪漫的遠方,我經常說經營經營,其實儀式感本身就是經營的一部分。

03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幸福教育,就是儀式感。

儀式感,其實可以體現在我們生命中所有微小細節中,然而它的作用於美感,卻可以持續的滋養著我們的生命——

比如:開學時,新課本發下來,有的同學直接就開始用;有的同學卻在家長的指導下細心的給書包上封皮;有些家長還會為孩子設計封皮。

包書皮既能防止課本被磨損,也是新學期開始前的小儀式,讓孩子意識到:從現在起,要端正態度,好好迎接新學期,之後,孩子每次看到書皮,都會有一份美好的感覺和心靈滋養。

儀式感不是追求形式、追求華而不實的外在浮華。評判儀式感最重要的標準是:能否讓人感受到內心的滋養與富足。

偶爾的驚喜和儀式感,是給孩子最好的“富養”。

這個“富”,是滋養孩子的精神和靈魂,讓孩子也成為一個精緻,而富有生活樂趣的人。

04

我的閨蜜小雪就是這樣一位媽媽。

去年耶誕節,我帶我家豆豆去她那裡過耶誕節。

一大早,她家大女兒晶晶就迫不及待地敲門,手裡拿著一個粉色的卡片。

“阿姨!阿姨!聖誕老人昨天半夜偷偷給我送來了禮物,還給我寫了一封信,你快看看。”

我拿過來一瞧,這不是小雪的筆跡嗎?

上面寫著:

“親愛的晶晶小朋友,你好!我是聖誕老人。今天是耶誕節,我送你一個你一直想要的米奇手錶,祝你耶誕節快樂!你是一個很乖巧的小女孩,聽說你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希望你能夠好好學習,上課時認真聽講,寫作業時要細心點,吃飯時不要磨磨蹭蹭,也不要動不動就哭鼻子哦。好了,你乖乖聽爸爸媽媽的話,如果你能改掉壞毛病,我明年耶誕節會再來給你送禮物哦。聖誕老人”

我對晶晶說,你看,聖誕老人送給你最喜歡的米奇手錶,並希望你改掉生活的那些缺點,你一定不要讓聖誕老人失望哦!

小女孩聽得一臉興奮,一直點頭。

突然她又指著床尾,說,阿姨,你看,聖誕老人也給豆豆送了禮物呢。我妹妹也有呢。

原來細心的小雪,昨晚也偷偷的在我們床尾放了一個長筒襪和送給豆豆的禮物。

就這樣,這三個得到耶誕節老人禮物的小女孩一整天都非常的開心。

其實儀式感並不是追求不切實際,華而不實的東西。

它是父母發自內心對孩子的愛。

你給孩子什麼樣的儀式感,他就會從中獲取什麼樣的價值觀。

05

儀式不分大小,很多事情都可以變成你家獨有的小儀式。

給孩子過生日,告訴他大了一歲,要比以前更好,讓他對自己的人生更有使命感;

陪孩子參加學校的親子運動會,彙報演出,讓他對自己更有信心和認同感;

讓孩子在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的時候,給爸爸媽媽和老師送上祝福,讓孩子懂得感恩和回報;

家人每天互道早安晚安,坐在一起關掉電視聊天。

互相說說彼此的事情,讓孩子學會傾聽與傾訴,學會分享與分擔。讓孩子更有幸福感。

而這些看似平常的每一件小事,會在孩子的成長中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從小在他們的心靈中種下愛的種子,長大這些種子就會生根發芽,慢慢把他們變成一個溫暖,積極,樂觀,有責任感的人。

沒有一對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生,可是每一對父母都希望孩子幸福一生,教會他,對待事物的儀式感,其實就是幫他長出有趣的靈魂、教會他幸福的能力。

儀式感,

是你能給他最好的幸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