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汽車同平臺打造的尿性,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古代傳說中,龍生有九子,而在當今汽車廠家中,也有著很多“龍子”存在,例如同平臺打造的“不同”車型,最有名氣的當屬大眾旗下的兩大平臺:MQB與MLB,當然還有非常規車型的MEB平臺,只用來打造電動汽車,

然而同平臺之下不同品牌的差異也比較明顯,不過這就是另一個執行標準的問題,本次不涉及這方面,先來探討關於同平臺的問題。

首先進入汽車知識大講堂時間,解釋一下很重要的平臺概念,同平臺之下的車輛,車身前半部分的基礎設計,包括駕駛艙與機器艙的轉向機構、前懸掛和前車軸在內,經設計確定相對位置之後不能進行更改;而這之後的車身後半部分,

就能根據設計需求進行不同的變動,如中國特供的L版車型,也就是拉長軸距、展寬輪距,還有對車輛後橋懸掛方式進行改變等一系列的改動,所以平臺的概念,可以簡單的總結為兩句話:同平臺之下的車型前半車身相同,後半車身則能根據不同車型和市場需求進行改變。

其實很多人對同平臺車型的偏見,也就在這裡體現出來,平臺誕生的本質就是為了降低汽車廠家的成本,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並且經過整合之後的平臺,能快速對產品進行不同的修改,來提升產品推出的速度。

而世界上第一個轎車平臺由大眾打造,那種千篇一律的家族式前臉也由此出現,由德系發起的“套娃”式車型,更是讓消費者們無力吐槽,

比如對此伎倆爐火純青的賓士,旗下的C級、E級、S級車型,把其軸距修改到相同尺寸,絕對沒有幾個人能仔細的區分出車型是哪款,賓士自家的E級長軸距版在上市之後,默認的宣傳策略是更像S級的E級車型,所以消費者們能不吐槽?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人比人氣死人,車比車氣爆胎,平臺之下的對比更是讓人無語,大眾品牌作為“典範”車企,無數次被釘在“恥辱柱”之上,接受著無盡的“蹂☆禁☆躪”,大眾與奧迪算是中國汽車品牌前列的巨頭,奧迪是大眾的子品牌也是眾所周知。

在BBA的體系之中,奧迪銷量在數年中一直位居三者首位,也算是占了大眾的平臺優勢,更顯著的優勢也就是售價,BBA同級別的車型之中,奧迪基本都是三者中起步價最便宜的一個,

之所以便宜就和平臺的低成本搭上關係,奧迪有著大眾更加龐大且精細的MQB和MLB平臺,來共同在中國市場打造著不同的子品牌車型,但是寶馬和賓士沒有平臺優勢,只能慢慢的延伸更低一級的產品,這其中多投入的金錢和精力,只能瞅著大眾在心裡默念三字經。

有話說:

如果真要給平臺化區分好與壞,就當前各品牌對於平臺的猥瑣尿性,只能說消費者方面更多的感覺是壞處稍大一點,車企占著平臺化的優勢,稍微鼓搗一下不同的產品,就想從消費者兜裡掏出更多的利潤,不過隨著之後各家車企對自家平臺進行整合,其中的撕逼也會變的更加厲害,這個長遠來講也是有所優勢,但是以大眾MQB鼓搗這麼些年的效率,不知是不是在藏著掖著,還是真的連個新的前臉都沒鼓搗出來。

—————————————————

只能說消費者方面更多的感覺是壞處稍大一點,車企占著平臺化的優勢,稍微鼓搗一下不同的產品,就想從消費者兜裡掏出更多的利潤,不過隨著之後各家車企對自家平臺進行整合,其中的撕逼也會變的更加厲害,這個長遠來講也是有所優勢,但是以大眾MQB鼓搗這麼些年的效率,不知是不是在藏著掖著,還是真的連個新的前臉都沒鼓搗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