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果補貼退坡40%,我們怎麼投資新能源汽車?

最近幾天,網傳的2018年補貼退坡40%的新聞遠超市場預期——原本我們認為2018年是不退坡的,只是加大技術指標力度,但沒想到非但加大技術指標,還退坡,還不是退20%,一退就40%!

這讓整個新能源板塊聞風喪膽,

此前連續兩天快速下跌。

冷靜下來後,我想仔細談一談,這樣的政策到底多大影響。

第一、從總需求角度,會影響2018年新能源車的總需求嗎?

對此,我們分乘用車、大巴車和物流車三部分來談。

一. 乘用車

我們從2017年情況來看,2017年補貼比2016年退坡20%,但我們看到,從量來說,2017年完成50萬輛已經沒有問題,這其中主要來自於兩個力量。

1、A00/A0級車,在分時租賃需求和低速電動車替代需求的拉動下,

從2016年的15萬輛直接翻倍達到30萬輛,這是最大的邊際變數;

A00/A0的爆發,來自於消費升級帶來的真實市場化需求,以及分時租賃新商業模式帶來的快速增長,是市場化的產物。當然,對分時租賃的商業模式能否做起來,目前還存在爭議。

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比亞迪宋DM,秦2017版和上汽榮威erx5等優秀車型的拉動下,從2016年的8萬到2017年的預計10.3萬,增長約30%。

其中,比亞迪的全系列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已經實現了全國一口價,

也即不再依賴地方補貼;

相對來說,A級和以上的純電動乘用車,主要還是依靠北京的量、計程車的量和部分專車的量(曹操專車),其增長從目前看不大,預計從去年的9.78萬輛增長到今年的10.7萬輛左右,增長10%

我們展望2018年,

如果網傳版本落實,也即:

1.1倍調整係數門檻,從120wh/kg提高至140wh/kg:

那麼,我們分車型來看看對乘用車的影響:

1、對A00/A0的影響

目前主流的A00車型,包括北汽EC180、知豆D2等,都在150公里以上,在2018年預計普遍會繼續提高,並且大家普遍會把續航做到200km以便拿到2.8萬的補貼。

所以補貼將從3.6萬降低到2.8萬,下降0.8萬,加上一半的地補,總補貼下降大約1.2萬元。

從成本下降角度來說,A00車普遍的帶電量在18-20度電之間。

我們以EC180的18度電為例,

假設2018年帶電量不變,每度電成本從1.7元/wh下降到1.4元/wh,則單車可以下降0.54萬元,加上電機電控下降,三電現金成本的下降預計撐死在0.8萬元。

但是由於要增加續航里程,預計多6度電,大約成本在0.8萬元,實際要達到200km續航,成本應該基本不變。

由於A00車門檻低,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而且2018年比亞迪這樣的巨頭準備推出續航250KM且售價僅6萬元的A0車型(2017補貼假設下)。

所以北汽、知豆、江淮、眾泰等A00車企預計能提價的概率很低,

這1.2萬的補貼下降必須自己扛。

對A00整車廠家來說,本來單車淨利潤能有1萬元(售價+補貼約10萬,1萬利潤也即10%淨利率)已經很不錯(據說今年某爆款A00車根本就是賠本賺吆喝)。

2018年補貼的大幅下降將使得整車廠A00車基本不賺錢,只能賺新能源積分和油耗積分,大約每輛續航180Km的A00車可以獲得3個新能源積分,保守以每個積分價值2000元計算,可以賺6000/輛。

總結:由於A00車型競爭激烈,很難提價,補貼退坡對A00車來說單車利潤受傷較大,基本到了不賺錢只賺新能源積分和油耗積分的情況。

儘管如此,由於市場需求實實在在存在,而積分和油耗考核也是必須過的,量的增長也會使得單車的研發折攤、模具折攤等降低,所以整車廠出於各方面考慮,依然會積極爭取這個市場。

所以對2018年A00/A0級車的市場並不悲觀,維持2018年50%以上增速也即45萬輛以上的判斷。

2、對插電式混合動力的影響

遵循同樣的邏輯,插混車的價格端不可能提高,插混的單車帶電量,榮威erx5為12度電,比亞迪宋DM為18度電,預計新的補貼政策要求單車的純電續航里程提高。

假設都提高到目前宋的18度,補貼只下滑0.2萬元也即從2.4萬元下降到2.2萬元,而單車三電成本2018年可以下降0.7萬元,則單車利潤反而可以提高0.5萬元!

結論:2018年補貼退坡對插電混的銷售不會產生影響,反而由於成本下降速度快於補貼退坡速度,所以會增加單車利潤!

預計隨著比亞迪售價10萬起的E5DM、15萬左右低價宋兩驅版、唐二代、秦二代推出,以及吉利帝豪PHEV等車型推出,插電混開始侵蝕燃油車市場,保持對插電混2018年50%增長,也即15萬輛的預期。

3、對A級及以上純電動的影響

對純電動的影響,我們要看現在爆款車型,如下表

我們可以看到,目前主流的A級及以上車型,爆款比亞迪E5和帝豪EV兩款爆款,以及榮威ERX5、北汽EU和比亞迪宋、秦、E6、騰勢,這些車型的續航里程2017年都基本已經在300kn以上,比亞迪的最新款E6已經到了450km,到2018則各大車廠普遍在350km以上,最高預計到500km。

所以本次補貼退坡對這些A級及以上車非但沒有影響,反而是利好,因為補貼增加了!國家的政策意圖非常明顯。

乘用車總結:本次補貼退坡,對乘用車總體銷量不會有大的影響,但會對整車廠的利潤有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A00和A0級車,包括北汽、知豆、江淮、眾泰等依賴A00/A0的廠家影響最大;

對PHEV、對300公里續航以上的純電動車(主要針對北京市場和專車市場)則非但沒有影響反而利好。

這樣,政策意圖已經非常明顯,那些以非A00/A0車為主的廠家受益良多,主要是比亞迪、上汽榮威。

二. 大巴車

同時在電池能量密度逐漸提高的過程中,用較少的電池即可保持單車續航里程不變,所以定性的角度來說,我認為對公車的銷量影響不大。

定量分析的話,我們以宇通為例,在最保守的假設情況下,也即:

單車價格無法上漲;單車用電量不下降;單度電只下降15%;鋼鐵價格2018年維持在高位不下降;

在這樣的最保守假設下,10-12米大巴單車利潤下降約6.1萬元,8-10米大巴下降約6萬元。

若考慮到在潛在小幅提價可能、單車用電量下降(用電量下降10%,但由於能量密度提升,續航里程可以保持不變,這樣10-12米大巴單車可以節省2.8萬元,8-10米大巴可以節省1.3萬元);

電池價格下降幅度可能超預期(可能下降20%以上)、隨著房地產下行鋼鐵價格很難維持目前4000元/噸的高位等因素影響,實際宇通的單車利潤可能下降幅度會低於市場目前的悲觀預期。

(本表借用中信證券汽車組分析師宋韶靈的模型修改而得)

總之,大巴車的量價都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主機廠利潤可能受到一定影響,但幅度遠小於2017年的退坡。

三. 物流車

我們以一輛50度電的物流電動車為例,在2017年補貼政策下,其國補地補加起來可以獲得總共6.9萬元國補,若有地補則最多可以到10.35萬元的補貼。

按照網傳最新的標準,下降到900元/kwh,則可以獲得大約4.5萬元國補,加地補最多6.75萬元,下降了3.6萬元。

從成本角度,單度電下降0.03萬元,則總下降1.5萬元,加上電機電控的下降,我們假設三電系統下降2萬元,這樣總單車利潤下降1.6萬元左右;

若以樂觀估計,也即單度電下降0.04萬元,則單車利潤下降1.1萬元。

這個下降幅度,相對於2016到2017年的下降幅度,已經降低不少了。在2017年相比2016年,50度電的物流車,我們以電池價格下降0.5元/wh計算,單車利潤下降約4.65萬元。

在2017年物流車單車利潤大幅下降5萬元左右的情況下,2017年的物流車依然取得了快速的增長,截止2017年10月,物流車同比增長438%,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總量。

為什麼2017年在物流車補貼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依然取得了快速的增長呢?

主要是2017年整體的物流車價格穩定,沒有因為補貼大幅下降帶來價格的上漲,整車廠在2016年利潤很高。

17年退坡的情況下,自己消化了補貼下降帶來的影響,這樣在用戶端由於價格不變,電動物流車依然保持了對燃油車的性價比優勢(全生命週期便宜20%以上),再加上部分城市路權的優惠,而2016年的時候基數較低(彼時查騙補、目錄遲遲不出,導致基數低)帶來物流車出現了快速增長。

放眼2018年,若單車利潤下降1.6萬元左右,對物流車整車企業來說,壓力是有的,利潤可能從合理利潤變成了微利,是否還有那麼高的積極性來推,這個存在不確定性。

就我個人來說,考慮到國家希望物流車電動化加速,政策未必那麼嚴格,30000萬公里的政策也鬆綁到了15000公里,我對物流車不悲觀,依然維持2017年10-12萬輛,2018年15-18萬輛的預測。

第二,補貼大幅退坡下,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投資策略?

這次超預期的大幅退坡,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主要是:

1、對整車企業來說,短期內,利潤下滑是必然的,尤其是依賴A00/A0級車的企業會非常難受,而主要為插電混以及高續航A級車的企業影響較小甚至利好;

中長期看,那些擁有真正技術功底、產品優勢、規模優勢的企業會在整車企業中脫穎而出,市場可能會更加關注A級及以上車的數量,而不是關注含有很大水分的總銷量。

2、 對中游企業來說,短期內,電池、四大材料、電機電控企業,都有巨大的價格下降壓力,哪怕是龍頭企業也難以避免利潤的答覆下滑。

一方面是補貼退坡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產能的釋放,尤其是龍頭企業高端產能的釋放在2018年也會加速。

此時,整車廠的壓力,再加上供給格局持續惡化,導致中游依然在2018年不會有很好的表現,估值和業績可能出現大衛斯雙殺。

尤其是那些毛利過高的企業的利潤向下彈性更大,比如隔膜的創新股份,雖然是非常優秀的企業,但毛利太高,而在持續的資本投入下優質隔膜產能持續擴產,那電池廠不壓你價格壓誰呢?

個人預計,龍頭電池企業,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毛利率在18年會迅速從目前的35%-40%下降到25%甚至更低;

龍頭濕法隔膜的毛利率從目前的50%-60%快速下行到30%左右;龍頭電解液企業則可能從35%左右毛利率下降到20%-25%左右;

其它目前20%左右毛利率的正極、負極、電機等,則也會繼續下降,當然幅度會小一些,大約下降到15%左右,再下降就都虧損了;

但從中長期看,這次政策會對中游帶來兩個影響,第一是快速的毛利下降會加速中游企業的洗牌,小電池廠、小材料廠都會由於成本無法支撐、技術指標無法達到等原因,出現虧損而快速被淘汰,政策讓這個過程至少提前了1年;

第二是,對高能量密度的追求,會讓622、811推進的速度加快,本來不著急上高鎳材料的整車廠,會加速推進高鎳方案的使用。

3、對上游來說,如果高鎳方案推進超預期,鈷的需求曲線可能需要重估。鋰則相對在需求端不受此影響。

這裡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2017年補貼退坡的情況下,鈷鋰依然表現良好,量價齊升,那2018年還會重演嗎?

對此,鈷鋰的需求主要決定於下游總需求,當然鈷的話也會包括一部分投機囤貨需求,我們暫時不考慮這部分。

根據我們第一部分的論述,我認為乘用車和大巴車的量不會影響,關鍵是物流車,如果物流車價格能穩定的話,那麼我相信整體的需求是沒有問題的,鈷鋰新能源部分的需求在2018年同樣沒有問題;而如果物流車遠低於預期,那麼就不好說了。

同時,我們還必須關注宏觀經濟的情況,因為畢竟鈷鋰有一半的需求是來自於工業需求,而如果宏觀經濟下行,那麼鈷鋰的總需求就不樂觀,價格會鬆動,這一點是必須要警惕的。

三、綜上所述,從我們投資的角度來說,建議是:

1、愈加關注龍頭,無論整車還是中游。關注的同時,不著急下手,因為不確定物流車到底會怎麼樣,同時,2018年的大衛斯雙殺會殺到什麼時候,需要從情緒面和盤面再去解讀;

2.、上游鈷鋰,關鍵看物流車和宏觀經濟情況,存在不確定性,我個人在目前時點更傾向于物流車不會有太大問題,而宏觀可能會低於預期。

對於天齊贛鋒、華友洛鉬這四大龍頭來說,我相信2018年的出貨量是沒問題的,但價格不好說,可能由於宏觀不及預期導致價格略低於預期。我們需要密切跟蹤物流車的價格和宏觀的情況。很難提價,補貼退坡對A00車來說單車利潤受傷較大,基本到了不賺錢只賺新能源積分和油耗積分的情況。

儘管如此,由於市場需求實實在在存在,而積分和油耗考核也是必須過的,量的增長也會使得單車的研發折攤、模具折攤等降低,所以整車廠出於各方面考慮,依然會積極爭取這個市場。

所以對2018年A00/A0級車的市場並不悲觀,維持2018年50%以上增速也即45萬輛以上的判斷。

2、對插電式混合動力的影響

遵循同樣的邏輯,插混車的價格端不可能提高,插混的單車帶電量,榮威erx5為12度電,比亞迪宋DM為18度電,預計新的補貼政策要求單車的純電續航里程提高。

假設都提高到目前宋的18度,補貼只下滑0.2萬元也即從2.4萬元下降到2.2萬元,而單車三電成本2018年可以下降0.7萬元,則單車利潤反而可以提高0.5萬元!

結論:2018年補貼退坡對插電混的銷售不會產生影響,反而由於成本下降速度快於補貼退坡速度,所以會增加單車利潤!

預計隨著比亞迪售價10萬起的E5DM、15萬左右低價宋兩驅版、唐二代、秦二代推出,以及吉利帝豪PHEV等車型推出,插電混開始侵蝕燃油車市場,保持對插電混2018年50%增長,也即15萬輛的預期。

3、對A級及以上純電動的影響

對純電動的影響,我們要看現在爆款車型,如下表

我們可以看到,目前主流的A級及以上車型,爆款比亞迪E5和帝豪EV兩款爆款,以及榮威ERX5、北汽EU和比亞迪宋、秦、E6、騰勢,這些車型的續航里程2017年都基本已經在300kn以上,比亞迪的最新款E6已經到了450km,到2018則各大車廠普遍在350km以上,最高預計到500km。

所以本次補貼退坡對這些A級及以上車非但沒有影響,反而是利好,因為補貼增加了!國家的政策意圖非常明顯。

乘用車總結:本次補貼退坡,對乘用車總體銷量不會有大的影響,但會對整車廠的利潤有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A00和A0級車,包括北汽、知豆、江淮、眾泰等依賴A00/A0的廠家影響最大;

對PHEV、對300公里續航以上的純電動車(主要針對北京市場和專車市場)則非但沒有影響反而利好。

這樣,政策意圖已經非常明顯,那些以非A00/A0車為主的廠家受益良多,主要是比亞迪、上汽榮威。

二. 大巴車

同時在電池能量密度逐漸提高的過程中,用較少的電池即可保持單車續航里程不變,所以定性的角度來說,我認為對公車的銷量影響不大。

定量分析的話,我們以宇通為例,在最保守的假設情況下,也即:

單車價格無法上漲;單車用電量不下降;單度電只下降15%;鋼鐵價格2018年維持在高位不下降;

在這樣的最保守假設下,10-12米大巴單車利潤下降約6.1萬元,8-10米大巴下降約6萬元。

若考慮到在潛在小幅提價可能、單車用電量下降(用電量下降10%,但由於能量密度提升,續航里程可以保持不變,這樣10-12米大巴單車可以節省2.8萬元,8-10米大巴可以節省1.3萬元);

電池價格下降幅度可能超預期(可能下降20%以上)、隨著房地產下行鋼鐵價格很難維持目前4000元/噸的高位等因素影響,實際宇通的單車利潤可能下降幅度會低於市場目前的悲觀預期。

(本表借用中信證券汽車組分析師宋韶靈的模型修改而得)

總之,大巴車的量價都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主機廠利潤可能受到一定影響,但幅度遠小於2017年的退坡。

三. 物流車

我們以一輛50度電的物流電動車為例,在2017年補貼政策下,其國補地補加起來可以獲得總共6.9萬元國補,若有地補則最多可以到10.35萬元的補貼。

按照網傳最新的標準,下降到900元/kwh,則可以獲得大約4.5萬元國補,加地補最多6.75萬元,下降了3.6萬元。

從成本角度,單度電下降0.03萬元,則總下降1.5萬元,加上電機電控的下降,我們假設三電系統下降2萬元,這樣總單車利潤下降1.6萬元左右;

若以樂觀估計,也即單度電下降0.04萬元,則單車利潤下降1.1萬元。

這個下降幅度,相對於2016到2017年的下降幅度,已經降低不少了。在2017年相比2016年,50度電的物流車,我們以電池價格下降0.5元/wh計算,單車利潤下降約4.65萬元。

在2017年物流車單車利潤大幅下降5萬元左右的情況下,2017年的物流車依然取得了快速的增長,截止2017年10月,物流車同比增長438%,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總量。

為什麼2017年在物流車補貼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依然取得了快速的增長呢?

主要是2017年整體的物流車價格穩定,沒有因為補貼大幅下降帶來價格的上漲,整車廠在2016年利潤很高。

17年退坡的情況下,自己消化了補貼下降帶來的影響,這樣在用戶端由於價格不變,電動物流車依然保持了對燃油車的性價比優勢(全生命週期便宜20%以上),再加上部分城市路權的優惠,而2016年的時候基數較低(彼時查騙補、目錄遲遲不出,導致基數低)帶來物流車出現了快速增長。

放眼2018年,若單車利潤下降1.6萬元左右,對物流車整車企業來說,壓力是有的,利潤可能從合理利潤變成了微利,是否還有那麼高的積極性來推,這個存在不確定性。

就我個人來說,考慮到國家希望物流車電動化加速,政策未必那麼嚴格,30000萬公里的政策也鬆綁到了15000公里,我對物流車不悲觀,依然維持2017年10-12萬輛,2018年15-18萬輛的預測。

第二,補貼大幅退坡下,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投資策略?

這次超預期的大幅退坡,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主要是:

1、對整車企業來說,短期內,利潤下滑是必然的,尤其是依賴A00/A0級車的企業會非常難受,而主要為插電混以及高續航A級車的企業影響較小甚至利好;

中長期看,那些擁有真正技術功底、產品優勢、規模優勢的企業會在整車企業中脫穎而出,市場可能會更加關注A級及以上車的數量,而不是關注含有很大水分的總銷量。

2、 對中游企業來說,短期內,電池、四大材料、電機電控企業,都有巨大的價格下降壓力,哪怕是龍頭企業也難以避免利潤的答覆下滑。

一方面是補貼退坡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產能的釋放,尤其是龍頭企業高端產能的釋放在2018年也會加速。

此時,整車廠的壓力,再加上供給格局持續惡化,導致中游依然在2018年不會有很好的表現,估值和業績可能出現大衛斯雙殺。

尤其是那些毛利過高的企業的利潤向下彈性更大,比如隔膜的創新股份,雖然是非常優秀的企業,但毛利太高,而在持續的資本投入下優質隔膜產能持續擴產,那電池廠不壓你價格壓誰呢?

個人預計,龍頭電池企業,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毛利率在18年會迅速從目前的35%-40%下降到25%甚至更低;

龍頭濕法隔膜的毛利率從目前的50%-60%快速下行到30%左右;龍頭電解液企業則可能從35%左右毛利率下降到20%-25%左右;

其它目前20%左右毛利率的正極、負極、電機等,則也會繼續下降,當然幅度會小一些,大約下降到15%左右,再下降就都虧損了;

但從中長期看,這次政策會對中游帶來兩個影響,第一是快速的毛利下降會加速中游企業的洗牌,小電池廠、小材料廠都會由於成本無法支撐、技術指標無法達到等原因,出現虧損而快速被淘汰,政策讓這個過程至少提前了1年;

第二是,對高能量密度的追求,會讓622、811推進的速度加快,本來不著急上高鎳材料的整車廠,會加速推進高鎳方案的使用。

3、對上游來說,如果高鎳方案推進超預期,鈷的需求曲線可能需要重估。鋰則相對在需求端不受此影響。

這裡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2017年補貼退坡的情況下,鈷鋰依然表現良好,量價齊升,那2018年還會重演嗎?

對此,鈷鋰的需求主要決定於下游總需求,當然鈷的話也會包括一部分投機囤貨需求,我們暫時不考慮這部分。

根據我們第一部分的論述,我認為乘用車和大巴車的量不會影響,關鍵是物流車,如果物流車價格能穩定的話,那麼我相信整體的需求是沒有問題的,鈷鋰新能源部分的需求在2018年同樣沒有問題;而如果物流車遠低於預期,那麼就不好說了。

同時,我們還必須關注宏觀經濟的情況,因為畢竟鈷鋰有一半的需求是來自於工業需求,而如果宏觀經濟下行,那麼鈷鋰的總需求就不樂觀,價格會鬆動,這一點是必須要警惕的。

三、綜上所述,從我們投資的角度來說,建議是:

1、愈加關注龍頭,無論整車還是中游。關注的同時,不著急下手,因為不確定物流車到底會怎麼樣,同時,2018年的大衛斯雙殺會殺到什麼時候,需要從情緒面和盤面再去解讀;

2.、上游鈷鋰,關鍵看物流車和宏觀經濟情況,存在不確定性,我個人在目前時點更傾向于物流車不會有太大問題,而宏觀可能會低於預期。

對於天齊贛鋒、華友洛鉬這四大龍頭來說,我相信2018年的出貨量是沒問題的,但價格不好說,可能由於宏觀不及預期導致價格略低於預期。我們需要密切跟蹤物流車的價格和宏觀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