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做了啥導致種菜也能被質疑,還得投資30萬證明自己?

南北之爭由來已久,除了以前的湯圓元宵粽子豆花等問題,

近日又多了一項——吃飯點菜。南方人在點菜時總習慣點上一道青菜結尾,注意哦,這裡的青菜指的是純青菜,綠油油帶葉子的那種。

而北方朋友對於青菜的定義則大得多,比如排骨燉豆角裡的豆角,酸菜汆白肉裡的酸菜,小雞燉蘑菇裡的蘑菇……

對此,一位網友總結出一個規律:,

@可愛即正義我就是真理:

北方的青菜著重點在於“菜”

南方的青菜著重點在於“青”

沒辦法,以往北方受氣候條件所限,一到冬天青菜的花樣就變少,還好現在種植、運輸等條件改善,就算不儲白菜也能愉快過冬啦~

那麼點青菜怎麼點呢?

《論語》裡有曰“不時不食”。說白了,就是讓我們看大自然給啥,我們就吃啥,飲食養生要順應時令。南方人點菜亦常遵循這個規則,

一道微辣脆爽的椒絲腐乳炒通菜幾乎是夏日廣東人的必選項。無論是高檔的酒家還是街邊大排檔,說有一半人點這道菜真的是不誇張。若在外的遊子遇到一家有椒絲腐乳炒通菜的餐館,十有八九會成為常客。

除了椒絲腐乳炒,

通菜還有很多好吃的做法,而廣東人嘴裡的通菜其實就是竹葉菜,有的地方也叫蕹菜、空心菜、藤藤菜,是南方夏秋季的重要蔬菜之一。

其實,不僅在廣東,通菜在廣西、香港的地位也不賴。廣西人會告訴你“我們那邊的螺螄粉都是加空心菜”;香港人會跟你說“逛街嘅話可以去下通菜街(去逛街的話可以去通菜街)”,而通菜街正是因為道路原先的位置本是種植通菜的田地而得名。

愛空心菜的人這麼多,自然種的也不少,而吳洪偉就是其中一個。不過,他種菜不是在地裡,而是在水上。這種種植方式到底有什麼妙處呢?

眼前的一片綠色就是吳洪偉的寶貝。與地裡生長的不同,生長在水面上的通菜根系發達,一畝能產一萬多斤,

且一年能採摘4次,光靠這些水上竹葉菜,吳洪偉一年就能賣出兩百多萬元!不過,這可不是他賺錢的全部。

進入水上種植行業十年之久,吳洪偉已成了圈內紅人,而水上空心菜只是他財富的一部分,他還種植狐尾藻,這種草既美觀還能淨化水質,到了銷售旺季時,漲價還有人搶著要,十分緊俏。對於他的賺錢本事,大家是心服口服,哪怕相隔幾百公里,也有人跑來向他請教,可在兩年前,他卻被人認為是騙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吳洪偉是浙江省杭州人,2015年,他跑到江蘇省海安縣,說自己能治理河道富營養問題,靠的就是他的水上蔬菜。在他看來,這個讓環保部門發愁的河道可是他的大寶庫。而之前為了治理河道富營養問題, 當地環保部門曾特意組建考察小組,上杭州找過吳洪偉。可當時的考察小組不僅沒找到人,在吳洪偉的基地裡連水上蔬菜都沒見著,現在卻跑來說自己能治理河道,這不是紙上談兵嗎?

不僅政府人員質疑,老百姓們也不相信。這個衣著光鮮開跑車的大老闆怎麼可能是個種菜的呢?

面對大家的質疑,吳洪偉決定用行動說話,他說,“先不要給我錢,我自己投錢,種不出來,我的錢也分文不要”。

吳洪偉的誠意為他贏得了機會,在相關部門的協調下,他挑選了曲塘鎮10畝合適的河道,投資30萬元,開始試種,可難題來了。

水上種植竹葉菜最關鍵的技術就是製作栽培竹葉菜的水上浮床。以前,吳洪偉用的是毛竹來製作,但毛竹最多使用一年,而且不利於產量的提高,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它呢?

他想到了塑膠板,經久耐用且透氣性好,可塑膠板成本高,老百姓可種不起啊。怎麼辦呢?一個漁民的話啟發了吳洪偉,“漁網如果曬乾了,就容易斷掉;放在水裡,容易保存時間長”。

吳洪偉想到用漁網做浮床。可這東西誰也沒做過,具體要做成什麼樣,他自己心裡也沒底,只能與廠家反復商量、試驗。從網眼的形狀、漁網的長度、製作的工藝……不停地試驗,精益求精。在一個多月的反復試驗後,在製作了十幾噸漁網後,浮床才終於做成功。

攻克了關鍵的浮床製作,接下來就順理成章了。吳洪偉利用水上竹葉菜根系吸收河道裡負營養物質的神奇作用,起到淨化水質的效果,種出來的竹葉菜賺錢,可謂是一舉兩得。而海安縣環保部門看到了河道淨化效果,決定跟吳洪偉簽訂合作協定。他證明了自己。

不過,光靠水上蔬菜可不是吳洪偉成為行業大拿的原因,喜歡創新的他還和徒弟傅珍檢一起把水上種植和景觀打造相結合,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在他們手中,岸上賣5元錢一盆的梭魚草,放在水裡後,它的價格就能變成十元一盆。當然,這是有技術要求的,對此,吳洪偉很是自信,“我們在水面上已經打拼了十年,我們沒有這個金剛鑽也接不到這個瓷器活”。

2016年,吳洪偉水上種植以及景觀打造項目的年銷售額達到1000多萬元,從傳統農業轉變為迴圈景觀生態農業,找到了新的市場和發展方向。

平平常常的空心菜換了種植地就多了一個賺錢本事,而這正是創新的魅力。那麼你的空心菜在哪裡呢?

他卻被人認為是騙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吳洪偉是浙江省杭州人,2015年,他跑到江蘇省海安縣,說自己能治理河道富營養問題,靠的就是他的水上蔬菜。在他看來,這個讓環保部門發愁的河道可是他的大寶庫。而之前為了治理河道富營養問題, 當地環保部門曾特意組建考察小組,上杭州找過吳洪偉。可當時的考察小組不僅沒找到人,在吳洪偉的基地裡連水上蔬菜都沒見著,現在卻跑來說自己能治理河道,這不是紙上談兵嗎?

不僅政府人員質疑,老百姓們也不相信。這個衣著光鮮開跑車的大老闆怎麼可能是個種菜的呢?

面對大家的質疑,吳洪偉決定用行動說話,他說,“先不要給我錢,我自己投錢,種不出來,我的錢也分文不要”。

吳洪偉的誠意為他贏得了機會,在相關部門的協調下,他挑選了曲塘鎮10畝合適的河道,投資30萬元,開始試種,可難題來了。

水上種植竹葉菜最關鍵的技術就是製作栽培竹葉菜的水上浮床。以前,吳洪偉用的是毛竹來製作,但毛竹最多使用一年,而且不利於產量的提高,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它呢?

他想到了塑膠板,經久耐用且透氣性好,可塑膠板成本高,老百姓可種不起啊。怎麼辦呢?一個漁民的話啟發了吳洪偉,“漁網如果曬乾了,就容易斷掉;放在水裡,容易保存時間長”。

吳洪偉想到用漁網做浮床。可這東西誰也沒做過,具體要做成什麼樣,他自己心裡也沒底,只能與廠家反復商量、試驗。從網眼的形狀、漁網的長度、製作的工藝……不停地試驗,精益求精。在一個多月的反復試驗後,在製作了十幾噸漁網後,浮床才終於做成功。

攻克了關鍵的浮床製作,接下來就順理成章了。吳洪偉利用水上竹葉菜根系吸收河道裡負營養物質的神奇作用,起到淨化水質的效果,種出來的竹葉菜賺錢,可謂是一舉兩得。而海安縣環保部門看到了河道淨化效果,決定跟吳洪偉簽訂合作協定。他證明了自己。

不過,光靠水上蔬菜可不是吳洪偉成為行業大拿的原因,喜歡創新的他還和徒弟傅珍檢一起把水上種植和景觀打造相結合,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在他們手中,岸上賣5元錢一盆的梭魚草,放在水裡後,它的價格就能變成十元一盆。當然,這是有技術要求的,對此,吳洪偉很是自信,“我們在水面上已經打拼了十年,我們沒有這個金剛鑽也接不到這個瓷器活”。

2016年,吳洪偉水上種植以及景觀打造項目的年銷售額達到1000多萬元,從傳統農業轉變為迴圈景觀生態農業,找到了新的市場和發展方向。

平平常常的空心菜換了種植地就多了一個賺錢本事,而這正是創新的魅力。那麼你的空心菜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