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真實還原:明人時尚·社會生活·時代變遷

明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大致可以正德時期作為分水嶺。正德以前,纖儉、稚質、安卑、守成;正德以後,出現了一股追求豔麗、慕尚新異的風潮。這股風潮的影響至為深遠,即使是偏僻之地,

也受到了這股風潮的浸染,自正德以後,已是淳漓樸散,社會生活開始變得「月異而歲不同」。

明 夏景貨郎圖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品味奢華:生活的世俗化

明代中期以後,生活觀念呈現出一種由雅趨俗的傾向,此即生活的「俗化」現象。以投壺這一類遊戲玩藝來說,

在古代原本僅僅流行於貴族士大夫,然一至明代,庶民百姓也大多習玩此藝,而且玩風甚盛。

明人繪 朱瞻基行樂圖卷(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由此不難發現,作為高人雅士之物的投壺遊戲,在明代已經被庶民百姓所分享。這無疑是文化上雅俗升降的典型表徵,

卻又可證明當時的生活確實開始趨於「俗化」。伴隨生活觀念趨於「俗化」而來的,則是生活的享樂化,士大夫生活已由清雅轉向鄙俗。

由儉趨奢是晚明社會生活風尚的基本特點,即使是家無擔石之儲的庶民百姓,也要刻意打扮,裝飾門面。這在服飾、飲食、住宅三個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明 金鉤佩 湖北省博物館藏

就服飾而言,晚明俗尚奢侈,衣服追求華美,凡衣必用綺紈製成,如果有人還是穿著布袍,反而會被市人嘲笑羞辱。就飲食而言,趨於奢華的風氣首先來自宮廷。在宮廷尚奢之風的帶動下,士大夫也不耐清貧生活,崇尚奢侈,以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明中期 剔犀劍環紋漆盒 高6.9釐米 寬11.7釐米 長23.2釐米

在這股生活趨於奢華的大潮之下,原本應該在寺院道觀清修的僧人、道士,也開始按捺不住寂寞,進而追求世俗化的生活。明代佛道生活的世俗化現象,大致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僧人、道士為人處事的勢利化。

遊逸嬉玩:生活的閒適化

若是轉換考察的視閾,

以晚明的社會流動與文化轉向為考察物件,那麼,「遊」、「玩」二字大抵可以概括晚明社會生活的異動。從學理上說,遊是一種社會狀態,玩則是當時人們的一種心態;游是個人的生活歷程,玩則是個人的生活目的。

明 杜堇 題竹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概括言之,遊已普遍滲透到晚明的社會生活中,諸如:皇帝不再勤于政務;官員對地方政務抱著一種疏懶的情緒;士人不再安於學舍,而是游惰成習;隨土地兼併而來者,則是農民因失去土地而向城市流動,甚或成為城市遊民如此等等,無不說明在晚明士、農、工、商四民中,大多沾染了幾分游惰之習。

明代象牙人物故事瓜形盒

游逸一旦成為社會常態,其結果必會導致嬉玩成風。嬉玩的心態一旦形成,隨之也就出現了追求玩物的風潮。在晚明,可供當時人們嬉玩的玩具分為古玩與時玩兩種。

明 黃花梨寶做事鏡臺 王世襄舊藏

古玩、古董(一作骨董),是歷代常見之物,人們崇尚古玩,甚至將其當作清雅之物,並不足怪。嘉靖末年,海內晏安。一些富厚的士大夫,在建造園亭、教唱歌舞之隙,其興趣兼及古玩。很多士大夫家中,大多世藏珍秘,不假外索。當時江南的士大夫還專門置有書畫船,通過流動的展覽,互相比較書畫收藏。

元末明初 黑漆螺鈿八角盤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明早期 黑漆螺鈿長方形盤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按照一般常理,玩好之物,理應以古為貴。但明代出現的「時玩」這一新名詞,倒是頗令人矚目,而且吸引了眾多收藏家的注意。諸如永樂之剔紅,宣德之銅器,成化之窯器,雖說都是出於明代的時玩,但其價格已經可以與古玩相匹敵。

沖耳乳足爐 明 故宮博物院藏

這股好時玩之風,始于一二雅人的賞識摩挲,濫觴於江南的好事縉紳,最後經徽州那些鉅賈大賈的推波助瀾,在全社會形成了一時的風氣。於是,沈周、唐寅之畫,文徵明、祝允明之書法,無不成為人們收藏的搶手貨。

《祝允明劉姬詞及致朱凱劄》

時玩之風,完全建立在明代諸多能工巧匠的基礎之上。正是因為那些能工巧匠的辛勤勞動,才使得明代的諸多器物精益求精,完全可以與古時的名器相媲美,以至於被保守人士稱為「物妖」。當然,這些所謂的時玩,確實器物精良,非平庸工匠所能,可謂名不虛傳。

追求時髦:生活的時尚化

自明代中期以後,慢慢形成一股追逐「時尚」之風。這就不能不提及「時尚」、「時樣」兩個專有名詞。

明 孝靖皇后點翠鑲珍珠寶石金龍鳳冠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從現有的史料來看,「時尚」一詞始見於明代。什麼是時尚?晚明名僧袾宏所著《竹窗隨筆》有如下解釋:「今一衣一帽,一器一物,一字一語,種種所作所為,凡唱自一人,群起而隨之,謂之時尚。」這就是說,時尚的形成,通常「唱自一人」,而其影響力則是「群起而隨之」,形成一股區域性甚或全國性的衝擊波。

明 孝靖皇后點翠鑲珍珠寶石金龍鳳冠 故宮博物院藏

無論是衣帽、字語,還是器物,其時尚的形成,通常倡自一人,於是在明代又出現了許多時尚人物。在明代,文化人如果想成為一個時尚人物,只能依靠他們的著作與行為。如果他們是首倡者,並引發一種群起仿效的效果,最後形成一種「時尚」,那麼這些人就堪稱時尚人物。

明崇禎 “用卿”款紫砂壺

在晚明,蘇州、杭州應該說是當時最為時尚前衛的城市,為此形成了傳播一時且又為大眾耳熟能詳的「蘇樣」、「蘇意」、「杭州風」等專有稱呼。

明嘉靖 剔紅壽字紋八角漆盤 直徑17.1釐米

明嘉靖 剔紅壽字紋八角漆盤局部 直徑17.1釐米

明代有一句俗諺,道:「蘇州樣,廣州匠。」拋開「廣州匠」不說,先來看「蘇州樣」。所謂「蘇州樣」,在明代尚有一個相關的新名詞,就是「蘇意」。這個名詞背後所透露出來的資訊,就是蘇州已經成為領導當時天下時尚之都。在明代,蘇州的得名,並不是人造的園林之勝,而是這座城市中的人。

明永樂 剔紅庭園高士圖漆盒 高7.3釐米 直徑22.2釐米

「杭州風」一詞,顯然也是明代各地相當流行的新名詞。明代的杭州,俗尚浮誕,輕譽而苟毀,道聼塗説,無複裁量。如某地有稀奇之物,某家有古怪之事,某人有醜惡之行,一人倡之,百人和之。當面質疑,信誓旦旦,猶如親眼目睹,其實如風一般,起無頭,過無影,尋無蹤跡。

由俗趨雅:生活的藝術化

根據審美趣味的差異,在可供人們嬉玩的玩物中,有俗玩、清玩之別。在由俗返雅的歷史進程中,隨之而來者,則是明朝人生活的藝術化傾向。在這股風氣的影響下,家家均喜養花種草,先是蘭花、菊花,幾乎「家置一譜」,次則「君竹而友松」,進而喜歡桃花。

明宣德 李在 《琴高乘鯉圖》

這無疑就是生活風尚的藝術化,且在居室的美化上表現得尤為突出。那麼,如何美化居室,提高自己生活的品位?無非是書畫裝飾、養金魚、放置瓶花之類。所有這些,都構成了明朝人居家生活的主要內容,而無不體現出休閒、閒適的生活主旨。

明代 劉節 《藻魚圖》

在明代士大夫家廳堂的掛幅中,通常流行寫兩句詩,不知始於何人,但在當時已是群然效之,成為一時風雅時尚。一些好古之家,憑藉雄厚的財力,買上數十幅畫,藏於家中。等到客人上門,就懸掛于中堂,「誇以為觀美」。

根據文震亨《長物志》的描述,堂與齋因空間不同,而有不同的掛畫方式。堂尊嚴莊重,較為氣派大度,宜掛大幅橫批;齋較為小巧精緻,則宜掛小景花鳥之畫。書畫懸掛尤其忌諱左右對列,這樣缺乏美感,顯得較為俗氣。

原文作者:陳寶良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文藏】頭條號!

為什麼我們看到的青釉發黃,古人卻雲“千峰翠色”?解釋超科學

該文章摘選自《紫禁城》雜誌APP,欲知曉更多藏品故事請前往應用商店下載。

概括言之,遊已普遍滲透到晚明的社會生活中,諸如:皇帝不再勤于政務;官員對地方政務抱著一種疏懶的情緒;士人不再安於學舍,而是游惰成習;隨土地兼併而來者,則是農民因失去土地而向城市流動,甚或成為城市遊民如此等等,無不說明在晚明士、農、工、商四民中,大多沾染了幾分游惰之習。

明代象牙人物故事瓜形盒

游逸一旦成為社會常態,其結果必會導致嬉玩成風。嬉玩的心態一旦形成,隨之也就出現了追求玩物的風潮。在晚明,可供當時人們嬉玩的玩具分為古玩與時玩兩種。

明 黃花梨寶做事鏡臺 王世襄舊藏

古玩、古董(一作骨董),是歷代常見之物,人們崇尚古玩,甚至將其當作清雅之物,並不足怪。嘉靖末年,海內晏安。一些富厚的士大夫,在建造園亭、教唱歌舞之隙,其興趣兼及古玩。很多士大夫家中,大多世藏珍秘,不假外索。當時江南的士大夫還專門置有書畫船,通過流動的展覽,互相比較書畫收藏。

元末明初 黑漆螺鈿八角盤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明早期 黑漆螺鈿長方形盤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按照一般常理,玩好之物,理應以古為貴。但明代出現的「時玩」這一新名詞,倒是頗令人矚目,而且吸引了眾多收藏家的注意。諸如永樂之剔紅,宣德之銅器,成化之窯器,雖說都是出於明代的時玩,但其價格已經可以與古玩相匹敵。

沖耳乳足爐 明 故宮博物院藏

這股好時玩之風,始于一二雅人的賞識摩挲,濫觴於江南的好事縉紳,最後經徽州那些鉅賈大賈的推波助瀾,在全社會形成了一時的風氣。於是,沈周、唐寅之畫,文徵明、祝允明之書法,無不成為人們收藏的搶手貨。

《祝允明劉姬詞及致朱凱劄》

時玩之風,完全建立在明代諸多能工巧匠的基礎之上。正是因為那些能工巧匠的辛勤勞動,才使得明代的諸多器物精益求精,完全可以與古時的名器相媲美,以至於被保守人士稱為「物妖」。當然,這些所謂的時玩,確實器物精良,非平庸工匠所能,可謂名不虛傳。

追求時髦:生活的時尚化

自明代中期以後,慢慢形成一股追逐「時尚」之風。這就不能不提及「時尚」、「時樣」兩個專有名詞。

明 孝靖皇后點翠鑲珍珠寶石金龍鳳冠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從現有的史料來看,「時尚」一詞始見於明代。什麼是時尚?晚明名僧袾宏所著《竹窗隨筆》有如下解釋:「今一衣一帽,一器一物,一字一語,種種所作所為,凡唱自一人,群起而隨之,謂之時尚。」這就是說,時尚的形成,通常「唱自一人」,而其影響力則是「群起而隨之」,形成一股區域性甚或全國性的衝擊波。

明 孝靖皇后點翠鑲珍珠寶石金龍鳳冠 故宮博物院藏

無論是衣帽、字語,還是器物,其時尚的形成,通常倡自一人,於是在明代又出現了許多時尚人物。在明代,文化人如果想成為一個時尚人物,只能依靠他們的著作與行為。如果他們是首倡者,並引發一種群起仿效的效果,最後形成一種「時尚」,那麼這些人就堪稱時尚人物。

明崇禎 “用卿”款紫砂壺

在晚明,蘇州、杭州應該說是當時最為時尚前衛的城市,為此形成了傳播一時且又為大眾耳熟能詳的「蘇樣」、「蘇意」、「杭州風」等專有稱呼。

明嘉靖 剔紅壽字紋八角漆盤 直徑17.1釐米

明嘉靖 剔紅壽字紋八角漆盤局部 直徑17.1釐米

明代有一句俗諺,道:「蘇州樣,廣州匠。」拋開「廣州匠」不說,先來看「蘇州樣」。所謂「蘇州樣」,在明代尚有一個相關的新名詞,就是「蘇意」。這個名詞背後所透露出來的資訊,就是蘇州已經成為領導當時天下時尚之都。在明代,蘇州的得名,並不是人造的園林之勝,而是這座城市中的人。

明永樂 剔紅庭園高士圖漆盒 高7.3釐米 直徑22.2釐米

「杭州風」一詞,顯然也是明代各地相當流行的新名詞。明代的杭州,俗尚浮誕,輕譽而苟毀,道聼塗説,無複裁量。如某地有稀奇之物,某家有古怪之事,某人有醜惡之行,一人倡之,百人和之。當面質疑,信誓旦旦,猶如親眼目睹,其實如風一般,起無頭,過無影,尋無蹤跡。

由俗趨雅:生活的藝術化

根據審美趣味的差異,在可供人們嬉玩的玩物中,有俗玩、清玩之別。在由俗返雅的歷史進程中,隨之而來者,則是明朝人生活的藝術化傾向。在這股風氣的影響下,家家均喜養花種草,先是蘭花、菊花,幾乎「家置一譜」,次則「君竹而友松」,進而喜歡桃花。

明宣德 李在 《琴高乘鯉圖》

這無疑就是生活風尚的藝術化,且在居室的美化上表現得尤為突出。那麼,如何美化居室,提高自己生活的品位?無非是書畫裝飾、養金魚、放置瓶花之類。所有這些,都構成了明朝人居家生活的主要內容,而無不體現出休閒、閒適的生活主旨。

明代 劉節 《藻魚圖》

在明代士大夫家廳堂的掛幅中,通常流行寫兩句詩,不知始於何人,但在當時已是群然效之,成為一時風雅時尚。一些好古之家,憑藉雄厚的財力,買上數十幅畫,藏於家中。等到客人上門,就懸掛于中堂,「誇以為觀美」。

根據文震亨《長物志》的描述,堂與齋因空間不同,而有不同的掛畫方式。堂尊嚴莊重,較為氣派大度,宜掛大幅橫批;齋較為小巧精緻,則宜掛小景花鳥之畫。書畫懸掛尤其忌諱左右對列,這樣缺乏美感,顯得較為俗氣。

原文作者:陳寶良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文藏】頭條號!

為什麼我們看到的青釉發黃,古人卻雲“千峰翠色”?解釋超科學

該文章摘選自《紫禁城》雜誌APP,欲知曉更多藏品故事請前往應用商店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