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山西省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行動計畫出臺 2030年完成轉型

途徑:6大領域、74項任務、235條推進舉措

目標:2020年建立體制機制;2030年基本完成轉型任務

從“煤老大”到“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成效到資源型經濟轉型任務基本實現,

山西還有多少功課需要趕?省政府辦公廳日前亮出答案:在《貫徹落實國務院支持山西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意見行動計畫》(以下簡稱《行動計畫》)中,6大領域、74項任務、235條推進舉措一一分解到具體部門。目標明確,路線清晰,全省幹部群眾幹勁十足,投身到以改革促轉型的浪潮中。

(網路配圖)

《行動計畫》確定主要目標:到2020年,重點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能源革命總體效果不斷顯現,支撐資源型經濟轉型的體制機制基本建立。到2030年,多點產業支撐、多元優勢互補、多極市場承載、內在競爭充分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清潔、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基本建成,資源型經濟轉型任務基本完成。

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膽破除阻礙經濟轉型的觀念理念和體制機制束縛,率先複製、推廣全國各類體制機制創新經驗,先行佈局重大改革試點試驗。最近公開招標出讓10個煤層氣勘查區塊探礦權,在全國首次實現煤層氣資源市場化配置;試水聘用制公務員,以30萬—40萬的高額年薪聘請山西省大資料產業辦公室高級主管;出臺《山西省國有企業公司制改制工作實施方案》,

列入改制範圍的國有企業2017年底前,全部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行動計畫》,接下來,山西將著重在6大領域全面發力,推進資源型經濟轉型:健全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機制,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推進重要領域改革,增強內生發展動力;深度融入國家重大戰略,

拓展轉型升級新空間;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山西。

74項任務及235條推進舉措不僅目標明確,而且明示時間節點。如:選擇30家左右國有企業試點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2017年底前啟動;先行在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實行負面清單制度,編制《山西省工商登記後置審批事項分類改革目錄》,2017年底完成。試點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

探索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監管模式,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在全省範圍內推開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實施無審批管理改革,2018年1月1日起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