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邢臺各村村名的由來!萬萬沒想到,這些村名裡竟然有這麼多故事!

邢臺,有3500年的悠久歷史,四朝古都,先後做過商朝、邢國、趙國、後趙的國都。邢臺一些村鎮名字的由來,也是非常有歷史、有故事的!

曹演莊、李演莊、韓演莊、南大郭、北大郭、北小郭、東郭莊、西郭莊、前爐子村、後爐子村的由來

北宋年間,抗遼名將楊延昭曾在邢臺一帶建立後方基地,於平坦開闊處,開闢三個演馬場練兵馴馬,

有三個村以大戶姓氏為冠,取村名曹家演馬莊、李家演馬莊、韓家演馬莊,後簡化為曹演莊、李演莊、韓演莊。

據說曹演莊村北原來就有演兵台遺跡。在稍南處宋軍建立了兩個兵器鍛造中心,即今天的前爐子村、後爐子村,在其西邊建立營寨,安鍋做飯,即形成今天的南大郭(鍋)、北大郭(鍋),東郭(鍋)莊、西郭(鍋)莊,北小郭(鍋)等。根據《邢臺縣誌》記載:"縣西六十裡有關門山,上有令公堖,

為楊業屯兵之所"。所以這種說法可信度很高!

太子井的由來

從邢臺市順邢左公路西行四十餘裡,就到了邢臺縣的太子井村。為什麼叫太子井呢?<邢臺縣誌>說:"世傳趙襄子為太子時,獵於此,掘井得水"。

太子井村的河灘上,有一眼石井,青石鋪的井臺,

條石砌的井幫,井深五丈有餘。民間傳說,這就是趙襄子當時留下的井。趙襄子是晉國正卿趙簡子的太子,封地在邢。

一年夏天,他帶人馬來此處打獵,人困馬乏,但這裡荒山禿嶺,異常乾旱,到處找不到一點水,趙襄子只好對天長歎。正好這時西北天空烏雲滾滾而來,

電閃雷鳴下了一陣暴雨。人馬飽飲一番,齊頌太子有靈。這時有人祈求太子為民賜水,他便向河灘射了一箭,說箭落處即有水。當地民眾集資挖井,耗糧數千擔,歷時幾年,經過千辛萬苦,才掘成了這眼"淋漓日夜,獲水數十擔"的"太子井"。

南小汪、北小汪、南大汪、北大汪的由來

此幾個村在達活泉水系區內,地勢低窪,過去地下水位接近地表,達活泉和紫金泉、白沙泉水流不斷,瀝澇季節,更是積水成汪,所以這幾個村子名稱中都帶"汪"字,汪、窪義同音近,故又俗稱南小窪、北小窪。

皇寺的由來

皇寺,原名叫黃寺店,距邢臺市20公里,是邢臺西北路進入太行山的重鎮。元朝末年,元順帝被朱元璋追殺,逃進村西玉泉禪寺避難,因此後來玉泉禪寺改稱皇寺,村名改為皇寺村。傳說元順帝被朱元璋一路追殺,行至玉泉寺人困馬乏,饑餓不堪。適值麥子正在灌漿,無食可就,順帝祈求上蒼,傳旨許願,頃刻間強勁的幹熱風迎面撲來,麥田刹時一片金黃。黃寺店村民消穗、打場、磨面、生火、上籠,以最快的速度給這個落魄皇帝呈上熱氣騰騰的饅頭。不管傳說真實性究竟有幾分,時至今日,這裡的麥子比周邊早熟十餘天,卻是事實,這或許與皇寺所處的地理環境有關。

將軍墓、脫鎖溝,徘徊村、放甲鋪、城計頭的由來

稱雄一方的鄭國為了擴充地盤,悍然派遣蔡仲統率大軍進攻邢國。結果被邢國戰敗,鄭軍統帥蔡仲受傷被俘,在被押送邢國陪都夷儀城途中,趁混亂之際掙脫枷鎖倉惶逃命。當年他脫枷逃跑的地方,就是現在的脫鎖溝村。

蔡仲慌不擇路地向南逃跑,來到一個三岔路口,暈頭轉向,不辨四方,就在原地徘徊多時。因此,此地留下一個名叫徘徊村的古村。

蔡仲恍恍惚惚猶豫不定時,碰到一位打柴的樵夫,就問樵夫通往鄭國的路徑。樵夫看他身著鄭軍服裝,知道他是一位鄭軍將領,就指東道西,將他引向西北方向。他信以為真,又倉惶北逃,跑了三十多裡,又饑又渴,傷痛難忍。就解盔卸甲,在河邊俯身喝水。現在此地有一村莊名叫放甲鋪。

蔡仲稍事喘息後,忽見邢軍追來,又慌不擇路繼續逃命,終因傷勢過重,死在一個叫井梁店的村邊。素有禮義之邦的邢國將他就地埋葬,後來井梁店村以墓為名改名為將軍墓村。

據當地群眾傳說:路羅川還有個古老的村莊名,承繼頭村,據說因這裡埋葬著蔡仲的頭顱而得名,後來演變為城計頭村。

周公村、大桃花村、小桃花村的由來

在邢臺周公村、大桃花村、小桃花村、石坯頭村,從古至今流傳著"周公和桃花女"鬥法的故事。周公與桃花女是商代兩個傳奇人物,特殊的身世和機遇使他們獲得了常人沒有的本領,周公得到了天書的上卷<天文>。桃花女,原名尹桃花,得到了天書的下卷<地理>,上卷可推算陰陽運轉,下卷能破解沉浮禍福。兩個人都用自己的本領為老百姓化危解難,成了人們心目中的神。

但擁有天書上卷的周公還總想得到下卷,於是設下一個個玄機加害桃花女,結果被桃花女一次又一次識破。最後,周公竟想出了假意求婚的招,在迎親的途中設下連環計欲害桃花女,結果又被桃花女個個破解,桃花女進門後,就像現實的兩口子經常拌嘴吵架一樣,周公處處設計陷害她,都被桃花女識破。周公終於被桃花女的真情打動,成為一對恩愛夫妻,給世人留下一段完美浪漫的愛情佳話。

後來桃花女功得圓滿,修煉成仙。周公知錯悔改,後也位列仙班,後人把埋有周公的地方叫做"周公村",埋葬"桃花女"的地方叫做"大桃花村",桃花女得道成仙女的地方叫"小桃花村"。

沙河市欒卸村的由來

根據乾隆年間的<順德府志>記載,元憲宗時期,該村曾名長壽店,當時各地來此挖煤的人很多,安全毫無保障,事故頻繁。村設一飯店,叫長壽店,意即吉祥之願招徠顧客,後以店名村。後附近村民因不堪地主和官府盤剝欺壓,奮起造反,朝廷派姓欒的將軍帥兵征剿。欒將軍身先士卒,雖受重傷,終獲勝利。事平後,班師回朝,路過此村,在長壽店歇兵。欒將軍在天寒地凍的季節,卸甲過急,傷風而身亡。官府為了紀念欒將軍,將村名改為欒卸,以彰其功!

百虎村的由來

百虎村原名亞家營,村名多好武術。清咸豐年間,順德府知府朱鴻緒路經此村時,其女兒被綠林響馬搶走,亞家營村的幾名拳手聞訊後紛紛趕來,憑藉武術將其女兒從響馬手中救回,並送還官府,事後,朱知府在順德府衙設宴感謝村名,並問:"像你們這樣武藝高超的人村中有多少?"村名答:"近百人。"朱大人歎曰:"真是百隻老虎啊!"從此,亞家營改名百虎村。朱知府為了表示感謝救女之功,給該村蓋瓦房七間,送大木匾一塊,上書:"聖世純良!"今瓦房尚存,木匾不知去向。

會甯的由來

會寧為邢臺歷史上的重鎮。據傳,宋朝以前為一個小村,村中居民僅十來戶,以寧姓為主。村旁有會龍寺。會龍寺的和尚禍害百姓,民不得安寧,恰遇楊文廣(歷史上為楊六郎的兒子)北征三關路過此地,寺僧無禮阻攔,楊家將礙于軍情緊急,只好繞道而行。楊家將凱旋班師後又經過此地,殺了和尚,燒了寺院,村中寧姓也真正得到了安寧,於是村名改為會寧。此僅為傳說。

小小的村名竟然有這麼多故事!你的朋友知道嗎?快快告訴他們吧!

原名叫黃寺店,距邢臺市20公里,是邢臺西北路進入太行山的重鎮。元朝末年,元順帝被朱元璋追殺,逃進村西玉泉禪寺避難,因此後來玉泉禪寺改稱皇寺,村名改為皇寺村。傳說元順帝被朱元璋一路追殺,行至玉泉寺人困馬乏,饑餓不堪。適值麥子正在灌漿,無食可就,順帝祈求上蒼,傳旨許願,頃刻間強勁的幹熱風迎面撲來,麥田刹時一片金黃。黃寺店村民消穗、打場、磨面、生火、上籠,以最快的速度給這個落魄皇帝呈上熱氣騰騰的饅頭。不管傳說真實性究竟有幾分,時至今日,這裡的麥子比周邊早熟十餘天,卻是事實,這或許與皇寺所處的地理環境有關。

將軍墓、脫鎖溝,徘徊村、放甲鋪、城計頭的由來

稱雄一方的鄭國為了擴充地盤,悍然派遣蔡仲統率大軍進攻邢國。結果被邢國戰敗,鄭軍統帥蔡仲受傷被俘,在被押送邢國陪都夷儀城途中,趁混亂之際掙脫枷鎖倉惶逃命。當年他脫枷逃跑的地方,就是現在的脫鎖溝村。

蔡仲慌不擇路地向南逃跑,來到一個三岔路口,暈頭轉向,不辨四方,就在原地徘徊多時。因此,此地留下一個名叫徘徊村的古村。

蔡仲恍恍惚惚猶豫不定時,碰到一位打柴的樵夫,就問樵夫通往鄭國的路徑。樵夫看他身著鄭軍服裝,知道他是一位鄭軍將領,就指東道西,將他引向西北方向。他信以為真,又倉惶北逃,跑了三十多裡,又饑又渴,傷痛難忍。就解盔卸甲,在河邊俯身喝水。現在此地有一村莊名叫放甲鋪。

蔡仲稍事喘息後,忽見邢軍追來,又慌不擇路繼續逃命,終因傷勢過重,死在一個叫井梁店的村邊。素有禮義之邦的邢國將他就地埋葬,後來井梁店村以墓為名改名為將軍墓村。

據當地群眾傳說:路羅川還有個古老的村莊名,承繼頭村,據說因這裡埋葬著蔡仲的頭顱而得名,後來演變為城計頭村。

周公村、大桃花村、小桃花村的由來

在邢臺周公村、大桃花村、小桃花村、石坯頭村,從古至今流傳著"周公和桃花女"鬥法的故事。周公與桃花女是商代兩個傳奇人物,特殊的身世和機遇使他們獲得了常人沒有的本領,周公得到了天書的上卷<天文>。桃花女,原名尹桃花,得到了天書的下卷<地理>,上卷可推算陰陽運轉,下卷能破解沉浮禍福。兩個人都用自己的本領為老百姓化危解難,成了人們心目中的神。

但擁有天書上卷的周公還總想得到下卷,於是設下一個個玄機加害桃花女,結果被桃花女一次又一次識破。最後,周公竟想出了假意求婚的招,在迎親的途中設下連環計欲害桃花女,結果又被桃花女個個破解,桃花女進門後,就像現實的兩口子經常拌嘴吵架一樣,周公處處設計陷害她,都被桃花女識破。周公終於被桃花女的真情打動,成為一對恩愛夫妻,給世人留下一段完美浪漫的愛情佳話。

後來桃花女功得圓滿,修煉成仙。周公知錯悔改,後也位列仙班,後人把埋有周公的地方叫做"周公村",埋葬"桃花女"的地方叫做"大桃花村",桃花女得道成仙女的地方叫"小桃花村"。

沙河市欒卸村的由來

根據乾隆年間的<順德府志>記載,元憲宗時期,該村曾名長壽店,當時各地來此挖煤的人很多,安全毫無保障,事故頻繁。村設一飯店,叫長壽店,意即吉祥之願招徠顧客,後以店名村。後附近村民因不堪地主和官府盤剝欺壓,奮起造反,朝廷派姓欒的將軍帥兵征剿。欒將軍身先士卒,雖受重傷,終獲勝利。事平後,班師回朝,路過此村,在長壽店歇兵。欒將軍在天寒地凍的季節,卸甲過急,傷風而身亡。官府為了紀念欒將軍,將村名改為欒卸,以彰其功!

百虎村的由來

百虎村原名亞家營,村名多好武術。清咸豐年間,順德府知府朱鴻緒路經此村時,其女兒被綠林響馬搶走,亞家營村的幾名拳手聞訊後紛紛趕來,憑藉武術將其女兒從響馬手中救回,並送還官府,事後,朱知府在順德府衙設宴感謝村名,並問:"像你們這樣武藝高超的人村中有多少?"村名答:"近百人。"朱大人歎曰:"真是百隻老虎啊!"從此,亞家營改名百虎村。朱知府為了表示感謝救女之功,給該村蓋瓦房七間,送大木匾一塊,上書:"聖世純良!"今瓦房尚存,木匾不知去向。

會甯的由來

會寧為邢臺歷史上的重鎮。據傳,宋朝以前為一個小村,村中居民僅十來戶,以寧姓為主。村旁有會龍寺。會龍寺的和尚禍害百姓,民不得安寧,恰遇楊文廣(歷史上為楊六郎的兒子)北征三關路過此地,寺僧無禮阻攔,楊家將礙于軍情緊急,只好繞道而行。楊家將凱旋班師後又經過此地,殺了和尚,燒了寺院,村中寧姓也真正得到了安寧,於是村名改為會寧。此僅為傳說。

小小的村名竟然有這麼多故事!你的朋友知道嗎?快快告訴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