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遷安市榆山村:紅色文化扮靚美麗鄉村

榆山文化廣場。李建軍 攝

榆山廣場石頭牆。沈強 攝 長城新媒體唐山11月22日訊(通訊員 李建軍 沈強 記者 杜宇昕)“按照十九大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要求,我們革命老區榆山村明確‘彰顯紅色文化、建設美麗鄉村’的思路,把美麗鄉村建設與全域旅遊、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緊密結合起來,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全面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

”唐山遷安市榆山村黨支部書記沈成印告訴記者。 整治環境扮靚美麗鄉村,以“最美山居”為發展理念,在“石”上做文章,因村制宜、就地取石,突出石路、石牆、石屋的特色。目前,全村壘砌石牆2800m³,牆面噴刷塗料2300㎡,古松文化廣場防腐木改造工程開始,設置了籃球場,安裝了健身器材12件套;假山微景觀工程開工,文化長廊建紅色崗哨台、護坡石牆、宣傳牆,突出紅色文化;建成村史館,
廣泛搜集抗戰史、村史、紅色文化資料;村標、路燈建設謀劃設計中。 生態旅遊加速富民增收,開荒造田,利用閒置的荒山吸引鐵礦老闆開山造地500畝,以石頭牆為主的梯田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發展集種植、養殖、採摘、休閒于一體的齊泰榮華農業觀光園,讓荒山變良田、增效益。“這項工程安排60歲以上老人和婦女就業20多人,直接增加工資性收入六十多萬元,這是我們老區村的金飯碗。
”榆山村會計吳長柱笑顏逐開。 生態增收,依託旅遊綠道建生態農業採摘園300畝,發展核桃、板栗、蘋果、李子、大棗、西瓜、甜瓜、黃瓜、蔬菜等幹鮮果品和有機蔬菜,打造市區和首鋼的後勤供給部,拓展農民增收管道。 農宿聚客,把紅色旅遊與生態農業相結合,包裝閒置的農家院,推廣農家飯莊、休閒度假、短期借宿、天然氧吧等旅遊項目,吸引京津冀高端人群入住。
“以靜溪山莊農家樂為主的特色紅色餐飲、住宿服務、生態採摘專案,讓城市人放飛心情,體驗農莊休閒生活,同時借助這些高端人群的資金、技術、資訊、理念等提升美麗鄉村建設品味”,收入頗豐的老闆袁佳明道出了自己的“生意經”。 抗戰精神彰顯紅色文化,建紅色文化展廳。榆山村是革命老區,李運昌將軍在該村領導冀東農民暴動,獨立營營長楊思路在本村指揮奇襲了遷西挑山子和張家峪2個炮樓,
並有供給部(四隊)兵工廠、醫療所遺址。通過紅色文化展廳設革命鬥爭資料陳列室、農家書屋、農民活動室、文化廣場等,使之成為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學習文化科技知識和娛樂養生休憩的活動場所。 建紅色文化牆,通過文化牆展示、弘揚革命精神,激勵後人傳承紅色文化,弘揚紅色正能量,唱響生態主旋律。打造紅色名片。把“石頭路石頭牆石頭房”風格與紅色文化巧妙結合,既突出石頭建築特色又彰顯紅色文化氣息,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打造生態秀美、村容整潔、產業富民、鄉風文明,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 “我們將繼續深入挖掘村內‘抗日戰爭臨時指揮部’舊址的革命教育意義,廣泛搜集抗戰事蹟,追憶革命志士的愛國情懷,建成一個弘揚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增強村莊的吸引力和聚合力。”談及未來,黨支部書記沈成印豪情滿懷。

既突出石頭建築特色又彰顯紅色文化氣息,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打造生態秀美、村容整潔、產業富民、鄉風文明,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 “我們將繼續深入挖掘村內‘抗日戰爭臨時指揮部’舊址的革命教育意義,廣泛搜集抗戰事蹟,追憶革命志士的愛國情懷,建成一個弘揚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增強村莊的吸引力和聚合力。”談及未來,黨支部書記沈成印豪情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