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2歲白領每天12小時“坐”出肺栓塞 關於肺栓塞你瞭解多少?

32歲的王先生白天上班需要坐在電腦前搞設計,最近又迷上了一款網路遊戲,

晚上回家就在電腦前玩遊戲。半個月前,王先生開始感覺到腿腫起來了,時不時還胸痛。在武漢市普愛醫院檢查發現,其右下肢股靜脈內血栓形成,且還有肺栓塞。

什麼是肺栓塞?

肺栓塞(PE)是指嵌塞物質進入肺動脈及其分支,

阻斷組織血液供應所引起的病理和臨床狀態。常見的栓子是血栓,其餘為少見的新生物細胞、脂肪滴、氣泡、靜脈輸入的藥物顆粒甚至導管頭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斷。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最常見的PE類型,指來自靜脈系統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環和呼吸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和病理生理特徵,占PE的絕大多數,通常所稱的PE即指PTE。

過去,肺栓塞被認為是少見病,

但近年來對猝死者的屍體解剖研究發現將近1/3是肺栓塞,讓我們大吃一驚。在歐美國家,每年因為肺栓塞而死亡的人數達幾十萬人之多;而在我們國家,對於肺栓塞的認識及宣傳不夠,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很多肺栓塞患者被誤診或者漏診。

肺栓塞有哪些症狀?

肺栓塞屬於一種急症。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咯血或突發暈厥,應引起高度警惕,要想到有肺栓塞的可能。

肺栓塞典型三聯征的表現為:胸痛、咯血和呼吸困難。

(1)呼吸困難:是肺栓塞最常見的症狀,尤以活動後明顯,常於大便後,上樓梯時出現,靜息時緩解。呼吸困難可能與呼吸、迴圈功能失調有關。呼吸困難(氣短)有時很快消失,數天或數月後可重複發生,

系肺栓塞復發所致,應予重視。

(2)胸痛:突然發生,多與呼吸有關,咳嗽時加重,呈胸膜性疼痛者約占66%,通常為位於周邊的較小栓子,累及到胸膜。較大的栓子可引起劇烈的擠壓痛,位於胸骨後,難以耐受,向肩和胸部放射,酷似心絞痛發作,可能與冠狀動脈痙攣、心肌缺血有關。

(3)咯血:是提示肺梗死的症狀,多在梗死後24h內發生,量不多,鮮紅色,數天后可變成暗紅色。

慢性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的咯血多來自支氣管黏膜下支氣管動脈系統代償性擴張破裂的出血。

(4)咳嗽:多為乾咳,或有少量白痰,也可伴有喘息。

(5)暈厥:較小的肺栓塞雖也可因一時性腦迴圈障礙引起頭暈,但暈厥的最主要原因是由大塊肺栓塞(堵塞血管在50%以上)所引起的腦供血不足。這也可能是慢性栓塞性肺動脈高壓唯一或最早的症狀,應引起重視,多數伴有低血壓,右心衰竭和低氧血症。

哪些原因會造成肺栓塞?

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最常見的引起肺栓塞的原因,它主要表現為一側的腿部腫脹和疼痛,有的病人會出現一側大腿或小腿周徑校對側增加超過一釐米。如果合併感染時還會出現咳嗽、咳痰、發熱等症狀。

1856年RudoIf Virchow提出血栓形成的三個因素,即血流停滯、血液高凝性和血管內皮損傷。現代認為,在靜脈血栓形成中內皮損傷起著重要的初始和持續作用。靜脈內皮損傷可因機械性創傷,長期缺氧及免疫複合物沉著等引起,使膠原組織暴露,刺激血小板附著和集聚,啟動血凝反應鏈。血液停滯能啟動凝血機制,觸發血栓形成。血液的高凝狀態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機制之一。

除了血栓,還有下列的因素可能引起肺栓塞:

1.年齡因素

屍檢資料表明,PE的發生年齡多在50~65歲,兒童患病率約為3%。而60歲以上可達20%。90%致死性PE發生在50歲以上。在女性20~39歲者其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較同齡男性高10倍。

2.活動減少

因下肢骨折、癱瘓、重症心肺疾病、手術等原因,致使長期不適當的臥床,或健康人平時肢體活動減少,降低了靜脈血流的驅動力,導致血流淤滯,深靜脈血栓形成。

3.靜脈曲張和血栓性靜脈炎

肺動脈造影和肺灌注掃描顯示,51%~71%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者可能合併PE。因靜脈曲張和深靜脈血栓性靜脈炎患者,由於各種原因,一旦靜脈內壓急劇升高或靜脈血流突然增多,栓子脫落而發生PE。

4.心肺疾病

25%~50%的PE患者有心肺疾病,特別是心房顫動並伴有心衰的患者最易發生。

5.創傷

15%的創傷患者併發PE,其中脛骨、骨盆、脊柱骨折常易發生PE;此外軟組織損傷和大面積燒傷也可併發PE,可能因為受傷組織釋放某些物質,損傷了肺血管的內皮細胞或造成高凝狀態所致。

6.腫瘤

許多腫瘤如胰腺癌、肺癌、結腸癌、胃癌、骨肉瘤等均可合併PE。

7.妊娠和避孕藥

服用避孕藥婦女靜脈血栓形成之發生率比不服藥者高4~7倍。有報導靜脈輸注雌激素者亦可誘發PE。

8.其他原因

肥胖、某些血液病、糖尿病、肺包囊蟲病等。

懷疑肺栓塞該怎麼辦?

1、就醫檢查

懷疑肺栓塞時,醫生可能會讓患者去做X線胸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等,有輔助診斷價值;較大的醫院首選肺動脈增強CT,其次心臟彩超、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掃描。此外,血中D-二聚體陽性(>500ug/L)也可參考。

2、放置濾網

根據患者具體的病情,部分患者可以在下腔靜脈中放置一個濾網,這個濾網能夠“抓住”較大的栓子,預防肺栓塞的再次放生。

3、溶栓與抗凝

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適合溶栓治療,病程一周以上的患者的溶栓效果並不理想。進入慢性期,症狀平穩後,大部分患者需要長期抗凝。對於那些容易出現血栓的特殊人群,建議終身抗凝。此外,針對心肺功能的治療也要有,具體治療方案要聽專科醫生的意見。

肺栓塞要如何護理?

1、改善生活習慣

戒煙、適當運動、控制體重、保持心情舒暢。

2、注意飲食健康

注意減少膽固醇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適量飲茶。

3、避免久坐不動

乘飛機、車船時,要多飲水,一方面可以稀釋血液,另一方面還可借上廁所之機多活動下肢,有條件時還可做旅行休閒操。喜歡打麻將的人,也要經常起身活動,多飲水,保持小便暢通,防止血液濃縮和下肢血栓形成。

4、保持運動

要注意按摩下肢,防止血栓形成,孕產婦要保持一定的運動量,不要久臥床。

長期住院臥床的患者:可採取機械輔助(如彈力襪、序貫加壓泵等),同時督促患者定時翻身,能自主活動但不能下床的病人,儘量自己活動下肢膝關節和踝關節,並主動進行肌肉運動;

不能自主活動者:家屬應每日做肢體肌肉按摩,自下而上從小腿遠端開始循序進行,可以加速下肢靜脈血流,對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很有效。

對於曾有靜脈血栓栓塞史的人群,如果出現腿疼、下肢無力、壓痛、皮膚發紺及皮下靜脈曲張、雙下肢出現不對稱腫脹,最好能定期接受檢查。

因長時間靜坐發生肺栓塞而導致猝死的病例越來越常見,深靜脈血栓形成多發於下肢,如果處理不及時,容易造成肺動脈栓塞而導致死亡。有的患者形成慢性血栓後遺症,會造成長期病痛。“久坐族”要加強運動以加快血液迴圈,且要多喝水,保持水分,防止脫水造成血液高凝。

本文編自網路,不代表三甲醫院網觀點,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

哪些原因會造成肺栓塞?

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最常見的引起肺栓塞的原因,它主要表現為一側的腿部腫脹和疼痛,有的病人會出現一側大腿或小腿周徑校對側增加超過一釐米。如果合併感染時還會出現咳嗽、咳痰、發熱等症狀。

1856年RudoIf Virchow提出血栓形成的三個因素,即血流停滯、血液高凝性和血管內皮損傷。現代認為,在靜脈血栓形成中內皮損傷起著重要的初始和持續作用。靜脈內皮損傷可因機械性創傷,長期缺氧及免疫複合物沉著等引起,使膠原組織暴露,刺激血小板附著和集聚,啟動血凝反應鏈。血液停滯能啟動凝血機制,觸發血栓形成。血液的高凝狀態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機制之一。

除了血栓,還有下列的因素可能引起肺栓塞:

1.年齡因素

屍檢資料表明,PE的發生年齡多在50~65歲,兒童患病率約為3%。而60歲以上可達20%。90%致死性PE發生在50歲以上。在女性20~39歲者其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較同齡男性高10倍。

2.活動減少

因下肢骨折、癱瘓、重症心肺疾病、手術等原因,致使長期不適當的臥床,或健康人平時肢體活動減少,降低了靜脈血流的驅動力,導致血流淤滯,深靜脈血栓形成。

3.靜脈曲張和血栓性靜脈炎

肺動脈造影和肺灌注掃描顯示,51%~71%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者可能合併PE。因靜脈曲張和深靜脈血栓性靜脈炎患者,由於各種原因,一旦靜脈內壓急劇升高或靜脈血流突然增多,栓子脫落而發生PE。

4.心肺疾病

25%~50%的PE患者有心肺疾病,特別是心房顫動並伴有心衰的患者最易發生。

5.創傷

15%的創傷患者併發PE,其中脛骨、骨盆、脊柱骨折常易發生PE;此外軟組織損傷和大面積燒傷也可併發PE,可能因為受傷組織釋放某些物質,損傷了肺血管的內皮細胞或造成高凝狀態所致。

6.腫瘤

許多腫瘤如胰腺癌、肺癌、結腸癌、胃癌、骨肉瘤等均可合併PE。

7.妊娠和避孕藥

服用避孕藥婦女靜脈血栓形成之發生率比不服藥者高4~7倍。有報導靜脈輸注雌激素者亦可誘發PE。

8.其他原因

肥胖、某些血液病、糖尿病、肺包囊蟲病等。

懷疑肺栓塞該怎麼辦?

1、就醫檢查

懷疑肺栓塞時,醫生可能會讓患者去做X線胸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等,有輔助診斷價值;較大的醫院首選肺動脈增強CT,其次心臟彩超、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掃描。此外,血中D-二聚體陽性(>500ug/L)也可參考。

2、放置濾網

根據患者具體的病情,部分患者可以在下腔靜脈中放置一個濾網,這個濾網能夠“抓住”較大的栓子,預防肺栓塞的再次放生。

3、溶栓與抗凝

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適合溶栓治療,病程一周以上的患者的溶栓效果並不理想。進入慢性期,症狀平穩後,大部分患者需要長期抗凝。對於那些容易出現血栓的特殊人群,建議終身抗凝。此外,針對心肺功能的治療也要有,具體治療方案要聽專科醫生的意見。

肺栓塞要如何護理?

1、改善生活習慣

戒煙、適當運動、控制體重、保持心情舒暢。

2、注意飲食健康

注意減少膽固醇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適量飲茶。

3、避免久坐不動

乘飛機、車船時,要多飲水,一方面可以稀釋血液,另一方面還可借上廁所之機多活動下肢,有條件時還可做旅行休閒操。喜歡打麻將的人,也要經常起身活動,多飲水,保持小便暢通,防止血液濃縮和下肢血栓形成。

4、保持運動

要注意按摩下肢,防止血栓形成,孕產婦要保持一定的運動量,不要久臥床。

長期住院臥床的患者:可採取機械輔助(如彈力襪、序貫加壓泵等),同時督促患者定時翻身,能自主活動但不能下床的病人,儘量自己活動下肢膝關節和踝關節,並主動進行肌肉運動;

不能自主活動者:家屬應每日做肢體肌肉按摩,自下而上從小腿遠端開始循序進行,可以加速下肢靜脈血流,對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很有效。

對於曾有靜脈血栓栓塞史的人群,如果出現腿疼、下肢無力、壓痛、皮膚發紺及皮下靜脈曲張、雙下肢出現不對稱腫脹,最好能定期接受檢查。

因長時間靜坐發生肺栓塞而導致猝死的病例越來越常見,深靜脈血栓形成多發於下肢,如果處理不及時,容易造成肺動脈栓塞而導致死亡。有的患者形成慢性血栓後遺症,會造成長期病痛。“久坐族”要加強運動以加快血液迴圈,且要多喝水,保持水分,防止脫水造成血液高凝。

本文編自網路,不代表三甲醫院網觀點,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