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絕了!《多收了三五鬥》之部隊漲工資版

作者:兵小宇

機關飯堂門前,三五成群的是剛考核完5公里,等著開飯的人們。他們穿著迷彩服,頭上冒著蒸汽。一個炊事員蹬著三輪車去服務中心買菜回來,嘎吱嘎吱穿行在人群間的空隙。

機關樓後面僅容三十來人列隊唱歌。飯堂就在機關樓後邊。傍晚的大陽光從快掉光葉子的大樹上面射下來,光柱子落在門前晃動的幾頂迷彩帽上。

那些迷彩帽們剛跑完五公里,到了飯堂門口,氣也不透一口,便一起討論漲工資的事情。“聽說要加薪了,增幅確實不大”,有消息靈通人士有氣無力地發佈今天的新聞。

“什麼!”迷彩帽們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好的希望突然落空,一會兒大家都驚呆了。

“上半年不是說了,工資要暴漲嗎?”

“消息早就傳來了,怎麼還不漲?”

“怎麼漲幅不大?”

“現在是什麼時候,外面什麼都在漲價,連老家來這裡的長途汽車都漲了一百塊多,房子就更別說了,眼瞅著每平米漲一倍了,工資不漲相當於降啊。

剛才跑五公里拼命三郎似的一股勁兒,在每個人身體裡鬆懈下來。天照應,經濟發展強勁,說要大漲工資,一家老小都歡欣雀躍,以為可以讓兩地分居的妻兒多買一件衣服,多報一個興趣班了,哪知道臨到最後,卻得到了小漲的消息。 

“我年底要復員,

我要出去打工!”思想滑坡的個別人嘴裡噴出了這樣激憤的話。

“嗤,”消息靈通人士冷笑著,“你不幹,地球就不轉了麼?現在幹部來源廣的很,院校生長的,大學生提幹的,我們的編制壓縮後老人還沒安排完,新學員就又分來了。”

大學生提幹,院校生長的,那都是年輕人,仿佛可以不管。而幹到30大幾已經修煉成光明頂的人,卻只能作為一句憤激的話說說罷了。怎麼能走呢?老家安置壓力太大,

很多人都要安排成事業編;妻子年輕的時候要看孩子,孩子是看大了,工作卻失去了;農村的老娘身體不好,每個月2000元的藥錢是要給的;老家房子雖然比較小,但是那高額房貸也是要還的。

“我有同學辦公司做大了,我復員後可以去他公司謀個出路。”有個人念叨著,也許會有比較好的命運等著他們。

但是,消息靈通人士又來了一個“嗤”,點上一根紅塔山深吸一口說道:“不要說同學關係,

親戚關係都不行。你們大學專業沒優勢,身體這些年也熬壞了,到哪都不行!”

“工地小工一天都200塊錢,還管一頓飯,大工一天500元,管兩包煙,就是快遞小哥,一個月都能掙過萬了。我想,我們總得比他們多一些吧!”差不多是哀求的聲氣了。

管通信的一個老五期聽得厭煩,把白塔煙屁股扔到了地上,開玩笑說:“你們幹部還嫌工資低,我們兵還沒說話呢!不要忘了,當時可是你們自己死乞白賴考進來的,誰也沒逼你來。只管囉裡囉嗦做什麼。這裡有的是人,你不做,自然有人做。你看,**連都六個一杠三的排長了!”

三四個跑完五公里回宿舍洗漱換完衣服的人也來吃飯了,每天熬夜加班的他們舉手投足都透露著憔悴與無奈。他們隨即加入到先來的一群,斜射下來的光柱子也落在了他們的松枝綠制服上。

“聽聽看,據說漲工資就一點點。”

“比上次漲都不如,還不如不漲。”伴著一副懊喪到無可奈何的神色。

“什麼!”希望猶如肥皂泡,一會兒又迸裂了三四個。

希望的肥皂泡雖然迸裂了,每天的工作總得幹,而且命裡註定,選擇了這條路,只能走到幹不下去讓你走為止。一家老小需要生活,而自己的口袋裡正需要錢。

“老劉,週末**連小王結婚,你隨多少錢?”

“唉,隨二百吧!這個月都仨了!咱們這怎麼這麼多年輕人啊!”

“唉,老家朋友結婚,二百都拿不出手了,咱們這是,過的不如叫花子了。”

一批人咕嚕著離開了飯堂,另一批人又咕嚕著慢慢走過來。同樣地,在飯堂裡也迸裂了希望的肥皂泡。趕走了五公里考核拿到優秀所感到的快樂。同樣地,把十多年的青春奉獻給了這裡,換來的卻並非能讓一家老小無憂的生活。

吃完飯,飯堂門口更加熱鬧起來了。

去年大幅加薪的消息傳來,大家原本是有很多計畫的。愛人這些年風裡來雨裡去的接送孩子太辛苦,自己總是想給她買輛便宜的國產代步車。孩子畫畫特別好,老師都建議報一個好點的特長班。房子雖然買得不是很貴,可是房貸也還了將近10年了,利息就占了將近一半,還是趕緊還清了才能喘口氣。

媳婦說老家公務員漲工資加績效,平均每月漲將近兩千,自己哄她說,我們漲薪就是四千起!這個瞎話可怎麼圓啊?前幾年公務員要麼買了集資房,要麼買了經適房,可是自己只能相對高價買商品房。說待遇,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輸是輸定了,馬上離開這裡回老家未必就會好多少。走進機關樓,繼續寫起了那篇被領導改過六七次的彙報稿。長年累月的爬格子消磨掉了自己的鬥志和銳氣,自己是真的沒有尋找新生活的自信。於是,這個大院裡,依舊人來人往了。

飯堂門口冷冷清清,樹上的葉子紛紛落下。

很多地方上演著同樣的故事,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

管通信的一個老五期聽得厭煩,把白塔煙屁股扔到了地上,開玩笑說:“你們幹部還嫌工資低,我們兵還沒說話呢!不要忘了,當時可是你們自己死乞白賴考進來的,誰也沒逼你來。只管囉裡囉嗦做什麼。這裡有的是人,你不做,自然有人做。你看,**連都六個一杠三的排長了!”

三四個跑完五公里回宿舍洗漱換完衣服的人也來吃飯了,每天熬夜加班的他們舉手投足都透露著憔悴與無奈。他們隨即加入到先來的一群,斜射下來的光柱子也落在了他們的松枝綠制服上。

“聽聽看,據說漲工資就一點點。”

“比上次漲都不如,還不如不漲。”伴著一副懊喪到無可奈何的神色。

“什麼!”希望猶如肥皂泡,一會兒又迸裂了三四個。

希望的肥皂泡雖然迸裂了,每天的工作總得幹,而且命裡註定,選擇了這條路,只能走到幹不下去讓你走為止。一家老小需要生活,而自己的口袋裡正需要錢。

“老劉,週末**連小王結婚,你隨多少錢?”

“唉,隨二百吧!這個月都仨了!咱們這怎麼這麼多年輕人啊!”

“唉,老家朋友結婚,二百都拿不出手了,咱們這是,過的不如叫花子了。”

一批人咕嚕著離開了飯堂,另一批人又咕嚕著慢慢走過來。同樣地,在飯堂裡也迸裂了希望的肥皂泡。趕走了五公里考核拿到優秀所感到的快樂。同樣地,把十多年的青春奉獻給了這裡,換來的卻並非能讓一家老小無憂的生活。

吃完飯,飯堂門口更加熱鬧起來了。

去年大幅加薪的消息傳來,大家原本是有很多計畫的。愛人這些年風裡來雨裡去的接送孩子太辛苦,自己總是想給她買輛便宜的國產代步車。孩子畫畫特別好,老師都建議報一個好點的特長班。房子雖然買得不是很貴,可是房貸也還了將近10年了,利息就占了將近一半,還是趕緊還清了才能喘口氣。

媳婦說老家公務員漲工資加績效,平均每月漲將近兩千,自己哄她說,我們漲薪就是四千起!這個瞎話可怎麼圓啊?前幾年公務員要麼買了集資房,要麼買了經適房,可是自己只能相對高價買商品房。說待遇,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輸是輸定了,馬上離開這裡回老家未必就會好多少。走進機關樓,繼續寫起了那篇被領導改過六七次的彙報稿。長年累月的爬格子消磨掉了自己的鬥志和銳氣,自己是真的沒有尋找新生活的自信。於是,這個大院裡,依舊人來人往了。

飯堂門口冷冷清清,樹上的葉子紛紛落下。

很多地方上演著同樣的故事,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