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春風十裡,不如互聯網“殺熟”

Hi,大家好!我是何寶宏,歡迎來到《互聯網的基因》大講堂。

在這個人人都有朋友圈的時代,一個名詞也開始流行,那就是“殺熟”。相信每一位聽眾都有過被“殺熟”的經歷。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這個無法回避的話題:互聯網的“殺熟”策略。

互聯網為什麼會“殺熟”?互聯網怎麼“殺熟”?

OK,這一切都要從互聯網的朋友圈談起。

互聯網與其它行業的融合,即所謂的互聯網+,具有明顯的次序和節奏。互聯網以自己為核心,“遠交近攻”,採用“殺熟”的策略逐步擴大“朋友圈”,逐步納入自己的版圖,並且試圖把文化也統一到“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本質上是資訊服務業。20多年前,互聯網開始了對最熟悉的資訊服務業的融合。

送信的郵政,發新聞的報紙,送話音的電信等都是資訊產業,因此它們首先被“近攻”,寬頻、email、網站和VoIP,就是大殺器。

互聯網的“朋友圈”擴大後,又逐步熟悉了“被靠近”的新行業。10年前,互聯網開始了對廣義資訊產業的融合,即資訊服務占比非常大的行業。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旅遊、互聯網交通等“被靠近”,因此“被近攻”,移動互聯網、可穿戴、大資料、二維碼、網路支付和分享經濟等就是大殺器。

現在,互聯網又開始與工業和農業等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的融合,AI、感測器等就是大殺器。

20年後,互聯網將完成近乎與所有行業的融合,泛在的互聯網嵌入到了各行各業,互聯網企業即將消失,互聯網行業也將隨之消失。

作為一個研究互聯網的老司機,那時候的我,也該退休了。

《互聯網的基因》一書語音版已經在喜馬拉雅FM上線,

歡迎各位聽友訂閱。

嘉賓簡介:何寶宏,從事互聯網研究領域20年的老兵,獲得電腦博士學位,在通信行業從業,著有《互聯網的基因》一書。本講主要面對企業中高層、戰略研究者、工程師和有技術背景的大叔大姐,個人觀點,歡迎吐槽點贊分享。

往期回顧:大數據的三生三世十裡發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