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薛寶釵犯了一個錯,賈寶玉與林黛玉原諒了

賈母囑咐王熙鳳,安排好薛寶釵的生日,薛寶釵頗為應承賈母賞臉,所以點了一齣戲《寄生草》,曉得賈母對此喜歡聽,其實薛寶釵在這裡,明裡暗裡在敲打賈寶玉,敲打賈寶玉什麼呢?敲打賈寶玉悟道,

醒悟,不執念,讓賈寶玉去與賈寶玉所處的那個時代“同流合污”。

且看唱詞:漫揾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台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裡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唱詞講的是,魯智深嫉惡如仇,

三下五除二,痛痛快快地除掉了惡霸鄭屠,痛快過後為避禍,魯智深於五臺山上剃髮出家了,做了花和尚,因貪酒誤事,醉酒拳打腳踢,讓寺院和僧人都遭了秧,耍賴吃酒還不給酒錢,醉後如此胡鬧,鬧得眾和尚都要散夥,方丈也是魯智深的師父——智真長老不要他了,命他去東京大相國寺,魯智深要作別師父,所以才有了此出唱曲。

那麼,薛寶釵要借用魯智深什麼呢?其實就是要借用魯智深所唱的一句曲詞: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就是借用這句話,來敲打賈寶玉,讓賈寶玉醒悟,醒悟什麼呢?讓賈寶玉醒悟順應——天道!人道!世道!

薛寶釵讀書淵博,見識廣大,深懂老莊的“無為無不為”之道,用“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是無為,以“無為”規勸賈寶玉,看穿愛情這件小事,且讓小飯杜撰一下對白,方知薛寶釵之“無為”是什麼:

薛寶釵:“謝慈悲,剃度在蓮台下。沒緣法,

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寶玉,你可明白?”

賈寶玉:“寶兒,你的意思是說,我愛林妹妹也好,不愛林妹妹也好,最後都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薛寶釵:“你悟到了?”

賈寶玉:“既然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為什麼要沉迷女兒情態,我真需要委身經濟之道,造福他人,造福賈府才為首要啊,那麼好,從今日起,我賈寶玉趁著良辰美景,豈可不讀書呢!”

——此乃薛寶釵敲打賈寶玉的“無為之道”。

下面,我們看看薛寶釵是怎麼做了兩手準備,敲打賈寶玉的“有為之道”,化被動為主動出擊,既然問題出在林黛玉身上,那麼好,薛寶釵規勸林黛玉,也當與規勸賈寶玉了:

薛寶釵拉著林黛玉說:“你當我是誰,我也是個淘氣的。”開口一句話,就對林黛玉交了心,在規勸之上,

薛寶釵確實很實誠:“從小七八歲上也夠個人纏的。我們家也算是個讀書人家,祖父手裡也愛藏書。先時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處,都怕看正經書。”——薛寶釵話說到此處,再來敲打林黛玉,也就不唐突了。

薛寶釵繼續說道:“弟兄們也有愛詩的,也有愛詞的,諸如這些‘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他們是偷背著我們看,我們卻也偷背著他們看。後來大人知道了,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才丟開了。所以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得字的倒好。”——薛寶釵為什麼這樣說,其實在指責林黛玉,林黛玉既然熟讀四經五書,就應該及時規勸賈寶玉,而不能一味獨享賈寶玉之愛情。

薛寶釵繼續點化:“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就連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內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內之事。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如今並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麼大害處。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也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也就無可救藥了。”薛寶釵這些話,可是把林黛玉說服氣了,黛玉垂頭吃茶,答應“是”的一字足見心悅誠服。——此為薛寶釵敲打賈寶玉的“有為之道!

那麼為什麼薛寶釵使勁渾身解數,還是沒有“解救”賈寶玉呢?

因為薛寶釵還是沒有徹徹底底的悟道,甚至賈寶玉與林黛玉都不知道,其實真正悟道的是他們,就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已經悟道了,所以才是真正悟道了,也是悟到了,悟道了什麼呢,有悟到了什麼呢?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就是無為無不為乃為之,意思就是說——賈寶玉與林黛玉就算是赤條條來去,沒有牽掛?錯了,賈寶玉是林黛玉的牽掛,林黛玉是賈寶玉的牽掛,此牽掛三生三世,至死不渝呀。

最後賈寶玉真的唱詞成真,出家了。薛寶釵守寡了,真真可歎停機德,金簪雪裡埋,薛寶釵用盡餘生的日子,一人在雪洞也似的房間裡,終於在離開人世之前,想明白了,想透徹了,她薛寶釵如此曠世才能,怎麼就會落得守寡的地步?

原來,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都是假的,正如《大魚海棠》經典語錄所言,才導致薛寶釵萬念俱灰,那句話就是:你遇見一個人,犯了一個錯,你想彌補想還清,到最後才發現你根本無力回天,犯下的罪過永遠無法彌補。我們永遠無法還清欠下的…只要錯了,就是錯了永遠無法彌補……

燒的燒,才丟開了。所以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得字的倒好。”——薛寶釵為什麼這樣說,其實在指責林黛玉,林黛玉既然熟讀四經五書,就應該及時規勸賈寶玉,而不能一味獨享賈寶玉之愛情。

薛寶釵繼續點化:“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就連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內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內之事。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如今並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麼大害處。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也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也就無可救藥了。”薛寶釵這些話,可是把林黛玉說服氣了,黛玉垂頭吃茶,答應“是”的一字足見心悅誠服。——此為薛寶釵敲打賈寶玉的“有為之道!

那麼為什麼薛寶釵使勁渾身解數,還是沒有“解救”賈寶玉呢?

因為薛寶釵還是沒有徹徹底底的悟道,甚至賈寶玉與林黛玉都不知道,其實真正悟道的是他們,就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已經悟道了,所以才是真正悟道了,也是悟到了,悟道了什麼呢,有悟到了什麼呢?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就是無為無不為乃為之,意思就是說——賈寶玉與林黛玉就算是赤條條來去,沒有牽掛?錯了,賈寶玉是林黛玉的牽掛,林黛玉是賈寶玉的牽掛,此牽掛三生三世,至死不渝呀。

最後賈寶玉真的唱詞成真,出家了。薛寶釵守寡了,真真可歎停機德,金簪雪裡埋,薛寶釵用盡餘生的日子,一人在雪洞也似的房間裡,終於在離開人世之前,想明白了,想透徹了,她薛寶釵如此曠世才能,怎麼就會落得守寡的地步?

原來,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都是假的,正如《大魚海棠》經典語錄所言,才導致薛寶釵萬念俱灰,那句話就是:你遇見一個人,犯了一個錯,你想彌補想還清,到最後才發現你根本無力回天,犯下的罪過永遠無法彌補。我們永遠無法還清欠下的…只要錯了,就是錯了永遠無法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