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患白血病等移植,配型成功的親哥哥怕傷身跑了,擔心多餘嗎?

在資訊發達的今日,我們並不缺健康資訊,而是需要時刻用理性去分辯真偽,把握各種說辭的虛實,厘清其中的脈絡。如此,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之路。《健康思通》今天解讀一則悲情新聞:妹妹得白血病等待移植,

配型成功的兩個親哥哥卻反悔,說是擔心傷身,跑了。

這幾天,媒體披露,27歲的王姓山東女子,6年前嫁給山西範姓男子為妻,已經育有1個5歲男孩。今年3月,妻子再次懷孕,在7月份出現頭暈、乏力等症狀,經當地醫院檢查確診為白血病。

於是,小倆口到北京求治。在化療時,小王出現抵抗力下降,醫生說還要進行骨髓移植。小王的二哥和三哥做了檢查,配型成功。但令人吃驚的事發生了,移植前兩個哥哥改變了主意,說擔心對自己身體有影響,跑了,離開了醫院。

這則消息在網路上廣泛傳播,

引起熱議。筆者所關心的不是對“親情”“募款”等的炒作,、而是擔心消息中的“骨髓移植傷身”這樣的二次傳播,會對剛起步前行的造血幹細胞捐獻帶來負面的影響。因為,消息中的用詞是不準確的,也是老百姓產生誤解的根源。

骨髓移植這個詞,已經為造血幹細胞移植所替代,因為,造血幹細胞除了來源於骨髓外,還來源於被造血因數動員的外周血中,也可以來源於臍帶血。

造血幹細胞移植就是從靜脈輸注造血幹、祖細胞,幫助重建造血與免疫系統。

造血幹細胞移植的主要適應症是具有高危預後的惡性血液病,這包括難治的白血病、白血病復發、骨髓增生異常、骨髓增殖性疾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髓性細胞白血病等。

也應用於骨髓衰竭性疾病,如先天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以及一些腫瘤的治療。聽聽病名您就知道,造血幹細胞移植,真是救命的活兒。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分成不同類別的,可以是自體移植,也可是異體移植或叫異基因移植。

異基因移植,又可按供者身份分為有血緣關係的移植,及無血緣關係的無關移植。如果是自體移植,不會發生排斥反應和抗宿主病,併發症少,移植相關的死亡率低,但因來自自體的細胞缺乏抗腫瘤作用,或者是混有殘留的腫瘤細胞,所以移植後的復發可能較大。

異基因移植和自體移植是相對的,細胞來源於健康人,如果成功就不易復發,治癒可能增加,但容易發生併發症,移植相關的死亡率高,而且移植後需要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患者的長期生存品質就會比較差。

異基因移植,主要需要面對的是組織相容性抗原基因的匹配,但要找到不被排斥的造血幹細胞卻很困難。在有血緣關係的人中,相匹配的概率是萬分之一。所以大量的造血幹細胞要從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群中去尋找。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的重要意義就在於此。按程式,志願者先做組織相容性抗原分型檢測,檢測所得資料被錄入到資料庫,當有患者需要的時候,就去資料庫中比對,以找到合適的捐獻者。

以往的捐獻,的確是骨髓捐獻,因為造血幹細胞主要存在於骨髓中。但現在已經改為主要從外周血中直接採集。方法是找到合適的匹配者後,捐獻者經體檢,先經1到4天的準備,注射動員劑,然後採集約10克的造血幹細胞,一般抽血量為50到100毫升,這比獻一次全血的量要少很多。

人體是有一個精細的調節系統的,造血幹細胞也有很強的再生能力。當人體失血或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可刺激骨髓加速生產,1到2周後,血液中的各種細胞就恢復到原來的水準。因此,不管是獻血,還是捐獻造血幹細胞都不會影響捐獻者的健康。

我們可以從以上的解釋中看到,小王的兩個哥哥“擔心傷身”實在多餘,也許是還有其他的隱憂吧。但這種擔心也有可理解之處,畢竟我們傳統文化裡有“一滴精十滴血”要“惜精護命”的教誨,10滴血都那麼精貴,何況是聽到要“抽骨髓”,沒常識的不害怕是假的。更深層次的心理痼疾是對身體的看法,“來自先天,受之父母”,定要保全,做手術怕泄了“命氣”,就連太監也要把割下的物件,用石灰做防腐處理,陰乾後用小罐密存,掛在祖屋的房梁上,等過世後取下放入棺材中一併下葬。這是求來世保全身的意思。唉,但願科學能幫人們對生命有更理性的認識吧。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巨集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移植相關的死亡率高,而且移植後需要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患者的長期生存品質就會比較差。

異基因移植,主要需要面對的是組織相容性抗原基因的匹配,但要找到不被排斥的造血幹細胞卻很困難。在有血緣關係的人中,相匹配的概率是萬分之一。所以大量的造血幹細胞要從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群中去尋找。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的重要意義就在於此。按程式,志願者先做組織相容性抗原分型檢測,檢測所得資料被錄入到資料庫,當有患者需要的時候,就去資料庫中比對,以找到合適的捐獻者。

以往的捐獻,的確是骨髓捐獻,因為造血幹細胞主要存在於骨髓中。但現在已經改為主要從外周血中直接採集。方法是找到合適的匹配者後,捐獻者經體檢,先經1到4天的準備,注射動員劑,然後採集約10克的造血幹細胞,一般抽血量為50到100毫升,這比獻一次全血的量要少很多。

人體是有一個精細的調節系統的,造血幹細胞也有很強的再生能力。當人體失血或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可刺激骨髓加速生產,1到2周後,血液中的各種細胞就恢復到原來的水準。因此,不管是獻血,還是捐獻造血幹細胞都不會影響捐獻者的健康。

我們可以從以上的解釋中看到,小王的兩個哥哥“擔心傷身”實在多餘,也許是還有其他的隱憂吧。但這種擔心也有可理解之處,畢竟我們傳統文化裡有“一滴精十滴血”要“惜精護命”的教誨,10滴血都那麼精貴,何況是聽到要“抽骨髓”,沒常識的不害怕是假的。更深層次的心理痼疾是對身體的看法,“來自先天,受之父母”,定要保全,做手術怕泄了“命氣”,就連太監也要把割下的物件,用石灰做防腐處理,陰乾後用小罐密存,掛在祖屋的房梁上,等過世後取下放入棺材中一併下葬。這是求來世保全身的意思。唉,但願科學能幫人們對生命有更理性的認識吧。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巨集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