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拿地熱情不減 10大房企一季度拿地同比增8成

今年一季度,房地產市場調控持續加碼。僅3月份以來,

已經有超過30個城市陸續出臺或升級不同程度的調控政策。在此背景下,一季度住宅市場量價整體回落。不過,房地產企業在土地市場的購買熱情並未減退,一季度恒大、碧桂園等十大房企拿地總價高達224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3.3%。

房企購地金額同比大增

儘管近期各地樓市調控新政陸續出臺,依然難以抵擋房企拿地熱情。

3月28日下午,北京土地市場迎來新政後的首場拍賣。經過激烈角逐,

天恒以15.8億元競得通州台湖地塊,首創以17.6億元、配建12.8萬平方米自住房競得密雲地塊。

對商辦調控政策出臺後,3月30日北京土地市場迎來商辦用地首拍。當天有3宗商辦用地參與競拍,分別位於朝陽區和大興區。三宗F3類用地合計規劃建築面積24.1萬平方米,合計起價40.4億。最後成交價格合計為53.5億。

今年一季度,上海樓市成交量環比下跌30%左右。但房企拿地意願並未降低,以小昆山地塊為例,

土地樓板價3萬元/平方米,預計保本價超過5萬元/平方米。今年3月,上海連續中止5幅地塊出讓,單個地塊競爭房企超過15家。

熱點二三線城市也不例外,今年一季度蘇州市區經營性建設用地(不含吳江區)共出讓14宗,成交面積63.22萬平方米,成交金額178.77億元。土地出讓面積同比增加182.73%,成交金額同比增長1101%。

伴隨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不斷深入,房企也在規模化和業績競賽中加速奔跑。

與此同時,房企對土地儲備規模與結構的重視也越來越大。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恒大、碧桂園、中海、保利、龍湖等10大房企拿地總額高達2246億元,同比大幅增加83.3%。

中指院方面認為,2016年,在熱點城市樓市量價齊升趨勢的帶動下,房企取得較好的去化效果。步入2017,企業補倉積極,拿地熱情依舊高漲。前三月,土地市場供應處於低位,房企的城市投資趨勢高度趨同,

促使重點城市土地價格高漲,10家企業土地成交規劃面積同比增加39.7%。

從拿地金額來看,碧桂園、恒大位居前兩位。兩家拿地金額合計在排行榜中占比超30%,規劃建築面積占比近45%。其中,碧桂園無論拿地數量、拿地金額均排名首位,該企業前三月在三四線城市的拿地面積與金額占比分別達72%、45%;恒大、中海、保利的拿地金額也均超過平均金額225億元,緊隨其後;招商蛇口前三月在廣州、南京、合肥等城市加大投資力度,

樓面均價近2萬元/平方米,相對處於高位。

另一方面,地方城市的土地收入也相應大漲。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一季度,全國50大熱點城市合計出讓土地金額為6370.2億元,同比增長63.8%。武漢、合肥、南京、鄭州、杭州、蘇州、天津等城市賣地超過200億。房企對熱點城市熱門地塊拼搶依然積極,包括南京、蘇州、廈門等2016年的二線城市地價依然處於高位,即使在地方政府設置多重調控約束政策後,部分住宅屬性地塊依然被多家企業拼搶。

二線城市多為佈局重點

從企業佈局戰略來看,一線、熱點二線城市仍為重點。今年1-3月,全國土地成交額前10名的城市累計成交額為2961億元,同比增加59%。二線重點城市繼續佔據榜單前列,其中武漢以513.1億元領銜全國,合肥超過400億,同比漲幅明顯。此外,在規劃建築面積方面,武漢、鄭州等熱點二線城市土地成交面積排名靠前。

從住宅用地成交總價排行榜來看,熱點城市核心地塊仍被市場熱捧,TOP10地塊成交總價較2月環比下降超30%。受熱點城市政策調控影響,3月份,TOP10地塊成交總價在一季度中處於最低;排名前3的地塊成交金額在40億元-55億元之間,而2月份排名前3的地塊均在90億元以上。

從各城市群拿地情況來看,房企在長三角城市群拿地金額更高。受區域經濟發展及房地產市場成熟度影響,長三角區域成為眾多房企投資的熱點,直接促進土地市場異常火熱,TOP10企業以1052億元的拿地總價排名第一,環渤海以682億元緊隨其後,珠三角的拿地金額則為578億元。

一季度各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量均正增長,部分城市成交體量較大。全國300個城市住宅用地共成交1.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3.0%;其中二線城市同比增長19.0%,增幅最大。從一季度住宅用地成交面積TOP20來看,鄭州、徐州、武漢成交面積已超過750萬平方米,位居前三;另有西安、重慶等城市成交超400萬平方米。

高地價暗藏後期風險

從土地價格來看,今年一季度全國300個城市各類用地成交樓面均價2099元/平方米,較去年四季度上漲8.3%,同比上漲49.0%。其中,住宅用地成交樓面均價3412元/平方米,較上一季度微幅上漲0.7%,同比上漲44.1%。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由於現在土地市場上很明顯拿地成本增加,而一旦房價進入調整週期,房企很可能面臨巨大的銷售難題。他認為,巨大的成本壓力放大了房企風險;而對於溢價率超過100%的高價地來說尤為明顯。

張大偉認為,特別是在調控城市內拿地較多的企業,很可能面臨市場全面限價、限購的影響。“如果房企拿地金額中有超過70%分佈在調控城市中,而這些城市調控政策繼續重壓,這將給企業銷售帶來巨大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監管層已經對房地產企業的拿地資金開始從嚴監管,禁止企業用非自有資金拿地。同時,房企的再融資管道也呈現收緊態勢,一季度房企國內發債總規模出現大幅下降,發債的利率也在小幅回升。央行、銀監會、證監會等部委對房企融資均釋放了收緊的信號,多管道正在收緊房企的“杠杆”。

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伴隨著融資管道的逐步收緊,房企運營風險越來越大。他分析指出,房企“加杠杆”的資金週期一般為2年左右,這意味著2017年下半年,房企首次“加杠杆”的資金將到償還期限。如果企業無力償還,則面臨資金壓力。

張宏偉進一步指出,如此一來,對於房企來講無非兩個解決方法:“一是借新還舊,但發債成本已推高,私募收緊,非自有資金已經不能用於拿地環節。毫無疑問,資本市場環境已經收緊,到了下半年,房企通過借新還舊的能力會進一步降低。”

“另一種管道,就是要加快銷售回籠資金,通過銷售回款解決資金壓力。”他認為,現在看來,在調控政策從嚴執行的背景下,市場去化速度大幅降低,到了下半年,市場調整的深度也將進一步加大。“屆時,房企只有通過‘以價換量’的方式解決銷售問題,解決目前的資金兌付壓力。”

即使在地方政府設置多重調控約束政策後,部分住宅屬性地塊依然被多家企業拼搶。

二線城市多為佈局重點

從企業佈局戰略來看,一線、熱點二線城市仍為重點。今年1-3月,全國土地成交額前10名的城市累計成交額為2961億元,同比增加59%。二線重點城市繼續佔據榜單前列,其中武漢以513.1億元領銜全國,合肥超過400億,同比漲幅明顯。此外,在規劃建築面積方面,武漢、鄭州等熱點二線城市土地成交面積排名靠前。

從住宅用地成交總價排行榜來看,熱點城市核心地塊仍被市場熱捧,TOP10地塊成交總價較2月環比下降超30%。受熱點城市政策調控影響,3月份,TOP10地塊成交總價在一季度中處於最低;排名前3的地塊成交金額在40億元-55億元之間,而2月份排名前3的地塊均在90億元以上。

從各城市群拿地情況來看,房企在長三角城市群拿地金額更高。受區域經濟發展及房地產市場成熟度影響,長三角區域成為眾多房企投資的熱點,直接促進土地市場異常火熱,TOP10企業以1052億元的拿地總價排名第一,環渤海以682億元緊隨其後,珠三角的拿地金額則為578億元。

一季度各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量均正增長,部分城市成交體量較大。全國300個城市住宅用地共成交1.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3.0%;其中二線城市同比增長19.0%,增幅最大。從一季度住宅用地成交面積TOP20來看,鄭州、徐州、武漢成交面積已超過750萬平方米,位居前三;另有西安、重慶等城市成交超400萬平方米。

高地價暗藏後期風險

從土地價格來看,今年一季度全國300個城市各類用地成交樓面均價2099元/平方米,較去年四季度上漲8.3%,同比上漲49.0%。其中,住宅用地成交樓面均價3412元/平方米,較上一季度微幅上漲0.7%,同比上漲44.1%。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由於現在土地市場上很明顯拿地成本增加,而一旦房價進入調整週期,房企很可能面臨巨大的銷售難題。他認為,巨大的成本壓力放大了房企風險;而對於溢價率超過100%的高價地來說尤為明顯。

張大偉認為,特別是在調控城市內拿地較多的企業,很可能面臨市場全面限價、限購的影響。“如果房企拿地金額中有超過70%分佈在調控城市中,而這些城市調控政策繼續重壓,這將給企業銷售帶來巨大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監管層已經對房地產企業的拿地資金開始從嚴監管,禁止企業用非自有資金拿地。同時,房企的再融資管道也呈現收緊態勢,一季度房企國內發債總規模出現大幅下降,發債的利率也在小幅回升。央行、銀監會、證監會等部委對房企融資均釋放了收緊的信號,多管道正在收緊房企的“杠杆”。

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伴隨著融資管道的逐步收緊,房企運營風險越來越大。他分析指出,房企“加杠杆”的資金週期一般為2年左右,這意味著2017年下半年,房企首次“加杠杆”的資金將到償還期限。如果企業無力償還,則面臨資金壓力。

張宏偉進一步指出,如此一來,對於房企來講無非兩個解決方法:“一是借新還舊,但發債成本已推高,私募收緊,非自有資金已經不能用於拿地環節。毫無疑問,資本市場環境已經收緊,到了下半年,房企通過借新還舊的能力會進一步降低。”

“另一種管道,就是要加快銷售回籠資金,通過銷售回款解決資金壓力。”他認為,現在看來,在調控政策從嚴執行的背景下,市場去化速度大幅降低,到了下半年,市場調整的深度也將進一步加大。“屆時,房企只有通過‘以價換量’的方式解決銷售問題,解決目前的資金兌付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