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基層官兵都不願出差了?四宗原罪太坑人

作者:如影隨形;

曾幾何時,在部隊裡能出個差,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為啥?一來可以出去換換心情,緩解一下工作壓力;二來有機會可以順道回趟家或者到出差地轉轉,一舉兩得;三來如果趕上考核檢查的話,

剛好可以躲過去。記得自己剛上機關的時候,這種出差的好事,是輪不到我們這些年輕人,都是一些老同志出馬的。

可是,這種情況現在卻已經不復存在。現在很多基層機關的同志都不願意出差。是大家的思想轉變了?其實,

大家是不敢出差,感覺出差划不來。

前幾天,某業務科科長接到一個通知,要求派人到上級機關去處理一個事情。拿著通知,科長問寇里幾個人,誰願意去?可是問了幾遍,大家只是低著頭,沒人說話。科長只好挨個問。

“科長,上次出差的票還沒報出來的,這次還讓我去?算了吧,我的經濟有點緊張。”

“科長,馬上就要考核了,這一出差就是半個月,回來考不合格咋辦,我今年還準備調職呢!”

“科長,我出差可以,可這手裡的活誰來幹?”

“科長,你忘了,上次考核前我出差。結果回來,大家都說我是為了逃避考核才出的柴,冤枉死了。”

結果問了一圈,大家都不願意出差。有些人說這恐怕是個笑話吧,但事實上確實存在。為什麼大家不願意出差?

總結起來,現在出差有四宗罪:

第一宗:名譽受損。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一說起誰誰出差了,大家第一反應是這家話又出去舒服去了,有準備逃避工作訓練了。在很多人的眼裡,出差嗎,自己管自己,時間是自己的,多好呀。王幹事說,好幾次出差,還沒走呢,就有人打電話讓自己給親朋帶東西,有人甚至開玩笑地說:“呦!又回家了!”可是,出差的日子很緊張,哪有時間回家呢?說“三過家門而不入”一點也不誇張。

其實這也沒啥,關鍵領導也是這麼想的。上次李參謀有事請假,領導沒有批,理由是“前幾天你不是出差了嗎?出差的地方不是離你家很近,你肯定回去了吧。別不承認,回家就回家了,我就不計較了,所以這次請假暫時就不批了。”說得讓李參謀有口難辯。

第二宗:工作受損。出差的時間有長有短,而官兵的工作往往因為這些出差而被分的支離破碎。很多手頭的工作,

因為出差而被拉長了週期,挨批的事情時有發生。劉幹事負責團裡的網路製作和維護,有一個網頁眼看就要完成了,卻被安排出差辦事。結果等一個星期出差回來,他卻挨了批,因為網站沒有按時完成,受到了上級批評。還有就是,訓練耽誤了。訓練要求一個連貫性,但是如果經常出差,卻往往讓個人的訓練被割裂。該訓的沒訓到,能訓的沒訓好,一旦碰上考核檢查,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而現在動不動就是訓練成績一票否決制,如果不參加考核,或者考核成績不理想,這未來的路就會走得比較艱難,比較慢。

第三種:前途受損。因為出差,特別是經常出差的話,就容易給領導留下一個壞印象:老是往外跑,不好好幹工作。特別是一些借調,或者新晉人員,往往就因為這一次次的出差而耽誤了。單位裡,曾經有一位借調的幹事,本來是準備好好工作爭取能納編留在機關的。可是剛上來不久,就被安排去整理檔案,一去就是兩個多月。後來回來了,又被安排出差去處理一個問題。結果他借調的一年時間裡,一大半時間都在外面跑來跑去。結果等到第二年研究納編事宜的時候,很多常委委員竟然不知道他。最後,只能黯然回去了。沒辦法,你不經常在單位裡呆著,不經常呈文辦報、組織活動,想讓領導認識你、瞭解你,可能嗎?還有一點就是,多次在外出差,往往就會錯失很多學習鍛煉的機會,個人能力提高就很慢。還會給大家留下只能搞事務性工作,個人能力素質一般的印象。而這些,對想在機關好好幹的同志,是有致命影響的。

第四宗:經濟受損。這一點也確實很無奈。現在各單位都制定了很詳細的經費報銷規定。這些規定制定的初衷,無可厚非。但是執行起來卻比較麻煩。由於出差的時候,往往時間都比較緊張,想提前預借經費,基本不可能。所以,出差前,大家最常聽到的一句哈就是:“先墊著,回來報銷。”可是,試試並非如此簡單。由於條件受限,或者個人疏忽等原因,很多正常的經費無法報銷,墊錢的事情時有發生。比方說,單位要求住宿要同時滿足有機打發票,有住宿流水票,有POS機刷卡,還要價錢在某個標準以下。一位出差的戰友在一個省會城市,愣是找了近3個小時,才找到全部滿足條件的地方。還有吃飯,吃飯也要票據。如果是大飯館還可以,小飯館到哪裡找發票。問人家要,人家說沒有,又怎麼辦,飯又不能不吃。最後的結果,是很多票因為種種原因報不了,要個人墊付。有的時候,為了幾十塊錢的差旅費,大家要和地方和財務部門費很多的口舌,太麻煩了。所以久而久之,很多人便不願意出差了。

所以很多基層機關的幹部說,與其出差給自己找這麼事情,讓自己鬧心,還不如在單位好好呆著,累點也沒關心。

其實,大家也沒辦法呀。

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而現在動不動就是訓練成績一票否決制,如果不參加考核,或者考核成績不理想,這未來的路就會走得比較艱難,比較慢。

第三種:前途受損。因為出差,特別是經常出差的話,就容易給領導留下一個壞印象:老是往外跑,不好好幹工作。特別是一些借調,或者新晉人員,往往就因為這一次次的出差而耽誤了。單位裡,曾經有一位借調的幹事,本來是準備好好工作爭取能納編留在機關的。可是剛上來不久,就被安排去整理檔案,一去就是兩個多月。後來回來了,又被安排出差去處理一個問題。結果他借調的一年時間裡,一大半時間都在外面跑來跑去。結果等到第二年研究納編事宜的時候,很多常委委員竟然不知道他。最後,只能黯然回去了。沒辦法,你不經常在單位裡呆著,不經常呈文辦報、組織活動,想讓領導認識你、瞭解你,可能嗎?還有一點就是,多次在外出差,往往就會錯失很多學習鍛煉的機會,個人能力提高就很慢。還會給大家留下只能搞事務性工作,個人能力素質一般的印象。而這些,對想在機關好好幹的同志,是有致命影響的。

第四宗:經濟受損。這一點也確實很無奈。現在各單位都制定了很詳細的經費報銷規定。這些規定制定的初衷,無可厚非。但是執行起來卻比較麻煩。由於出差的時候,往往時間都比較緊張,想提前預借經費,基本不可能。所以,出差前,大家最常聽到的一句哈就是:“先墊著,回來報銷。”可是,試試並非如此簡單。由於條件受限,或者個人疏忽等原因,很多正常的經費無法報銷,墊錢的事情時有發生。比方說,單位要求住宿要同時滿足有機打發票,有住宿流水票,有POS機刷卡,還要價錢在某個標準以下。一位出差的戰友在一個省會城市,愣是找了近3個小時,才找到全部滿足條件的地方。還有吃飯,吃飯也要票據。如果是大飯館還可以,小飯館到哪裡找發票。問人家要,人家說沒有,又怎麼辦,飯又不能不吃。最後的結果,是很多票因為種種原因報不了,要個人墊付。有的時候,為了幾十塊錢的差旅費,大家要和地方和財務部門費很多的口舌,太麻煩了。所以久而久之,很多人便不願意出差了。

所以很多基層機關的幹部說,與其出差給自己找這麼事情,讓自己鬧心,還不如在單位好好呆著,累點也沒關心。

其實,大家也沒辦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