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宮廷四大醬是什麼?又該怎麼做?

北方一直有食醬的習慣,北京是明清兩代的帝都,

皇上家也是不能例外的。尤其是清代,滿人由東北入關,其先民更是喜歡以醬製作各種美食。其實這也並不稀奇,北方苦寒,嚴冬期能有4、5個月,新鮮蔬菜不易得,各種美味的醬就會非常豐富,用醬製作的美食也非常有特色。那麼皇上家也常備這類的好吃的,最有名的就得算宮廷四大醬了。

所謂宮廷四大醬,就是炒黃瓜醬、炒胡蘿蔔醬、炒豌豆醬和炒榛子醬。從乾隆開始,宮廷檔案就開始詳細記錄皇上每一餐的飲食,我們就經常能看到四大醬的身影。這四大醬在不同時期和不同配料上,也會有不同的叫法,不過大致來說,區別不大。炒黃瓜醬和炒胡蘿蔔醬,基本都是切丁以後配肉丁,再用醬炒,豌豆醬和榛子醬,就不用切丁了,

直接用肉丁和鮮豌豆或者鮮榛子瓤,以醬炒制,並不複雜,又非常好吃,歷代皇帝的餐桌上總能看見他們。

四大醬的特點,基本上都是肉香和醬香雜糅在一起,香氣濃郁,又以不同的菜帶給他們不同的鮮亮勁兒。主體的口感是肉丁滑嫩,配菜脆嫩,汁兒很稠膩,

但有不失水氣。要說這四大醬的做法,其實也並不難,稍加講究,自己在家也是可以做的。咱們可以以光緒皇上在光緒二十一年正月裡吃的這款“裡脊丁炒黃瓜醬”為例,向大家介紹一下。

裡脊丁炒黃瓜醬,顧名思義,就是用豬裡脊、黃瓜和醬來做的。

首先選料上要有一定的講究,裡脊要選的好一些,能吃出滑嫩的感覺。黃瓜呢,一般人會喜歡嫩黃瓜,而這個菜則完全不用,這個菜怕水,黃瓜太嫩,出水太多,則醬炒的口味會下降一大塊。醬,最好是選擇鮮的稀黃醬,而不用幹黃醬,這樣醬香會更好。想吃出皇上的感覺,選料上還是需要費費心。

選好料後,製作就相對簡單一些。裡脊肉切丁,之後用少許鹽、料酒、蛋清給它上漿,上漿稍許,在鍋中放油煸炒,待裡脊丁基本成熟的時候,放入黃瓜丁,煸炒幾下之後出鍋瀝油。然後從新做鍋放底油,先以蔥薑蒜片煸香,再倒入黃醬煸炒,兌入少許料酒烹一下,稍微倒入一些水,對醬汁做一些稀釋,然後放入剛才煸好的裡脊丁、黃瓜丁,翻炒幾下,讓其入味,放水澱粉勾芡,讓醬汁完全裹住裡脊丁和黃瓜丁,再點一點香油,明油亮欠,也是為了好看,就算完成了。

黃瓜芯一定要去除

這款裡脊丁炒黃瓜醬,做法還是比較簡單的,但當中還有一個要點,要著重說一下。黃瓜容易出水,不做一定的處理,這個菜就很容易難吃。首先,切丁的時候,先把黃瓜縱向切開,切成幾根黃瓜條,要把黃瓜芯用刀片除,咱們都知道,黃瓜籽兒的部位是最容易出水的,片除之後,就會好的多。其次,在把去芯之後的黃瓜條切成丁,然後要稍微放些鹽,殺一殺它裡面的水氣,攪拌攪拌,讓它出一出水,這樣的黃瓜丁炒出來才會更加脆嫩。

其它三味炒醬,方法大致相同,但並不需要像黃瓜那樣在處理上如此小心謹慎,像胡蘿蔔丁,只要切好丁,用鹽稍稍殺一殺汁就好。皇上的美食,其實也並非都是燕窩、海參之類的高級食材,家常做法往往更得皇恩眷顧,只是在製作上比老百姓家更講究精耕細作。所以說,好菜品不一定奢華,簡單的食材,細膩的料理,才是美食的王道。

翻炒幾下,讓其入味,放水澱粉勾芡,讓醬汁完全裹住裡脊丁和黃瓜丁,再點一點香油,明油亮欠,也是為了好看,就算完成了。

黃瓜芯一定要去除

這款裡脊丁炒黃瓜醬,做法還是比較簡單的,但當中還有一個要點,要著重說一下。黃瓜容易出水,不做一定的處理,這個菜就很容易難吃。首先,切丁的時候,先把黃瓜縱向切開,切成幾根黃瓜條,要把黃瓜芯用刀片除,咱們都知道,黃瓜籽兒的部位是最容易出水的,片除之後,就會好的多。其次,在把去芯之後的黃瓜條切成丁,然後要稍微放些鹽,殺一殺它裡面的水氣,攪拌攪拌,讓它出一出水,這樣的黃瓜丁炒出來才會更加脆嫩。

其它三味炒醬,方法大致相同,但並不需要像黃瓜那樣在處理上如此小心謹慎,像胡蘿蔔丁,只要切好丁,用鹽稍稍殺一殺汁就好。皇上的美食,其實也並非都是燕窩、海參之類的高級食材,家常做法往往更得皇恩眷顧,只是在製作上比老百姓家更講究精耕細作。所以說,好菜品不一定奢華,簡單的食材,細膩的料理,才是美食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