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空淨市場群雄逐鹿 誰能捷足先登?

全國關注的“兩會”已落下帷幕,而“兩會”上提出的“綠色發展”、“藍天保衛戰”等關鍵字依然響徹在人們的耳畔。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香港著名演員、導演成龍,在參加今年“兩會”政協分組討論時對外披露,

他和科研團隊專門為“霧霾”研製一款空氣清新器,接下來將在北京等地上市,為應對日益加劇的環境危機出一份力。此番表述一經曝光,一石驚起千層浪,各路觀察家認為,在當前快速膨脹的空氣淨化器市場,成龍及其團隊的做法,加劇了空氣淨化器領域的進一步競爭。

近年來,隨著空氣污染的加劇,空氣淨化器領域迎來了黃金髮展期。從2013年開始,TCL、大金、三菱電機、萬家樂等國內外家電企業,看好空氣淨化器領域的無限商機,紛紛投身這一市場,賺的是盆滿缽滿。據奧維雲網資料顯示,2012年空氣淨化器零售市場規模為21.2億元,2013年和2014年迎來快速擴張,市場規模分別為77.5億元和151億元,2015年為118.3億元,而2016年為135.1億元,增長14.1%。

預計2017年,空氣淨化器市場規模將增長13.9%,達到153.9億元。空淨市場還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空氣淨化器市場火爆 發展前景廣闊

近年來,空氣污染成為嚴重的環境問題,據統計,我國東部地區連續出現霧霾天氣七天以上的城市達到25個,隨著人們對健康程度的越發關注,以及消費者對生活品質的追求,空氣淨化器成為應對霧霾天氣的首選,由此引發空氣淨化器市場的火爆升級。

儘管我國空氣淨化器行業起步較晚,目前尚處於初級發展階段,但是市場潛力十分巨大。從市場銷量來看,空氣淨化器2011年銷量為112萬台,2015年增長到352萬台,五年之內銷量增長了214.2%,年複合增長率達42.84%。據悉,2016年,我國空氣淨化器全年銷量達520萬台,預計到2017年,市場銷量將近千萬台。來自京東家電方面的統計顯示,在2016年雙十一期間,銷售前10名的空氣淨化器有7名都是外國品牌,前三名不是歐洲品牌,

就是美國品牌。

調查資料顯示,空氣淨化器在歐美發達國家的普及率達到了30%,日本25%,韓國80%,而中國只有5‰。市場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預計2017年,在霧霾的侵襲下,空氣淨化器銷量將近千萬台。這一資料對空氣淨化器生產廠家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好的消息。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改善,收入水準的不斷提高,空氣淨化器還會加速普及,進入更多的家庭,空氣淨化器即將迎來新新一輪的蓬勃發展期。

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煜認為,“中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將面臨發展帶來的環境代價問題,而環境污染問題已從早些時候的北京、上海、廣州等小範圍擴散到全國,

空氣淨化設備將是一個擁有億萬級前景的市場。而這個市場目前缺少行業領軍企業、行業標準、明確的商業模式,這種行業現狀註定了誰都有機會,所以不管什麼類型的企業進軍空氣淨化器領域都不足為奇。”

生產廠家逐鹿中原 魚龍混雜爭相分羹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利益的驅動下,眾多的國內外廠商蜂擁而至進入淨化器領域,行業內魚龍混雜。淨化器生產企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目的就是在市場快速發展階段分一杯羹。目前來看,國內外空氣淨化器行業品牌眾多、價格懸殊,整個行業存在良莠不齊現象。

儘管空氣淨化器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那麼,現在的生產廠家所生產的空氣淨化器能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呢?產品品質能不能讓人信得過呢?答案是不盡如人意。在2016年底,北京市消協公佈了50個品牌的空氣淨化器比較試驗結果,發現存在問題的有26個,占總數的54%。其中有14個樣品未達到“合格級”能效水準,7個樣品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而目前在空淨行業內佔據60%——70%市場份額的外資品牌淨化器,也存在著抽查不合格的問題。根據國家質檢總局通報的2016年進出口商品的監督抽查情況,空氣淨化器的外資品牌不合格率達23.2%,夏普、貝恩等知名品牌也登上了黑名單,存在宣傳與實際不符等問題。

而在今年2月份,對從山東口岸進口的商品抽查中,空氣淨化器不合格率也高達25%,涉及的原產國為美國、日本、墨西哥、瑞典,而不合格原因則包括了標誌、說明、待機功率等多個方面。

由此可見,

在空氣淨化器巨大利潤的召喚下,對利益極其敏感的資本大量湧入這一行業,致使空氣淨化器行業發展混亂,低端產品集中。而一些外資企業也渾水摸魚,在產品品質上放鬆標準,導致空氣淨化器領域泥沙俱下,亂象叢生。專業人士表示,空氣淨化器行業亟需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對此,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測試技術研究所所長魯建國認為,目前中國的“兩淨”企業(空氣淨化器、淨水機)儘管發展迅速,但仍面臨市場混亂,產品檔次低等難題,亟需熱潮下的冷思考,才能長遠發展。

空淨行業優勝劣汰 品質過硬者捷足先登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空氣污染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與身體健康密切相關的空氣淨化器越發重要,正逐漸成為人們生活消費中的“次剛需”產品,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空氣淨化器市場的火爆局面仍將繼續。儘管在大浪淘沙的空淨市場,一些隻注重利潤、不關心產品品質的廠家已經被淘汰出局,但是,該領域的激烈角逐仍在如火如荼進行之中。

為了整頓市場亂象,政府監管部門相繼於2016年和2017年頒佈了空氣淨化器新國標以及空氣淨化器中國環境標誌,新國標的出臺產生了明顯的優勝劣汰效應。根據奧維雲網全管道監測資料顯示,2016年理論合計982個空氣淨化器品牌,年終實際在售品牌只有714個,淘汰了268個品牌,重新洗牌的速度和規模十分驚人。

然而,空淨行業雖然淘汰了一批不合格品牌,但是行業內品牌數量依舊眾多,競爭格局仍然未定,洗牌仍在繼續進行。目前行業內中小型和地方性企業數量較多,受制於企業規模、行銷模式和銷售管道等因素的影響,多數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將遭遇不同程度的阻力,品牌間並購和整合的速度將會加快。可以預料,對於那些在空氣淨化器市場的投機者,只顧追求眼前的利潤,而不扎扎實實進行科技研發、提高產品品質的廠家來說,仍然會擺脫不了後期被洗牌的命運。業內人士表示,空氣淨化器行業內部的整頓還需要2至3年的時間,預計到2019年前後,隨著行業的各項標準形成統一,市場洗牌才會告一段落。

當前,中國的製造業正在經歷一次重要的轉型,而實現轉型,關鍵的一步是要在科技發展上有所創新。就空氣淨化器領域來說,企業要在群雄逐鹿的空淨市場嶄露頭角,贏得先機,最重要的就是要擁有過硬的技術,擁有核心智慧財產權。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需要加快技術研發速度,加大自主創新的投入,提高產品的技術附加值,從而增強品牌影響力,提升競爭力。只有不斷強化品牌意識、把技術研發放在首位、發揚工匠精神打造精品的企業,才能長久立於不敗之地,在空氣淨化器領域實現捷足先登,笑到最後。

所以不管什麼類型的企業進軍空氣淨化器領域都不足為奇。”

生產廠家逐鹿中原 魚龍混雜爭相分羹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利益的驅動下,眾多的國內外廠商蜂擁而至進入淨化器領域,行業內魚龍混雜。淨化器生產企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目的就是在市場快速發展階段分一杯羹。目前來看,國內外空氣淨化器行業品牌眾多、價格懸殊,整個行業存在良莠不齊現象。

儘管空氣淨化器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那麼,現在的生產廠家所生產的空氣淨化器能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呢?產品品質能不能讓人信得過呢?答案是不盡如人意。在2016年底,北京市消協公佈了50個品牌的空氣淨化器比較試驗結果,發現存在問題的有26個,占總數的54%。其中有14個樣品未達到“合格級”能效水準,7個樣品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而目前在空淨行業內佔據60%——70%市場份額的外資品牌淨化器,也存在著抽查不合格的問題。根據國家質檢總局通報的2016年進出口商品的監督抽查情況,空氣淨化器的外資品牌不合格率達23.2%,夏普、貝恩等知名品牌也登上了黑名單,存在宣傳與實際不符等問題。

而在今年2月份,對從山東口岸進口的商品抽查中,空氣淨化器不合格率也高達25%,涉及的原產國為美國、日本、墨西哥、瑞典,而不合格原因則包括了標誌、說明、待機功率等多個方面。

由此可見,

在空氣淨化器巨大利潤的召喚下,對利益極其敏感的資本大量湧入這一行業,致使空氣淨化器行業發展混亂,低端產品集中。而一些外資企業也渾水摸魚,在產品品質上放鬆標準,導致空氣淨化器領域泥沙俱下,亂象叢生。專業人士表示,空氣淨化器行業亟需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對此,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測試技術研究所所長魯建國認為,目前中國的“兩淨”企業(空氣淨化器、淨水機)儘管發展迅速,但仍面臨市場混亂,產品檔次低等難題,亟需熱潮下的冷思考,才能長遠發展。

空淨行業優勝劣汰 品質過硬者捷足先登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空氣污染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與身體健康密切相關的空氣淨化器越發重要,正逐漸成為人們生活消費中的“次剛需”產品,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空氣淨化器市場的火爆局面仍將繼續。儘管在大浪淘沙的空淨市場,一些隻注重利潤、不關心產品品質的廠家已經被淘汰出局,但是,該領域的激烈角逐仍在如火如荼進行之中。

為了整頓市場亂象,政府監管部門相繼於2016年和2017年頒佈了空氣淨化器新國標以及空氣淨化器中國環境標誌,新國標的出臺產生了明顯的優勝劣汰效應。根據奧維雲網全管道監測資料顯示,2016年理論合計982個空氣淨化器品牌,年終實際在售品牌只有714個,淘汰了268個品牌,重新洗牌的速度和規模十分驚人。

然而,空淨行業雖然淘汰了一批不合格品牌,但是行業內品牌數量依舊眾多,競爭格局仍然未定,洗牌仍在繼續進行。目前行業內中小型和地方性企業數量較多,受制於企業規模、行銷模式和銷售管道等因素的影響,多數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將遭遇不同程度的阻力,品牌間並購和整合的速度將會加快。可以預料,對於那些在空氣淨化器市場的投機者,只顧追求眼前的利潤,而不扎扎實實進行科技研發、提高產品品質的廠家來說,仍然會擺脫不了後期被洗牌的命運。業內人士表示,空氣淨化器行業內部的整頓還需要2至3年的時間,預計到2019年前後,隨著行業的各項標準形成統一,市場洗牌才會告一段落。

當前,中國的製造業正在經歷一次重要的轉型,而實現轉型,關鍵的一步是要在科技發展上有所創新。就空氣淨化器領域來說,企業要在群雄逐鹿的空淨市場嶄露頭角,贏得先機,最重要的就是要擁有過硬的技術,擁有核心智慧財產權。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需要加快技術研發速度,加大自主創新的投入,提高產品的技術附加值,從而增強品牌影響力,提升競爭力。只有不斷強化品牌意識、把技術研發放在首位、發揚工匠精神打造精品的企業,才能長久立於不敗之地,在空氣淨化器領域實現捷足先登,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