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鐵腕皇帝如何以“人民的名義”反腐?|淘觀點

在古裝劇、偶像劇大行其道的今天,《人民的名義》這部正劇就像一股清流,

如實呈現了無數百姓關心的腐敗與反腐問題。一個官員的腐敗,可能會影響成敗上千百姓的生活,所以反腐工作歷來都是各個朝代的重中之重。T君特地盤點了五位鐵腕皇帝的反腐經驗,其中成敗得失,至今仍具有借鑒與警示意義。

一、隋文帝楊堅:鐵面肅貪

隋文帝不僅是強悍的開國國君,治國的手段也相當出色。隋朝前期百姓富庶、國家安定,這樣的局面和隋文帝鐵面肅貪的措施密不可分。

《隋書》中記載,楊堅曾讓親信“密查百官”,一旦發現官員有貪污腐敗行為便嚴懲不貸。他甚至創造了一次性罷免河北52州貪官污吏200人的記錄,導致河北官場一時間無人可用。

在隋文帝所有的反腐經驗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他發明了“釣魚執法”。為了抓出潛在的貪官,他會令人將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等珍貴之物送給某些大臣,如果大臣“不幸中計”,

就以貪污處置,情節嚴重的還會在朝堂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將其斬首。

這種做法簡單粗暴,雖然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反腐作用,卻讓整個官場風聲鶴唳,大臣們時刻如履薄冰,生怕成為隋文帝的下一個“目標”,根本不敢放開手腳去做事。

二、唐太宗李世民:溫柔一刀

唐太宗一手打造的貞觀王朝被譽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貪污的王朝”,說真的沒有貪污恐怕難以讓人相信,但貞觀一朝官場風氣好是毋庸置疑的。

他懲治貪官的手段很特別,那就是“獎勵貪官”。一個官員受賄數十匹絹綢,唐太宗知道後,召集文武百官齊聚金鑾殿,和藹可親地問大家:“他受賄數十匹,這說明了什麼?”

大臣們戰戰兢兢不敢作聲,唐太宗冷聲一笑,

說道:“這還不簡單,這說明他缺綢緞啊!”於是下令讓人搬來許多綢緞,讓受賄的官員親自背下去。該官員受此羞辱,羞愧得恨不能找個地縫鑽下去,恐怕以後也不敢輕易受賄了。

洞悉人性的唐太宗曾說:“人生性靈,得絹甚于刑戮,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比起入獄發配等刑罰,這“溫柔一刀”無論是對受賄大臣精神上的折磨、還是對旁觀大臣的震懾力,顯然都更勝一籌。

三、宋真宗趙恒:制度取勝

宋真宗曾頒佈告誡百官的《文武七條》,包括清心、奉公、修德、務實、明察、勤課、革弊七條廉政舉措,這也可以說是他反腐理念的一個縮影。

宋真宗還制定了一整套堪稱嚴苛的官員任用制度:建立官員檔案,凡是犯貪污罪的都要被記錄在案;官員若犯貪污罪,其上司、曾薦舉過他的官員也要受懲治;曾犯貪污罪者不得隨意更改姓名,每次職位晉級或調動時,都要主動申報自己曾犯過貪污罪;凡是重要職務和接觸錢財的職務,絕不允許曾犯貪污罪者擔任……

一系列的廉政規定鎖死了貪官污吏的上升空間,更給了一心為民的官員以希望,流芳後世的“包青天”就產生在這個時期。儘管北宋沒有開創出“貞觀之治”這樣的盛世,但經濟總量占世界的80%,歲入是唐朝的七倍,也是一個政治清明、繁榮昌盛的時代。

四、明太祖朱元璋:殺人如麻

說起反腐手段最殘酷的皇帝,絕對非朱元璋莫屬。在他在位的31年裡,從未停止過與貪官污吏的鬥爭。

他詔令天下:“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60兩,折算成如今的人民幣,也不過1200元。

他耗時兩年編撰的刑典《大誥》,堪稱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嚴苛的治腐法典。洪武十九年,朱元璋派一批人去基層查勘水災,結果發現有141人接受宴請、銀鈔和土特產品。朱元璋的做法就一個字:殺。

他甚至發明了令人觸目驚心的酷刑“剝皮實草”。在地方官府附近設立土地廟,貪官被處死剝皮後,用草填充皮囊懸掛於廟中,這種做法也確實威懾了一大批官員。

朱元璋嚴懲貪官污吏決心很大、手段夠狠,死在他手下的官員數不勝數,但可悲的是明朝從未再現大宋政治清明的景象。朱元璋也曾無奈感慨:“我欲除貪贓官吏,卻奈何朝殺而暮犯!”如此嚴刑為何阻擋不了官員們前腐後繼?同樣值得現代人深思。

五、清世宗雍正:抄家最多

雍正接手清朝時,王朝看似強盛,實則是一副空架子,國庫的儲銀只有800萬兩。雍正帝認為,其根本原因就是吏治腐敗。他曾說:“朕平生最憎虛詐二字,最惡虛名。”所以,他下決心整頓吏治。

雍正元年,雍正連續下了13道諭旨,告誡各級官吏不許貪污、不許受賄、不許克扣,違者絕不姑息。而雍正懲治貪官污吏的方式也別具一格,懲治的第一步,不是入獄,而是抄家。不僅將其家產查封,還追索已變賣的財物。僅雍正元年,被革職抄家的各級官吏就達數十人,其中大多是三品以上大員。

家人貪污,雍正也毫不留情。雍正十二弟被查處後,因還不起錢求雍正寬赦,雍正嚴詞拒絕,逼得十二弟只好將家中器物當街變賣。官員畏罪自殺,雍正也不會就此作罷。廣東、福建道員貪污敗露後畏罪自殺。雍正親自下旨,要其家人承擔賠償,還不起就抄家。

在此鐵腕政策下,僅僅五年,大清國庫儲銀就由康熙末年的八百萬兩增至五千萬兩。所以有人稱“雍正一朝無官不清”,也可以說是對雍正反腐成果的肯定。

這些皇帝反腐方式有所不同,但他們風格卻很相似:雷厲風行、決不寬貸。在貪墨成風的年代,恐怕只有雷霆手段才能有效遏制住腐敗之風。

雍正反腐啟示錄 ¥23.4 購買

春風十裡,不如讀史。

文章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閱讀更多:

光緒大婚時用天價買此物,內務府看到帳單大怒:太便宜了|淘清朝

為了賺錢他發明一種武器,33年後,上百萬士兵為此喪命|淘天下

張作霖的六個女人:最受寵的被氣死,多次失寵的幸福到老|淘圖記

都要主動申報自己曾犯過貪污罪;凡是重要職務和接觸錢財的職務,絕不允許曾犯貪污罪者擔任……

一系列的廉政規定鎖死了貪官污吏的上升空間,更給了一心為民的官員以希望,流芳後世的“包青天”就產生在這個時期。儘管北宋沒有開創出“貞觀之治”這樣的盛世,但經濟總量占世界的80%,歲入是唐朝的七倍,也是一個政治清明、繁榮昌盛的時代。

四、明太祖朱元璋:殺人如麻

說起反腐手段最殘酷的皇帝,絕對非朱元璋莫屬。在他在位的31年裡,從未停止過與貪官污吏的鬥爭。

他詔令天下:“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60兩,折算成如今的人民幣,也不過1200元。

他耗時兩年編撰的刑典《大誥》,堪稱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嚴苛的治腐法典。洪武十九年,朱元璋派一批人去基層查勘水災,結果發現有141人接受宴請、銀鈔和土特產品。朱元璋的做法就一個字:殺。

他甚至發明了令人觸目驚心的酷刑“剝皮實草”。在地方官府附近設立土地廟,貪官被處死剝皮後,用草填充皮囊懸掛於廟中,這種做法也確實威懾了一大批官員。

朱元璋嚴懲貪官污吏決心很大、手段夠狠,死在他手下的官員數不勝數,但可悲的是明朝從未再現大宋政治清明的景象。朱元璋也曾無奈感慨:“我欲除貪贓官吏,卻奈何朝殺而暮犯!”如此嚴刑為何阻擋不了官員們前腐後繼?同樣值得現代人深思。

五、清世宗雍正:抄家最多

雍正接手清朝時,王朝看似強盛,實則是一副空架子,國庫的儲銀只有800萬兩。雍正帝認為,其根本原因就是吏治腐敗。他曾說:“朕平生最憎虛詐二字,最惡虛名。”所以,他下決心整頓吏治。

雍正元年,雍正連續下了13道諭旨,告誡各級官吏不許貪污、不許受賄、不許克扣,違者絕不姑息。而雍正懲治貪官污吏的方式也別具一格,懲治的第一步,不是入獄,而是抄家。不僅將其家產查封,還追索已變賣的財物。僅雍正元年,被革職抄家的各級官吏就達數十人,其中大多是三品以上大員。

家人貪污,雍正也毫不留情。雍正十二弟被查處後,因還不起錢求雍正寬赦,雍正嚴詞拒絕,逼得十二弟只好將家中器物當街變賣。官員畏罪自殺,雍正也不會就此作罷。廣東、福建道員貪污敗露後畏罪自殺。雍正親自下旨,要其家人承擔賠償,還不起就抄家。

在此鐵腕政策下,僅僅五年,大清國庫儲銀就由康熙末年的八百萬兩增至五千萬兩。所以有人稱“雍正一朝無官不清”,也可以說是對雍正反腐成果的肯定。

這些皇帝反腐方式有所不同,但他們風格卻很相似:雷厲風行、決不寬貸。在貪墨成風的年代,恐怕只有雷霆手段才能有效遏制住腐敗之風。

雍正反腐啟示錄 ¥23.4 購買

春風十裡,不如讀史。

文章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閱讀更多:

光緒大婚時用天價買此物,內務府看到帳單大怒:太便宜了|淘清朝

為了賺錢他發明一種武器,33年後,上百萬士兵為此喪命|淘天下

張作霖的六個女人:最受寵的被氣死,多次失寵的幸福到老|淘圖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