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系車為什麼很少用渦輪增壓 看完才知道原因

我們都知道同排量下,渦輪增壓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往往會比自然吸氣高很多。而作為日系車則大部分採用了傳統的自然吸氣發動機。那麼,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塊看一下。

日本民用車用增壓技術的少

民用汽車的馬力是限制在280以下的,同時日本的道路狀況決定了不需要這麼強硬的動力輸出。日本車更多用心于造寧靜舒適的民用車,其增壓技術更多用在運動車上,民用車用增壓的不是很多,造成了日本車沒渦輪增壓的假像。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面對當時激烈的市場競爭,裝載渦輪增壓的發動機就已開始在日本車內盛行,不只有 搭載RB26DETT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戰神” GTR出現,本田更是憑藉著渦輪增壓發動機在當時的 F1 賽場上紅極一時。到上世紀90年代豐田的Supra、三菱的3000GT、 的RX7都成了當時的“增壓”明星。

車企是否選擇渦輪增壓,往往並不是因為技術問題,而是出於不同的市場環境和定位而做出的自主選擇。

比如,在日本國內,由於政府規定微型汽車發動機排量必須在0.66升以下,為了提高動力性只有使用增壓這一手段,因此日本的微型汽車上很多都使用了增壓發動機,這是不得不用。但到了1.3升-1.5升排量的發動機,則又回到了自然吸氣。

原因很簡單,日本車向來講究性價比,渦輪增壓發動機價格高,會抬升車價,不符合企業的市場定位。另外,還有一點就是,日本車大多採用了CVT,CVT都是模擬擋位,講究平順,這跟渦輪的爆發性還是有點出入的,對渦輪增壓的回應比較慢,無法做到很好的匹配。

而在歐洲,車企之所以選擇開發成本更高的渦輪增壓,很大程度上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歐盟對大排量汽車徵收重稅,對碳排放的要求也十分嚴苛,

渦輪增壓可以用小排量實現大馬力,能夠滿足政府的硬性要求,也迎合歐洲消費者熱衷環保的理念,同時滿足對動力的需求。

早幾年,日企的主戰場是美國,美國對排放的要求沒有歐盟那麼嚴格,同時,日系車在美國又主打的是質優價廉,

採用早已成熟的自吸發動機肯定要比重新去開發一套還需要磨合、隨時可能出問題的渦輪增壓要穩妥得多。當然,日企不是沒看到渦輪增壓的好處,但他們認為沒必要冒這個風險,通過VVT、直噴的技術,再加上CVT的變速箱,一樣能實現自吸發動機的進化。

這種不同的市場選擇註定了在兩者之間會產生一個不小的鴻溝,至少到目前看來,日系車的集體選擇並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渦輪增壓經過大眾寶馬等車企的不斷改進,已經成為了消費者心目中的首選。更重要的是,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能不能搞渦輪增壓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品牌是否先進的標準,日系車不搞帶“T”的車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其品牌形象,這才是最致命的。日系車企近來的頹勢在某種程度上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渦輪增壓經過大眾寶馬等車企的不斷改進,已經成為了消費者心目中的首選。更重要的是,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能不能搞渦輪增壓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品牌是否先進的標準,日系車不搞帶“T”的車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其品牌形象,這才是最致命的。日系車企近來的頹勢在某種程度上正好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