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漂”族住房調查:房租占收入三成

1/13

每年都有一部分人來到北京,又有一部分人離開北京。

“北漂”們都說北京是大城市,是首都,這裡有好的發展前景,有好的就業機會,有川流不息的車輛,有金碧輝煌的建築。他們帶著美好的憧憬來到北京,開啟了嶄新的工作和生活,成為這座城市新鮮的勞動力。即使住房難,消費高,他們依然選擇在這裡完成夢想。河流94/視覺中國

2017年04月07日09:10騰訊圖片

隱藏圖注

2/13

秦宇婷(右一),24歲,來自山西太原。去年7月份畢業,目前是一名服裝設計師,妹妹秦宇琪從事美容行業,兩人月收入合計8000元,居住在豐台區德鑫嘉園社區,房租1750元/月。因為工作地點比較遠,宇婷每天都要趕最早班的地鐵,等8月租約到期後,會考慮換個近一些的住所。“找房子比找工作還心累,每月要花掉一半的工資用來租房,遇到好的房東真的非常困難。

3/13

54歲的楊萬平(左一)來自安徽蕪湖,3月份剛和妻子從上海來到北京,為了照顧不滿1歲的孫子,和兒子夫婦倆一家五口人居住在大紅門東門裡社區的一個房間裡,僅用簾子遮擋,房租1600元/月。兒子是水電維修工,兒媳婦是服裝店員,

年輕夫妻月收入6000元剛剛夠整個家庭的每月開銷。等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他們就回老家,過安穩的日子。“我們在上海打工十幾年,居住在一個平房內,每月才500元,但是北京就貴很多。”

4/13

韻鑫,24歲,來自山西太原。去年畢業於山西傳媒學院,2016年8月份來到北京,

因為這裡有更多的就業機會,現在從事汽車行業的影視後期工作,每月收入6000元。韻鑫居住在順義區怡馨家園一個單間裡,房租1800元/月。他剛來北京時,先住在朋友那裡,後來在手機上用租房APP找到了現在的住所。平常在家剪輯視頻,最大的愛好就是閒置時間看看電影、打打遊戲。“對現在居住環境和工作還算滿意,一個人沒有拘束,生活比較自由。”

5/13

李娜,今年43歲,來自河北義縣。2005年來到北京,現在是一名液化氣灌裝廠的工人,目前居住在大紅門東門裡社區車庫的平房裡。除了每天上班,李娜還要負責社區內的夜間車輛看守工作,每月總收入3500元。十二年來,李娜覺得北京住房壓力不斷上升,剛來北京時,住在久敬莊附近,每月房租才300元兩大間,之後搬到角門西,房租漲到1500元。“現在每天給社區看守車輛,為的就是能免費住在車庫,減輕生活壓力。”

6/13

上官緒明(左一),今年54歲,來自河南。1991年來到北京,一直推三輪車在街頭賣水果,生意時好時壞,平均每月有6000元的收入。目前和女兒兩人在大紅門建材市場租了一套房,房租2000元/月。他表示,在北京賣水果,比在老家賺錢,但是最害怕遇到城管,不僅把車貨沒收,還要罰款,未來等幹不動了,就回老家打個店鋪接著賣水果。“這裡屬於商業住房,用水用電特別貴,用電1.5元每度!”

7/13

龔晗來自湖南岳陽,今年24歲。2016年9月一個人背著包來到北京,目前是東直門浩沙健身的一名健身教練,每月收入4000元。前段時間,龔晗的腳骨折了,現在他無法做任何事情,因為沒有固定住所,暫時住在健身房不足3平方米的倉庫內,每天伴隨著震耳欲聾的音樂,依靠時間和書本度日。“我想來北京看看,因為從來都沒來過。”

8/13

來自河南的劉家浩(右一),今年28歲。2016年7月來到北京,目前住在大紅門商貿城附近的平房裡,房租200元/月。夫妻兩人在商貿城內從事餐飲工作,早出晚歸,每月工資合計5000元。他認為在北京收入比老家高些,但同時生活壓力也非常大,想過兩年回老家開個餐館,不讓媳婦跟著自己在外受苦。“這裡空間太小,上廁所不方便,所有的東西都擠在一起。”

9/13

周圍,今年28歲,湖北鐘祥人,來北京有兩年時間,現在是一名程式師,月薪12000元。目前居住在海澱區西北旺附近的自建公寓,月租1400元。他來北京換過幾次房子,有的網上租房照片跟實際差很多,通過同事介紹,才找到現在的住所。一個人在北京生活很孤單,周圍下班後就在房間內彈吉他,打發時光。“這裡地方偏僻,吃飯、買東西都不太方便,但是離上班的地方近。”

10/13

范一文,今年30歲,來自山東淄博。剛來北京半年時間,是北京市“笨哥哥”垃圾回收公司的一名銷售總監。同時,她還是ZHOME國際母嬰店的創始人,在山東有5家分店,每月薪資16000元。住在住總萬科橙的一個單間,房租2020元/月。但平常花銷較大,喜歡研究服裝和化妝品,沒事就出門和同事逛街。“我覺得保護環境特別重要,垃圾分類回收起了很大的作用。”

11/13

胥景芳,今年30歲,河北承德人。畢業于河北旅遊職業學院。2009年2月通過校招來到北京,目前從事商業運營工作,月收入達萬元。現在住在生物醫藥基地附近,公司免費提供的單間,為她減輕不少壓力。未來她想繼續留在北京,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常常工作到淩晨2點多,還是有做不完工作,每天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睡覺。”

12/13

柳豔(左一),今年36歲,來自吉林省四平市。2012年來到北京,目前是太平洋海底世界博覽館的美人魚表演者,住在海澱區增光路43院的一個房間裡,房租4000元/月與室友均攤。她與室友關係不錯,兩個人合住也不會感到孤單,閒置時間,柳豔喜歡逛逛超市,到附近的街道上跑步鍛煉。未來想留在北京,繼續從事她熱愛的美人魚表演和潛水行業。“對現在居住的環境挺滿意的,雖然房租貴了點,但是離工作的地方比較近。”

13/13

張海啟(右一),28歲,山東鄆城人。4月份剛來北京,在朝陽區東旭天池摔跤館練習中國摔。準備5月份和隊友們一起去葫蘆島參加全國摔跤錦標賽,目前住在場館內的集體宿舍。2010年,張海啟曾來北京學習摔跤,在地下室住了兩年後。張海啟現在在濟南經營著一家蔬菜糧油店,業餘時間鑽研中國摔,經常去各個地方參加比賽。“北京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對我來說就只有每天一起練習中國摔的教練和隊友們。”

之後搬到角門西,房租漲到1500元。“現在每天給社區看守車輛,為的就是能免費住在車庫,減輕生活壓力。”

6/13

上官緒明(左一),今年54歲,來自河南。1991年來到北京,一直推三輪車在街頭賣水果,生意時好時壞,平均每月有6000元的收入。目前和女兒兩人在大紅門建材市場租了一套房,房租2000元/月。他表示,在北京賣水果,比在老家賺錢,但是最害怕遇到城管,不僅把車貨沒收,還要罰款,未來等幹不動了,就回老家打個店鋪接著賣水果。“這裡屬於商業住房,用水用電特別貴,用電1.5元每度!”

7/13

龔晗來自湖南岳陽,今年24歲。2016年9月一個人背著包來到北京,目前是東直門浩沙健身的一名健身教練,每月收入4000元。前段時間,龔晗的腳骨折了,現在他無法做任何事情,因為沒有固定住所,暫時住在健身房不足3平方米的倉庫內,每天伴隨著震耳欲聾的音樂,依靠時間和書本度日。“我想來北京看看,因為從來都沒來過。”

8/13

來自河南的劉家浩(右一),今年28歲。2016年7月來到北京,目前住在大紅門商貿城附近的平房裡,房租200元/月。夫妻兩人在商貿城內從事餐飲工作,早出晚歸,每月工資合計5000元。他認為在北京收入比老家高些,但同時生活壓力也非常大,想過兩年回老家開個餐館,不讓媳婦跟著自己在外受苦。“這裡空間太小,上廁所不方便,所有的東西都擠在一起。”

9/13

周圍,今年28歲,湖北鐘祥人,來北京有兩年時間,現在是一名程式師,月薪12000元。目前居住在海澱區西北旺附近的自建公寓,月租1400元。他來北京換過幾次房子,有的網上租房照片跟實際差很多,通過同事介紹,才找到現在的住所。一個人在北京生活很孤單,周圍下班後就在房間內彈吉他,打發時光。“這裡地方偏僻,吃飯、買東西都不太方便,但是離上班的地方近。”

10/13

范一文,今年30歲,來自山東淄博。剛來北京半年時間,是北京市“笨哥哥”垃圾回收公司的一名銷售總監。同時,她還是ZHOME國際母嬰店的創始人,在山東有5家分店,每月薪資16000元。住在住總萬科橙的一個單間,房租2020元/月。但平常花銷較大,喜歡研究服裝和化妝品,沒事就出門和同事逛街。“我覺得保護環境特別重要,垃圾分類回收起了很大的作用。”

11/13

胥景芳,今年30歲,河北承德人。畢業于河北旅遊職業學院。2009年2月通過校招來到北京,目前從事商業運營工作,月收入達萬元。現在住在生物醫藥基地附近,公司免費提供的單間,為她減輕不少壓力。未來她想繼續留在北京,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常常工作到淩晨2點多,還是有做不完工作,每天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睡覺。”

12/13

柳豔(左一),今年36歲,來自吉林省四平市。2012年來到北京,目前是太平洋海底世界博覽館的美人魚表演者,住在海澱區增光路43院的一個房間裡,房租4000元/月與室友均攤。她與室友關係不錯,兩個人合住也不會感到孤單,閒置時間,柳豔喜歡逛逛超市,到附近的街道上跑步鍛煉。未來想留在北京,繼續從事她熱愛的美人魚表演和潛水行業。“對現在居住的環境挺滿意的,雖然房租貴了點,但是離工作的地方比較近。”

13/13

張海啟(右一),28歲,山東鄆城人。4月份剛來北京,在朝陽區東旭天池摔跤館練習中國摔。準備5月份和隊友們一起去葫蘆島參加全國摔跤錦標賽,目前住在場館內的集體宿舍。2010年,張海啟曾來北京學習摔跤,在地下室住了兩年後。張海啟現在在濟南經營著一家蔬菜糧油店,業餘時間鑽研中國摔,經常去各個地方參加比賽。“北京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對我來說就只有每天一起練習中國摔的教練和隊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