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同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和王進誰厲害?

今天討論一個很多水滸讀者,都思考過的問題——林沖和王進到底誰厲害?

之所以要將這兩人放到一起作比較,原因很簡單:兩個人有太多的相似之處。

首先,林沖與王進都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這一點大家都知道,就不必贅述了。

其次,林沖跟王進都是武官世家出身。這有必要在此囉嗦一下。

大家都知道,王進之所以被高俅報復,原因在於,高俅還是個混混時,曾被王進的父親教訓過。

書中有過下面的對話:

高俅喝道:“你那廝便是都軍教頭王升的兒子?”

王進心裡歎道:“(高太尉)比先時曾學棒,被我父親一棒打翻,三四個月將息不起…”

由此可知,王進是子承父業,一樣的做了教頭。

林沖亦是如此,父親也是武行。這從林沖與魯智深初次見面時的言語可以看出。

魯智深道:“年幼時也曾到東京,認得令尊林提轄。”

還不止這些,林沖和老丈人張教頭還是同事,也是一介武夫。閑來沒事,估計經常在一起過過招,

練練把式。

比如說張教頭來一招“泰山壓頂”,林沖回一招“猴子偷桃”之類的場景。武術世家的氣氛嘛。

最後還有一個重點,林、王二人還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曾收過一個徒弟,並且兩個徒弟都成了梁山好漢。

他們是操刀鬼曹正與九紋龍史進。

在林沖與王進沒有交集的情況下,

他們武功誰厲害,從兩個徒弟的身上,似乎可以找到答案。讓我們來做一個分析。

還是先來看看林沖的徒弟——操刀鬼曹正的武功水準,他與楊志曾有一戰。

話說楊志“生辰岡”被劫後跑路,舉目無親,身無分文,來到了曹正的飯店裡吃霸王餐,一個一肚子邪火沒處發,一個想:怎麼老子就好欺負些?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兩人都是拿出了真本事的。

楊志尋思:“結果了這廝,

那廝們都不敢追來。”

小說中寫道:“兩人鬥了三二十回合,那漢怎地敵的過楊志,只辦得架隔遮攔,上下躲閃。”

這一戰就如此結束了,曹正自知不是敵手,化敵為友了。接下來給楊志指條出路:上二龍山落草。

無巧不成書,沒想到楊志在二龍山下,碰到了無處安身,也想上山的魯智深。

兩人都是熱血男兒江湖中人,兩句話不對路,廝殺起來很正常。各位看客請注意:要想比較林沖與王進的兩個徒弟,

魯智深與楊志的這一站,是個關鍵的參考點。

話休繁絮,直接說結果。楊志與魯智深兩人鬥了四五十回合,不分勝敗;同樣,這一戰也就這樣結束了。

江湖中人嘛,又沒有深仇大恨,惺惺相惜,說點什麼“久仰其名,如雷貫耳”之類的話,很快就成知己了。

這就曹正在楊志這個考官手裡的成績:二三十招。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史進的考試成績,考官是魯智深。

當魯智深在瓦罐寺被兩個惡僧淫道打跑之後,在林子裡遇到了在此剪徑的史進,兩人都沒認出對方來。

同樣,魯智深饑腸轆轆,想剝史進衣裳當酒吃,而史進想劫點錢財做盤纏回華州。兩人動起手來,應該也是不遺餘力的。

你聽兩人的對話,史進道:“禿驢!你自當死,不是我來尋你。”魯智深道:“教你認得洒家!”擂臺前的氣氛很不融洽,一觸即發。

可結果呢。兩人鬥了將近二十回合,就認出雙方來了,接下來又是故友重逢,訴說衷腸的場景。

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來,史進與魯智深鬥了二十回合,沒有分出勝敗,假如繼續鬥下去,再來個二三十回合,估計史進才有可能處於下風,露出破綻來。

這也可以從兩人上樑山后,在破遼虜征方臘時的戰場表現看出來。史進屢立戰功,孤身犯險,從不畏懼,只能說藝高人膽大。

而曹正上山以後,還是幹起了老本行,成了掌管專一屠宰牛馬豬羊的後勤人員,基本上沒有上過戰場。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林沖的徒弟曹正,與王進的徒弟史進武功,就不在同一個層次。一個後勤,一個是馬上八騎膘將,怎麼比?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儘管有徒弟之間有因人而異,天賦資質,後天努力的因素在其中,可差別那麼大,就只能怨師父的能力了。

因此,關於林沖與王進誰厲害的問題,答案是:王進厲害。

結尾還想說一點,不單單王進的武功比林沖厲害,就是兩人在處理危機問題,選擇人生方向的智慧上,林沖也是望塵莫及。

王進作為梁山英雄出場的引子,在書中一閃而過,不知所蹤,給讀者留下了無限遐想。

他在看到人生危機時,以退為進,趨吉避凶,帶著自己的老母親,在那個視人命如草芥的年月,安然的活了下來,不能不說是一種睿智。

而林沖呢,看到了危機,優柔寡斷,牽絆太多,又不能妥善處理,任由他人擺佈,最終搞得家破人亡,陷入絕境,成了徹頭徹尾的人生輸家。

林沖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唯有圖得安身立命,方能言談鴻圖大志。

梁山眾英雄的悲催結局,也許躲在大宋某個角落的王進,全看都在眼裡,替他們唏噓歎息不已。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史進的考試成績,考官是魯智深。

當魯智深在瓦罐寺被兩個惡僧淫道打跑之後,在林子裡遇到了在此剪徑的史進,兩人都沒認出對方來。

同樣,魯智深饑腸轆轆,想剝史進衣裳當酒吃,而史進想劫點錢財做盤纏回華州。兩人動起手來,應該也是不遺餘力的。

你聽兩人的對話,史進道:“禿驢!你自當死,不是我來尋你。”魯智深道:“教你認得洒家!”擂臺前的氣氛很不融洽,一觸即發。

可結果呢。兩人鬥了將近二十回合,就認出雙方來了,接下來又是故友重逢,訴說衷腸的場景。

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來,史進與魯智深鬥了二十回合,沒有分出勝敗,假如繼續鬥下去,再來個二三十回合,估計史進才有可能處於下風,露出破綻來。

這也可以從兩人上樑山后,在破遼虜征方臘時的戰場表現看出來。史進屢立戰功,孤身犯險,從不畏懼,只能說藝高人膽大。

而曹正上山以後,還是幹起了老本行,成了掌管專一屠宰牛馬豬羊的後勤人員,基本上沒有上過戰場。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林沖的徒弟曹正,與王進的徒弟史進武功,就不在同一個層次。一個後勤,一個是馬上八騎膘將,怎麼比?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儘管有徒弟之間有因人而異,天賦資質,後天努力的因素在其中,可差別那麼大,就只能怨師父的能力了。

因此,關於林沖與王進誰厲害的問題,答案是:王進厲害。

結尾還想說一點,不單單王進的武功比林沖厲害,就是兩人在處理危機問題,選擇人生方向的智慧上,林沖也是望塵莫及。

王進作為梁山英雄出場的引子,在書中一閃而過,不知所蹤,給讀者留下了無限遐想。

他在看到人生危機時,以退為進,趨吉避凶,帶著自己的老母親,在那個視人命如草芥的年月,安然的活了下來,不能不說是一種睿智。

而林沖呢,看到了危機,優柔寡斷,牽絆太多,又不能妥善處理,任由他人擺佈,最終搞得家破人亡,陷入絕境,成了徹頭徹尾的人生輸家。

林沖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唯有圖得安身立命,方能言談鴻圖大志。

梁山眾英雄的悲催結局,也許躲在大宋某個角落的王進,全看都在眼裡,替他們唏噓歎息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