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城跡瀋陽|天后宮:中國最北的媽祖廟,消失了234年後複建

城跡瀋陽,尋找有故事的城市——

建築,是一個城市的精髓和靈魂,更是一個城市獨一無二的印記,展示著一個城市的風貌,體現著一個城市的品格,是一個城市魅力的集中展示。


瀋陽,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城市,有著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當你置身其中解讀這個城市時,可以讀出這個城市深邃、厚重、獨特的文化內涵。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是這個城市有多好,只是因為這個城市裡,有讓你無法割捨的東西,更有讓你無法離開的理由。

讓我們,一起去尋找盛京古城的歷史、奉天老城的魅力、瀋陽城市的繁華……

瀋陽天后宮,一座200多年前供奉媽祖娘娘的廟宇,也是瀋陽歷史的記憶,見證了歷史上媽祖信仰在東北地區的發祥與傳播,然而它卻在瀋陽消失了234年,只留下一條以它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如今,這一座中國最北的天后宮以清歷史原貌重現瀋陽。

據《奉天通志》記載:“天后宮在地載關山(小北關)三皇廟西,清乾隆年建。為閩江會館。”又據《瀋陽市志》 (卷十六宗教)記載:“首都宮觀天后宮,創建於清乾隆四十七(1782)年,位於大東區小北街,創建人為閩人(具體為福建旅沈商人陳應龍),住持周宗岐,其用途為夥居道,居此住用。”

重建後的瀋陽天后宮位於天后宮路與取意街交叉路口,三皇廟遺址的北面。或許是因為剛剛重建完的緣故,目前在地圖上尚無法搜尋到。

重建後的天后宮仍繼承中國廟宇建築的傳統風格,

規模宏大,雕樑畫棟,造工精緻。

宮內由中間正中殿和西側的廂房、東西兩側的回廊組成,整體建築坐北朝南,佈局嚴整,錯落有序。

屋脊和飛簷上裝飾著各種石雕鳥獸,富有中國傳統特色。

媽祖是福建一帶漁民奉祀的神靈,據說原名叫“林默”,女性,宋朝人,居湄洲嶼,曾於風暴中隻身出海救父兄,後被人尊為海上神靈,清朝時被帝王封為“天后”,因而“媽祖廟”也稱“天后宮”。

天后宮大殿內中間供奉神像為天后娘娘,左右兩側分別供奉關公、碧霞元君、眼光娘娘、子孫娘娘、王母娘娘、觀音娘娘。

殿前擺設鑄鐵香爐一座,雖然是現代仿製品,但是形制古樸, 雕飾精美。

大殿的石柱上鐫刻著楹聯,大門兩根蟠龍廊柱,採用全石通雕的工藝,頗有氣勢。

大殿內佈局嚴謹有序,富麗堂皇,正上方懸掛著“神昭海表”的匾額。

宮內東側有一面鐫刻重建捐獻者的功德牆。

整座天后宮高大壯觀,古色古香,紅牆黃瓦,琉璃翹簷,雕樑畫棟。

回廊上的彩繪豐富鮮豔。

西側廂房的門前柱子上懸掛一副楹聯:“寒北祥雲天後情,江南惠雨閩商意”。

石欄杆上的浮雕雕刻細膩。

天后內的“晨鐘暮鼓”,只是估計很難做到日出撞鐘、日落擊鼓吧?

試想一下,晨鐘暮鼓在都市中回蕩,聲韻悠蕩……在喧囂中尋找心中的那一片寧靜。

大門前擺放石獅一對,左右兩邊鑲石刻的楹聯。

中國的媽祖文化是一種源于中華民族傳統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文化,流傳至今,千年歷史積澱,遍及全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慈悲為本,濟世救人、揚善除惡的媽祖,成為後人世代景仰的海上護航女神。

如今,消失了200多年的天后宮重建完成,昔日的恢弘壯觀重現在沈城市民的眼前,只是希望能不被商業化氣息玷污,可以成為那種非常神聖非常安寧的淨地,畢竟這座複建的天后宮承載著海神娘娘在瀋陽的獨特歷史和文化精神,成為沈城的一處文化符號倒是不錯的選擇。

遇見,從來不是偶然的事,無論是對人對物還是對事。城市街巷裡的人或物,對我來說都很特別,每次去尋找都會有一個特定的故事,和一些人走了一段路,留下一段情懷。

媽祖是福建一帶漁民奉祀的神靈,據說原名叫“林默”,女性,宋朝人,居湄洲嶼,曾於風暴中隻身出海救父兄,後被人尊為海上神靈,清朝時被帝王封為“天后”,因而“媽祖廟”也稱“天后宮”。

天后宮大殿內中間供奉神像為天后娘娘,左右兩側分別供奉關公、碧霞元君、眼光娘娘、子孫娘娘、王母娘娘、觀音娘娘。

殿前擺設鑄鐵香爐一座,雖然是現代仿製品,但是形制古樸, 雕飾精美。

大殿的石柱上鐫刻著楹聯,大門兩根蟠龍廊柱,採用全石通雕的工藝,頗有氣勢。

大殿內佈局嚴謹有序,富麗堂皇,正上方懸掛著“神昭海表”的匾額。

宮內東側有一面鐫刻重建捐獻者的功德牆。

整座天后宮高大壯觀,古色古香,紅牆黃瓦,琉璃翹簷,雕樑畫棟。

回廊上的彩繪豐富鮮豔。

西側廂房的門前柱子上懸掛一副楹聯:“寒北祥雲天後情,江南惠雨閩商意”。

石欄杆上的浮雕雕刻細膩。

天后內的“晨鐘暮鼓”,只是估計很難做到日出撞鐘、日落擊鼓吧?

試想一下,晨鐘暮鼓在都市中回蕩,聲韻悠蕩……在喧囂中尋找心中的那一片寧靜。

大門前擺放石獅一對,左右兩邊鑲石刻的楹聯。

中國的媽祖文化是一種源于中華民族傳統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文化,流傳至今,千年歷史積澱,遍及全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慈悲為本,濟世救人、揚善除惡的媽祖,成為後人世代景仰的海上護航女神。

如今,消失了200多年的天后宮重建完成,昔日的恢弘壯觀重現在沈城市民的眼前,只是希望能不被商業化氣息玷污,可以成為那種非常神聖非常安寧的淨地,畢竟這座複建的天后宮承載著海神娘娘在瀋陽的獨特歷史和文化精神,成為沈城的一處文化符號倒是不錯的選擇。

遇見,從來不是偶然的事,無論是對人對物還是對事。城市街巷裡的人或物,對我來說都很特別,每次去尋找都會有一個特定的故事,和一些人走了一段路,留下一段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