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他千般不願,還是不得不把皇位傳給傻兒子?

在選擇接班人這件事上,大概沒有人比皇帝更謹慎的了,

畢竟關係到江山社稷的安危。不過,即便如此,歷史上失手的皇帝也不少。

比如,晉朝的開國之君司馬炎,他有26個兒子,卻選了個傻子司馬衷繼位。

司馬衷何許人也?“何不食肉糜”,這句“鼎鼎大名”的話就出自他之口。

司馬衷“何不食肉糜”

一位智力如此低下的人,

司馬炎為什麼讓他去做皇帝呢?總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傳統導向

古代嫡長子繼承制影響深遠,有所謂“立長不立賢”的說法。

司馬炎雖然有26個兒子,但是長子司馬軌早夭,次子便是司馬衷,是楊皇后的兒子,所以被立為太子可謂名正言順。而且司馬衷被立為太子時不過8歲,並沒有太多可考察的機會。

另外,當時朝中王公貴卿也都傾向於立長,司馬炎不得不“順從王公卿士之議”。

平衡勢力

司馬衷的生母楊皇后,是當時的大士族弘農楊氏一族,而司馬衷的老婆,則是賈氏家族,在當時朝中都很有實力。

讓司馬衷繼位,可以籠絡住兩大勢力集團,平衡政權格局。

影視劇中的楊皇后

司馬炎不是不知道太子在智商方面的缺陷,

他曾多次表達過對太子繼位的憂慮,甚至產生過另立太子的想法。

然而由於皇后的阻撓和佞臣的諂媚,司馬炎一直猶豫不決。

父憑子貴

司馬炎知道司馬衷傻,但是他在孫子司馬遹身上看到了希望。

一次宮中失火,司馬炎登樓看火勢,5歲的司馬遹過去拉著他的袖子說:“現在是深夜,又發生了意外事件,皇上不能站在有光亮的地方,否則有危險。”

司馬炎聽了非常開心,

感覺這個孩子很不一般,感歎“此兒當興吾家”。所以,司馬炎堅持讓司馬衷繼位,心裡想著以後可以傳位給司馬遹。

舊事陰影

不過司馬炎並沒有放下對司馬衷“不堪奉大統”的疑慮。他曾經問近臣張華:誰堪託付後事?張華不假思索,答:才德兼備又與陛下至親的,不如齊王。

立司馬衷,法統上最正。一旦改立,就破了規矩,既然破了規矩,何不立齊王呢?

這讓司馬炎驚出了一身汗。

齊王即司馬炎的親弟弟司馬攸,為人溫和公允,禮賢下士,深受父親司馬昭的寵愛,幾次想立他為太子。但是,司馬攸不是長子,名分上說不過去,因此司馬昭最後還是立司馬炎為太子。

晉武帝司馬炎

當年司馬昭的猶豫和暗示,讓司馬炎承受了無盡的憂惶和驚嚇。作為一個“立長不立賢”的受益者,司馬衷當然不肯將帝位白白送給這個平生潛在的最大對手,而寧願將江山託付給自己有些癡呆的兒子。

正是從司馬衷開始,之後的歷任皇帝個個窩囊,實權旁落,最終晉朝成為第一個被外族滅國的國家。

在現代企業史上,也不乏“傳子不傳賢”而導致失敗的案例。

上世紀50年代,華人王安在美國創辦了王安電腦公司。他用短短20多年,就創造了一個價值幾十億美元的跨國企業,讓IBM也不敢小視。到了80年代末,王安的個人身價高達20億美元,成為全球華人首富。

王安

然而,看似固若金湯的王安電腦帝國,卻在短短5年內轟然倒塌。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上,王安懷著典型的傳統中國人思維,他選擇了兒子王烈接班。而王安當時的副手——卡甯漢,原本是最合適的人選。

“因為我是公司的創始人,我對公司擁有完全的控制權,使我的子女能有機會證明他們管理公司的能力。”

可是,王烈對企業管理可謂一竅不通,嚴重缺乏決斷力,導致公司元老紛紛離去。僅僅一兩年後,王安電腦就迅速陷入巨虧狀態。

1989年9月,病危之中的王安不得不親自宣佈王烈辭職,另請高明。1990年,王安去世。1992年,王安電腦申請破產保護,一個曾令全球華人驕傲的科技帝國崩塌。

不管是對古代的皇帝,還是現代的企業家來說,如何選擇繼承人,都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需要考慮諸多因素的平衡。

在史學巨著《資治通鑒》中,記載了很多王朝傳承的故事,如智氏因選人不當而導致家族滅亡;劉邦欲改立太子卻群情難違。

因此,思想食堂特邀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姜鵬開授《資治通鑒》,分析歷代領導者的選人、用人之術。鑒古可以通今,讀懂這些歷史,可以給今日的企業傳承難題帶來更多思考的角度。

講師介紹

薑鵬

思想食堂講師

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百家講壇主講人

作為登上《百家講壇》最年輕的講師,姜鵬學識豐富,上課旁徵博引,深入淺出。高曉松曾讚譽他是國內講《資治通鑒》最好的人。

課程特色

通過與歷史對話,解答企業家們最關心的創業、守業、傳業難題。課程共分七個模組,小班教學,保證學員能與老師有充分的互動。

上課地點

上海

上課人數、時間

模組一:上限100人

獨立開課

時間:2017年12月9日

其他模組:上限50人

時間:2018年1-6月

適宜人群

期望從歷史中獲取成功經驗的創業者

面臨交接矛盾的企一代與企二代

大中型民營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

作為一個“立長不立賢”的受益者,司馬衷當然不肯將帝位白白送給這個平生潛在的最大對手,而寧願將江山託付給自己有些癡呆的兒子。

正是從司馬衷開始,之後的歷任皇帝個個窩囊,實權旁落,最終晉朝成為第一個被外族滅國的國家。

在現代企業史上,也不乏“傳子不傳賢”而導致失敗的案例。

上世紀50年代,華人王安在美國創辦了王安電腦公司。他用短短20多年,就創造了一個價值幾十億美元的跨國企業,讓IBM也不敢小視。到了80年代末,王安的個人身價高達20億美元,成為全球華人首富。

王安

然而,看似固若金湯的王安電腦帝國,卻在短短5年內轟然倒塌。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上,王安懷著典型的傳統中國人思維,他選擇了兒子王烈接班。而王安當時的副手——卡甯漢,原本是最合適的人選。

“因為我是公司的創始人,我對公司擁有完全的控制權,使我的子女能有機會證明他們管理公司的能力。”

可是,王烈對企業管理可謂一竅不通,嚴重缺乏決斷力,導致公司元老紛紛離去。僅僅一兩年後,王安電腦就迅速陷入巨虧狀態。

1989年9月,病危之中的王安不得不親自宣佈王烈辭職,另請高明。1990年,王安去世。1992年,王安電腦申請破產保護,一個曾令全球華人驕傲的科技帝國崩塌。

不管是對古代的皇帝,還是現代的企業家來說,如何選擇繼承人,都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需要考慮諸多因素的平衡。

在史學巨著《資治通鑒》中,記載了很多王朝傳承的故事,如智氏因選人不當而導致家族滅亡;劉邦欲改立太子卻群情難違。

因此,思想食堂特邀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姜鵬開授《資治通鑒》,分析歷代領導者的選人、用人之術。鑒古可以通今,讀懂這些歷史,可以給今日的企業傳承難題帶來更多思考的角度。

講師介紹

薑鵬

思想食堂講師

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百家講壇主講人

作為登上《百家講壇》最年輕的講師,姜鵬學識豐富,上課旁徵博引,深入淺出。高曉松曾讚譽他是國內講《資治通鑒》最好的人。

課程特色

通過與歷史對話,解答企業家們最關心的創業、守業、傳業難題。課程共分七個模組,小班教學,保證學員能與老師有充分的互動。

上課地點

上海

上課人數、時間

模組一:上限100人

獨立開課

時間:2017年12月9日

其他模組:上限50人

時間:2018年1-6月

適宜人群

期望從歷史中獲取成功經驗的創業者

面臨交接矛盾的企一代與企二代

大中型民營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