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好人365」“愛心教師”葉海濤 身殘志堅義務補課十八年 點亮留守兒童求學之路

夏秋季,雨水多。一場大雨不期而至。

盱眙縣明祖陵村一間平房內,葉海濤在床上吃力地抬起頭,看著窗外,內心焦急地盼望:這麼大雨,孩子們還會來聽課麼?

一把把雨傘出現在窗外,

孩子們明媚的笑臉,爽朗的童聲:“葉老師好!”葉海濤眉頭舒展地笑著回應:“你們好!”

雨勢不小,但是孩子們熱情不減,朗朗讀書聲溢滿小屋。

在這間特別的教室裡,葉海濤躺在床上,左手費力地舉著黑板,右手拿著粉筆,頭部艱難地側著授課。孩子們圍在床邊,眼神專注。

這裡就是葉海濤的“愛心教室”。從1999年秋季開班,至今已有18個年頭。

他曾經最大的理想是教書育人 一場病痛讓他“生不如死”

曾經,葉海濤最大的夢想就是站在三尺講臺,教書育人。1993年,葉海濤憑藉優異的成績順利進入了淮陰師範學院。在學校裡,葉海濤廢寢忘食,刻苦專研學術。

不幸的是,厄運卻降臨在他的身上。葉海濤讀大二時,一天突覺右腿不適,平日愛好打籃球的他並沒在意。

隨著右腿的疼痛一天天加重,一個月後,葉海濤趕緊去醫院檢查。醫生告知他患的是強直性脊柱炎,由於治療不及時,股骨頭已經壞死。手術雖然保住了性命,但他的雙下肢關節全部僵直,癱瘓在床。葉海濤不得不中途退學回家。對他來說,那段時間“生不如死”。

白天暗自垂淚,夜晚他用手使勁敲擊麻木的雙腿,沒有痛感,令他越發抓狂。他不想再給家人添累贅,整整4天滴水未進,原本就瘦弱的他憔悴得脫了形。

母親早逝,父親再婚,大姐已經嫁人,家裡只有二姐葉海燕照顧葉海濤。見到弟弟這樣,葉海燕十分心痛,她守在葉海濤床前,哭著說:“只要活著就有希望,無論你遇到什麼樣的艱難險阻,姐姐都會和你在一起,

嫁人也要帶著你!”姐姐的一席話讓葉海濤內心震動,親情的力量給了他活下去的希望。他握著姐姐的手說:“我要活出個人樣來。”

後來,他無意中又讀到了關於史鐵生的文章,深深地被他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所打動,從他的故事裡獲得了力量,堅強地面對病魔,積極地配合治療。

明祖陵鎮黨委、政府得知葉海濤的情況後,為他辦理了農村低保,緩解了他生活上的困難。

明祖陵村党支書聯繫上級幫扶部門,給他送去了筆記型電腦和手機,讓他在病床上也可以瞭解到外面世界的資訊,堅持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很快,葉海濤的遭遇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來自四面八方、社會各界的溫暖使葉海濤倍受感動和鼓舞,他默默下定決心,自己要好好生活,還要盡可能回報社會對他的關愛。

感恩家人的照顧 幫孩子輔導功課意外啟動了他沉睡的夢想

活下去並不難,日常吃飯穿衣是件難事。二姐承擔全部護理重任,每天為他燒飯洗衣,幫助他大小便。葉海濤身高超過一米八,體重近160斤,二姐葉海燕只有一米六,體重不到120斤。每一次,她都拼盡力氣去抱或扶弟弟,累得全身大汗。

葉海濤實在不忍心,開始學著自己動手。從穿衣吃飯開始,他請人專門定做了一根木棍,平日衣物放在床上,手觸不到就用木棍挑起。他每天都嘗試著站起來,雙腿僵直使不上力,他就琢磨著借力起身。木棍無法支撐身體,拐杖倒是不錯的選擇,鐵拐杖容易變形,葉海濤又請人做了一根木拐杖。起身時,先把僵直的雙腿挪到床下,將拐杖放在兩腿中間,以床借力,用手使勁拉著拐杖,將上半身“撬”起來。初期,葉海濤總是重心不穩,一不小心還會摔倒在地上。葉海燕見弟弟辛苦,勸他別這麼“折騰”自己,她願意幫弟弟做所有事,但葉海濤不願意。他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然後不斷總結經驗。

姐姐葉海燕每天準備中藥,讓弟弟泡腳,並幫他按摩雙腿。一天三次,一次要一個多小時,儘管效果甚微,但她從不放棄。姐姐的傾心付出,讓葉海濤十分感動。

他尋思著,幫姐姐家兩個孩子補習功課,也算盡自己一份心。漸漸地,周邊鄰居家孩子有不懂的問題也來諮詢,受輔導的孩子越聚越多,葉海濤的小屋成了課外輔導站,每天等著孩子們放學成了葉海濤最快樂的事。

這一刻,猶如暗夜照進了陽光,他的心頭升起暖暖的希望:為更多孩子課外輔導,幫助他們完成學業,讓我殘缺的人生不再寂寞,這是多好的一個夢想啊!

“愛心教室”助他圓夢 也照亮了留守兒童的學業之路

一次偶然,葉海濤得知村裡有不少留守兒童。父母在外打工,不能陪在身邊,孩子功課沒有人輔導,師範學院出身的葉海濤覺得自己可以給這些留守的孩子們輔導功課。於是,1999年秋,葉海濤“愛心教室”正式開班。

葉海濤不能坐著,只能躺在病床上,側著身子用小黑板給孩子們講解題目。躺的時間久了,他的身體便會全都麻木,疼痛難忍。為了更好地勝任這份輔導任務,他還常在空餘時間閱讀有關教育方面的書籍。

葉海濤不光愛孩子,還把這份愛融入真心。留守的孩子缺乏足夠的父愛和母愛,思想上總是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對於這些孩子,葉海濤總會在輔導之餘抽時間和他們談心,噓寒問暖,及時解決他們身上出現的問題,讓他們感受到愛。個別孩子家境貧寒,生活困難,他便將自己不多的積蓄取出一部分,給他們買學習用品,給予他們物質上的幫助,讓他們能夠安下心來好好學習。

村裡有個叫小文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一般,即將升初一那年,因為家裡比較困難,懂事的小文想中途退學到外面打工賺錢,以此來減輕家裡的負擔。葉海濤得知後,主動找小文談心,鼓勵她堅持學習,認真輔導小文的功課,同時還拿出自己的部分積蓄説明小文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葉海濤的真情感動了小文,她放下了輟學的念頭,認真學習,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理想的中學,成績一直穩定在年級前幾名。

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幫助下越來越優秀,葉海濤發自內心地感到高興,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有意義的,是值得的。有不少孩子的家長知道了這一情況後,帶著禮物到葉海濤家裡拜訪,並提出要給他補課費,都被葉海濤婉言謝絕了。

十八年來,經葉海濤輔導的孩子超過300名,孩子們不但學到了知識,更受到他自信與自強精神的感染,不少人後來考上了大學。

編輯點評

天生我才必有用。葉海濤經歷過人生的最低谷,也享受過人間的最溫情。身體雖然重度殘疾,但他有著堅強的意志,仍舊以滿腔的熱情面對生活,盡自己所能回饋曾幫過他的親友,回報社會。開辦愛心教室,既實現了他的人生理想,又幫助了那些留守農村的孩子們。他身殘志堅的信念讓人欽佩,助人為樂的精神讓人動容。(中國文明網)

活下去並不難,日常吃飯穿衣是件難事。二姐承擔全部護理重任,每天為他燒飯洗衣,幫助他大小便。葉海濤身高超過一米八,體重近160斤,二姐葉海燕只有一米六,體重不到120斤。每一次,她都拼盡力氣去抱或扶弟弟,累得全身大汗。

葉海濤實在不忍心,開始學著自己動手。從穿衣吃飯開始,他請人專門定做了一根木棍,平日衣物放在床上,手觸不到就用木棍挑起。他每天都嘗試著站起來,雙腿僵直使不上力,他就琢磨著借力起身。木棍無法支撐身體,拐杖倒是不錯的選擇,鐵拐杖容易變形,葉海濤又請人做了一根木拐杖。起身時,先把僵直的雙腿挪到床下,將拐杖放在兩腿中間,以床借力,用手使勁拉著拐杖,將上半身“撬”起來。初期,葉海濤總是重心不穩,一不小心還會摔倒在地上。葉海燕見弟弟辛苦,勸他別這麼“折騰”自己,她願意幫弟弟做所有事,但葉海濤不願意。他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然後不斷總結經驗。

姐姐葉海燕每天準備中藥,讓弟弟泡腳,並幫他按摩雙腿。一天三次,一次要一個多小時,儘管效果甚微,但她從不放棄。姐姐的傾心付出,讓葉海濤十分感動。

他尋思著,幫姐姐家兩個孩子補習功課,也算盡自己一份心。漸漸地,周邊鄰居家孩子有不懂的問題也來諮詢,受輔導的孩子越聚越多,葉海濤的小屋成了課外輔導站,每天等著孩子們放學成了葉海濤最快樂的事。

這一刻,猶如暗夜照進了陽光,他的心頭升起暖暖的希望:為更多孩子課外輔導,幫助他們完成學業,讓我殘缺的人生不再寂寞,這是多好的一個夢想啊!

“愛心教室”助他圓夢 也照亮了留守兒童的學業之路

一次偶然,葉海濤得知村裡有不少留守兒童。父母在外打工,不能陪在身邊,孩子功課沒有人輔導,師範學院出身的葉海濤覺得自己可以給這些留守的孩子們輔導功課。於是,1999年秋,葉海濤“愛心教室”正式開班。

葉海濤不能坐著,只能躺在病床上,側著身子用小黑板給孩子們講解題目。躺的時間久了,他的身體便會全都麻木,疼痛難忍。為了更好地勝任這份輔導任務,他還常在空餘時間閱讀有關教育方面的書籍。

葉海濤不光愛孩子,還把這份愛融入真心。留守的孩子缺乏足夠的父愛和母愛,思想上總是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對於這些孩子,葉海濤總會在輔導之餘抽時間和他們談心,噓寒問暖,及時解決他們身上出現的問題,讓他們感受到愛。個別孩子家境貧寒,生活困難,他便將自己不多的積蓄取出一部分,給他們買學習用品,給予他們物質上的幫助,讓他們能夠安下心來好好學習。

村裡有個叫小文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一般,即將升初一那年,因為家裡比較困難,懂事的小文想中途退學到外面打工賺錢,以此來減輕家裡的負擔。葉海濤得知後,主動找小文談心,鼓勵她堅持學習,認真輔導小文的功課,同時還拿出自己的部分積蓄説明小文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葉海濤的真情感動了小文,她放下了輟學的念頭,認真學習,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理想的中學,成績一直穩定在年級前幾名。

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幫助下越來越優秀,葉海濤發自內心地感到高興,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有意義的,是值得的。有不少孩子的家長知道了這一情況後,帶著禮物到葉海濤家裡拜訪,並提出要給他補課費,都被葉海濤婉言謝絕了。

十八年來,經葉海濤輔導的孩子超過300名,孩子們不但學到了知識,更受到他自信與自強精神的感染,不少人後來考上了大學。

編輯點評

天生我才必有用。葉海濤經歷過人生的最低谷,也享受過人間的最溫情。身體雖然重度殘疾,但他有著堅強的意志,仍舊以滿腔的熱情面對生活,盡自己所能回饋曾幫過他的親友,回報社會。開辦愛心教室,既實現了他的人生理想,又幫助了那些留守農村的孩子們。他身殘志堅的信念讓人欽佩,助人為樂的精神讓人動容。(中國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