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好人365」“愛心企業家”張岩雄 滴恩湧報回饋社會

張岩雄,一個從壽寧大山深處走出來的農民的兒子。他不忘初心,心懷感恩,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幫扶困難群體,擔負起了一名生意人"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社會責任。2012年,他與其他志願者一起成立了“兄弟幫扶中心”,

致力於幫扶大山深處的困難群體,至今已有450名固定成員。張岩雄被評為“2017北京榜樣”,2017年5月榮登“中國好人榜”。

他將自己比作愛的圓規,為別人圓夢。圓規有兩個腳,一個代表他為別人服務的心是堅定不移的,另一代表他一直在路上,會一直不停地走下去。他義務照顧孤寡老人、資助困難學生、成立“兄弟幫扶中心”,他希望從這些點滴的小事做起,

用自己的行動帶動影響身邊更多的人,為別人點燃希望,奉獻愛。他叫張岩雄,一個熱心的企業家。

滴恩湧報 誠信經營紮根北京

初到北京時,張岩雄每天要沿街叫賣自己老家的紅茶來賺取讀書的費用。一個街道幹部看到他經常穿著單薄的衣服,便將自己當兵兒子的一件全新軍大衣送給了他。正是這件軍大衣,不僅溫暖了他的身體,更溫暖了一顆身在異鄉的遊子心,

這種溫暖一直根植在張岩雄的心裡,深深地觸動、啟動了他心底的愛,讓他堅定地走上了誠信經營、助人為樂的道路。

從老家的大山深處走進北京的高樓大廈,從最初的一袋茶發展到現在的茶葉專營公司,生活中有困難和酸楚,也有陽光和雨露。

在茶文化這個“王謝堂前燕”越來越廣泛地被“尋常百姓家”所接受,“品茶”成文化時尚的時代,張岩雄憑著一股不忘初心的堅韌勁兒,堅持提供老家壽甯最純正的紅茶,先是在後海開了店,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和生意經驗。隨著南鑼鼓巷特色街區的發展,他又在南鑼鼓巷開了第二家店,他以誠信立足,以真情動人,堅持不懈,收穫了自己生意上的成功。自從落戶南鑼鼓巷後,
他又擔起了南鑼商會副會長的擔子。南鑼鼓巷的居民和商家及管理部門共同推行《南鑼公約》條例,來促進居民和商戶更好地和平相處。作為南鑼商會的副會長,張岩雄積極做好表率,嚴格要求自己,在南鑼鼓巷樹立起了一面誠信經營的旗子。

不忘初心 堅定踏上公益之路

張岩雄的爺爺是一名老紅軍,從小就教育子孫要內心向善,張岩雄一直謹記爺爺的教誨,“莫說我們不欠別人什麼,

要知道,我們欠著人家一個希望。”他的生意有起色後,便有了能力把爺爺的囑託變成身體力行的實踐。正所謂“吃水不忘挖井人”,他每年都到福建壽甯老家的福利院和農村去看望那裡的老人和孩子,給他們送去米麵油,還給每人發一個紅包。按照年齡大小,紅包從100元到500元不等,累計受益已經突破1000餘人。他的愛心義舉受到老家政府和老百姓的一致讚譽,壽甯縣文明辦授予他“壽寧縣第二屆孝老愛親模範提名獎”。同時,由於他對家鄉壽寧紅茶的推介做出的努力和貢獻,壽甯商會成立時,會員單位一致推舉他為商會副會長。

張岩雄不僅對家鄉人充滿著深深眷戀,在北京工作生活期間,他也盡自己最大努力幫扶周圍的困難群眾。通過南鑼鼓巷社區居委會聯繫,他瞭解到社區裡有位孤寡老人。“看到她一個人挺可憐的,那時候我心裡就在想,如果大媽生病了或是遇到困難了,她該怎麼辦?我心裡那時候就想幫幫大媽,”從那時候起,他就開始義務照顧王大媽,幫老人購買生活必需品,幫老人做家務,帶老人去看病,這一堅持就是十多年,“從一開始一兩次來看大媽,最後就變成了習慣,看到大媽平安開心,其實我也收穫了很多快樂,我想著只要我力所能及,就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給他們帶去更多的希望。”

愛心傳遞 成立“兄弟幫扶中心”

近年來,張岩雄每年都資助來自全國各地的10名學生,幫助他們完成學業。他從不要求孩子們考取多好的成績來回報他,並表示:“只要孩子願意學,只要我還有能力負擔,我一定幫助他們圓夢。”隨著年級增長,學費數目也會有所增長,小學生每人每年2000元,中學生3000元,高中生5000元,大學生10000元。他的資助不同於其他企業,沒有條幅宣傳,也不對孩子的工作取向做任何要求,不需要孩子回到自己的公司工作,甚至暑期工也不需要。捐助過程中,因為不想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和負擔,所以他一般不會與孩子見面,並且叮囑家長不要告訴孩子他是誰,只說有個北京的叔叔在幫助你學習。平時只和家長進行聯繫,關懷瞭解孩子的學習成長情況,看看孩子的照片他就心滿意足了。

這兩年,南鑼鼓巷茶葉店的經營成本逐年加大,開個店很不容易。當提及能否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堅持下去的時候,張岩雄說:“我覺得,自己再難也比那些貧困的人們強很多,我要堅持下去,不會放棄幫助別人,因為此生我會覺得欠著別人一個希望。幫助別人使我提高了自己的能力,開闊了視野,對自己充滿信心,未來二十年之內我有能力提供這樣的幫助。”

2012年3月,張岩雄與一些志願者組織成立了“兄弟幫扶中心”,投入更大的力量為一些山區的貧困戶送去溫暖,同時也為想捐助的人搭建了一個捐錢捐物的平臺。從此,他不再是一個人,有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與他合力為需要幫助的人圓夢。張岩雄希望通過“幫扶兄弟”建立一個圈感染一個圈,以小圈帶動大圈,讓更多的人得到幫助與愛。

一件軍大衣在張岩雄心裡種下了一顆"愛"的種子,滴恩湧報,扶弱濟困。事雖小,卻如同一支燭火,點亮了別人的人生;力雖薄,如同一棵大樹,撐起了別人的希望。張岩雄大踏步地在公益之路上前行,肩負起了一名企業家“取之於社會,報之於社會”的責任。

(中國文明網)

同時,由於他對家鄉壽寧紅茶的推介做出的努力和貢獻,壽甯商會成立時,會員單位一致推舉他為商會副會長。

張岩雄不僅對家鄉人充滿著深深眷戀,在北京工作生活期間,他也盡自己最大努力幫扶周圍的困難群眾。通過南鑼鼓巷社區居委會聯繫,他瞭解到社區裡有位孤寡老人。“看到她一個人挺可憐的,那時候我心裡就在想,如果大媽生病了或是遇到困難了,她該怎麼辦?我心裡那時候就想幫幫大媽,”從那時候起,他就開始義務照顧王大媽,幫老人購買生活必需品,幫老人做家務,帶老人去看病,這一堅持就是十多年,“從一開始一兩次來看大媽,最後就變成了習慣,看到大媽平安開心,其實我也收穫了很多快樂,我想著只要我力所能及,就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給他們帶去更多的希望。”

愛心傳遞 成立“兄弟幫扶中心”

近年來,張岩雄每年都資助來自全國各地的10名學生,幫助他們完成學業。他從不要求孩子們考取多好的成績來回報他,並表示:“只要孩子願意學,只要我還有能力負擔,我一定幫助他們圓夢。”隨著年級增長,學費數目也會有所增長,小學生每人每年2000元,中學生3000元,高中生5000元,大學生10000元。他的資助不同於其他企業,沒有條幅宣傳,也不對孩子的工作取向做任何要求,不需要孩子回到自己的公司工作,甚至暑期工也不需要。捐助過程中,因為不想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和負擔,所以他一般不會與孩子見面,並且叮囑家長不要告訴孩子他是誰,只說有個北京的叔叔在幫助你學習。平時只和家長進行聯繫,關懷瞭解孩子的學習成長情況,看看孩子的照片他就心滿意足了。

這兩年,南鑼鼓巷茶葉店的經營成本逐年加大,開個店很不容易。當提及能否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堅持下去的時候,張岩雄說:“我覺得,自己再難也比那些貧困的人們強很多,我要堅持下去,不會放棄幫助別人,因為此生我會覺得欠著別人一個希望。幫助別人使我提高了自己的能力,開闊了視野,對自己充滿信心,未來二十年之內我有能力提供這樣的幫助。”

2012年3月,張岩雄與一些志願者組織成立了“兄弟幫扶中心”,投入更大的力量為一些山區的貧困戶送去溫暖,同時也為想捐助的人搭建了一個捐錢捐物的平臺。從此,他不再是一個人,有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與他合力為需要幫助的人圓夢。張岩雄希望通過“幫扶兄弟”建立一個圈感染一個圈,以小圈帶動大圈,讓更多的人得到幫助與愛。

一件軍大衣在張岩雄心裡種下了一顆"愛"的種子,滴恩湧報,扶弱濟困。事雖小,卻如同一支燭火,點亮了別人的人生;力雖薄,如同一棵大樹,撐起了別人的希望。張岩雄大踏步地在公益之路上前行,肩負起了一名企業家“取之於社會,報之於社會”的責任。

(中國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