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東漢末年為什麼會天下大亂,一位種地的老農民這樣認為

何進掌握朝政大權後,先後招攬天下名士二十余人入他的幕府。這其中有:袁紹、伍孚、荀爽、荀攸、陳寔、鄭泰、王允、華歆、孔融、申屠璠、王謙、劉表、王匡、鮑信、蒯越、陳琳、鄭玄、何顒、邊讓、董扶……許多漢末風雲人物成為大將軍府中的座上賓,

一時間何進手下人才濟濟,蔚為大觀。

悲催的是,這些名士吃何進的、喝何進的,卻不怎麼在乎何進的感受。在士人眼中,何進永遠只是一個屠家子。位尊權重的何進希望與王謙結為兒女親家,哪知卻被王謙一口回絕。

王謙是山陽高平(今山東濟寧)人,祖父王龔曾任順帝朝太尉。父親王暢在靈帝登基之初擔任過司空之職,他的兒子就是後來聞名天下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按道理,做為何進的僚屬,與大將軍結姻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王謙卻對此嗤之以鼻。此事給何進心底造成的傷害,至少也有上萬點。

不只是士人不看好他,就連尋常百姓也對這個屠家子的執政能力表示懷疑。

南陽何家除了在豬肉價格堅挺的時候大發橫財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值得在世人面前炫耀的資本。何進除了有一個異母妹妹入宮受寵成為皇后,從此平步青雲,做了大將軍、封了侯,有權有勢之外,本是個難以擔當大事的庸才。

如何為生豬注水或者是何進的拿手絕活,

宰割天下他則是“殺豬捅屁眼——外行一個”!

何皇后的宮內事情可以交由宦官去打理,何進在宮外處理繁雜的政務就顯得力不從心。讓一個屠家子去日理萬機,委實是有點強人所難。做官與作豬官的差別太過巨大,何進沒有料到管理人遠比管理豬要困難萬分,面對著如山的公文政務他從心底打怵。因此,儘管王謙之流對他不假辭色,何進仍對待士人如初戀。

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對於其中一些德高望重者,何進也放低身段裝出一派尊老敬賢的模樣。他特意為鄭玄設“幾杖”,行敬老之禮。(幾案與手杖,以供老年人平時靠身和走路時扶持之用,故古以賜幾杖為敬老之禮。《禮記-曲禮上》:“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

鄭玄卻並不領情,表現得非常不識抬舉,人來就是給了何進天大的面子,至於在豬官手下作官,還是算了吧。史載,“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見,一宿逃去”。

鄭玄這樣做,並不是擔心“殺戮眼中盡名士,幾人安穩到黃泉”,而是預感到天下將亂。他明白“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的道理,最好的選擇無過於——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身為儒學大家,鄭玄深諳“明盛衰之源,通成敗之端,審治亂之機,知去就之節,雖窮不處亡國之位,雖貧不食亂邦之粟。”的道理。

不只是碩儒鄭玄有這種清晰的認識,就連普通農夫也看出了東漢覆亡之兆。

延熹年間(158~166),桓帝巡幸雲夢。地方百姓爭相觀看皇帝龍顏(去動物園看猴還得花錢),唯獨一個老農在田間耕作不輟。事情引起了時任尚書郎的張溫注意,他特意上前向這位老農詢問究竟。

老農說出一連串驚世駭俗的話,當場就雷倒了他;

“天下亂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事天子邪?”

這位老農民實話實話:立天子沒有必要,皇帝就是個事媽!事情和哪有交警,哪裡的交通就阻塞同理。

鄭玄深諳“明盛衰之源,通成敗之端,審治亂之機,知去就之節,雖窮不處亡國之位,雖貧不食亂邦之粟。”的道理。

不只是碩儒鄭玄有這種清晰的認識,就連普通農夫也看出了東漢覆亡之兆。

延熹年間(158~166),桓帝巡幸雲夢。地方百姓爭相觀看皇帝龍顏(去動物園看猴還得花錢),唯獨一個老農在田間耕作不輟。事情引起了時任尚書郎的張溫注意,他特意上前向這位老農詢問究竟。

老農說出一連串驚世駭俗的話,當場就雷倒了他;

“天下亂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事天子邪?”

這位老農民實話實話:立天子沒有必要,皇帝就是個事媽!事情和哪有交警,哪裡的交通就阻塞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