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每次痛經都疼痛難忍,嘗試了各種方法都沒用?中醫教你怎麼解決

痛經為最常見的婦科症狀之一,指行經前後或月經期出現下腹部疼痛、墜脹,

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適,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者。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痛經指生☆禁☆殖☆禁☆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繼發性痛經指由盆腔器質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經。根據最新醫學顯示,痛經會導致女性不孕疾病的發生。

很多女生在經期前、中階段都會出現痛經的症狀,常常疼痛難忍,疼痛程度重的甚至會痛暈過去,

無法正常工作生活,只能臥床休息。生薑紅糖水是最常見的治療方法,還有西醫的各種藥丸、顆粒等等。這些方法確實能緩解不少,可也是短暫的,下次月經來臨,又開始疼痛。周而復始。中醫的中藥方一直以來治癒女性痛經的案例也不在少數,沒有副作用,有效期長。下面就來看看中醫是怎麼解決女性痛經的吧。

痛經,中醫亦稱之為痛經或經行腹痛,一般認為痛經多因經期前後七情內傷,

起居不慎,或由六淫入侵沖任,瘀阻經脈,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古方溫經貼具有活血化瘀,祛除寒凝,驅寒除濕,加速女性胞宮的血液迴圈,祛除宮寒,讓行經期經血順暢,從而消散痛經之功。根據人類體質,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氣滯血瘀型痛經

主證:每于患者痛經的前一到二天或者是經期如果有小腹脹痛、拒按,經血量過少,或者是排出感到不暢,月經色呈現紫暗並有血塊,血塊的排出後疼痛就會減輕,胸脅乳☆禁☆房作脹,舌質紫暗,舌邊或有瘀點,脈沉弦。

分析:沖住氣血鬱滯,氣血運行欠暢通,故經前或經期少腹脹痛、拒按,經量少或排出不暢;經血瘀滯,故色暗有塊;塊下瘀滯稍通,故疼痛暫減;瘀滯隨經血而外泄,

故經後疼痛自消。但若鬱滯之因未除,則下次痛經。舌質紫暗,脈沉弦,均為氣滯血瘀之象。

肝腎虧虛型痛經

主證:痛經經淨後小腹隱痛、腰酸,經血量少而質薄,經色暗淡,或有頭暈耳鳴,小腹空墜不溫,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分析:肝腎虧虛,沖任俱虛,精血不足,行經之後,血海更虛,胞脈失養,故痛經經淨後小腹隱痛;精虧血少,陰損及陽,經量少而色淡質薄,小腹空墜不溫;腎虛精虧,

清竅失養,故頭暈耳鳴;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酸。

中醫如何解決痛經?

1、艾條灸

用點燃的艾條在痛經患者的腹部、腰骶部及小腿內側等部位施行溫和灸,當患者感受到艾條熱度向皮膚深處灌注或出現灸感感傳時,疼痛可逐漸緩解。每次每穴艾條灸2~3分鐘,每次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一次,連續5天,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2、隔薑灸

痛經患者將生薑切片,放置于肚臍、關元穴處,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薑片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天開始,每日一次,至月經來潮、疼痛消失為止。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3、隔鹽灸

痛經患者將食鹽適量放置于肚臍、關元穴處,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食鹽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一次,至月經結束。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4、隔鹽隔薑灸

痛經患者將食鹽適量放置于肚臍、關元穴處,而後將姜片放置於食鹽上,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薑片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一次,至月經結束。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5、隔藥灸

痛經患者取紅花、蒲黃、川芎、延胡索各等量研為細末,加黃酒少許制成藥餅,放置于肚臍、關元穴處。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藥餅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5天經來出現疼痛開始,每日一次,至月經疼痛消失為止,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6、附子餅灸

痛經患者將附子研細,制為餅狀,放置于患者疼痛部位,如腹部、腰骶部等,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附子餅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一次,連續5天,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中醫治療痛經的偏方有哪些?

1,蛇莓蛋

原料:雞蛋2個,蛇莓100g,米酒2匙,紅棗2個。

制法:雞蛋加水適量煮熟,去殼,加蛇莓、紅棗煮沸半小時,對入米酒即可。

功效:活血益氣。適用於氣滯血瘀證。

服法:1日分2次食蛋飲湯。

2,鮮味羊肉湯

原料:羊肉500g,當歸、生薑各25g,草果、花椒各5g,清水1000mL。

制法:羊肉洗淨切塊;當歸用紗布紮好,加草果、花椒、生薑等配料後,小火燜至熟爛,去藥渣,食肉喝湯。

功效:行氣活血,調經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證。

服法:月經前1次,連服3—5日。

3,川芎煮雞蛋

原料:雞蛋2個,川芎9g,艾葉4g,黃酒適量。

制法:我們把雞蛋、川芎、艾葉一起放在鍋裡面煮,等到雞蛋煮熟了之後在拿出來把雞蛋殼剝了,然後再放到藥湯裡,繼續用小火煮五分鐘,最後加入適量的黃酒,吃蛋喝湯就好了。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證。

服法:日服1料,5料為1個療程,經前服。

4,黑豆紅花飲

原料:黑豆、紅糖各30g,紅花6g。

制法:把黑豆、紅花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後,再用文火煮至黑豆爛熟,除去黑豆、紅花,留汁,加紅糖攪勻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證。

服法:2次,1杯/次。

5,藏紅花雞蛋

原料:藏紅花1.5g,雞蛋1個。

制法:將雞蛋打一小孔,入藏紅花後拌勻,用紙封口上籠蒸熟。

功效:養血活血,調經止痛。適用於痛經或月經不調等證屬血虛血瘀者。

服法:每次到經期的時候,我們每天吃一個藏紅花雞蛋,一直吃到月經完全沒有了為止,三個月為一個療程,我們連續吃一個療程。

另外,中醫按摩也可以治療痛經:

1.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節至腰椎第2節,並揉按兩側的肌肉和相關的脊中、懸樞、命門、夾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志室等穴。

2.用拳頭輕捶背腰部壓痛處。

3.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闕、氣海、關元、天樞、外陵、大巨等穴。

4.用手指捏按下肢的陰包、血海、三陰☆禁☆交、太沖等穴。

足部含有一些與骨盆氣路想通的指壓點。在痛經患者腳踝兩邊凹陷處,用拇指與其它指尖從跟腱向上到小腿肌進行輕輕揉捏,每次指壓數分鐘。

以上就是中醫治療痛經的各種方法,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症狀來進行治療,最好還是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另外,如果是痛經較輕者可以在平時做好保暖、飲食平衡、心情保持愉悅等工作,這樣也可以有效緩解痛經。

想要瞭解更多疑難雜症的治療方法、學習中醫知識,可以關注“健雲e館家”微信公眾平臺,我們會不定時更新更多相關資訊、健康訊息。做大家最貼心的中醫健康管家。

每次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一次,連續5天,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2、隔薑灸

痛經患者將生薑切片,放置于肚臍、關元穴處,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薑片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天開始,每日一次,至月經來潮、疼痛消失為止。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3、隔鹽灸

痛經患者將食鹽適量放置于肚臍、關元穴處,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食鹽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一次,至月經結束。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4、隔鹽隔薑灸

痛經患者將食鹽適量放置于肚臍、關元穴處,而後將姜片放置於食鹽上,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薑片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一次,至月經結束。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5、隔藥灸

痛經患者取紅花、蒲黃、川芎、延胡索各等量研為細末,加黃酒少許制成藥餅,放置于肚臍、關元穴處。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藥餅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5天經來出現疼痛開始,每日一次,至月經疼痛消失為止,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6、附子餅灸

痛經患者將附子研細,制為餅狀,放置于患者疼痛部位,如腹部、腰骶部等,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附子餅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一次,連續5天,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中醫治療痛經的偏方有哪些?

1,蛇莓蛋

原料:雞蛋2個,蛇莓100g,米酒2匙,紅棗2個。

制法:雞蛋加水適量煮熟,去殼,加蛇莓、紅棗煮沸半小時,對入米酒即可。

功效:活血益氣。適用於氣滯血瘀證。

服法:1日分2次食蛋飲湯。

2,鮮味羊肉湯

原料:羊肉500g,當歸、生薑各25g,草果、花椒各5g,清水1000mL。

制法:羊肉洗淨切塊;當歸用紗布紮好,加草果、花椒、生薑等配料後,小火燜至熟爛,去藥渣,食肉喝湯。

功效:行氣活血,調經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證。

服法:月經前1次,連服3—5日。

3,川芎煮雞蛋

原料:雞蛋2個,川芎9g,艾葉4g,黃酒適量。

制法:我們把雞蛋、川芎、艾葉一起放在鍋裡面煮,等到雞蛋煮熟了之後在拿出來把雞蛋殼剝了,然後再放到藥湯裡,繼續用小火煮五分鐘,最後加入適量的黃酒,吃蛋喝湯就好了。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證。

服法:日服1料,5料為1個療程,經前服。

4,黑豆紅花飲

原料:黑豆、紅糖各30g,紅花6g。

制法:把黑豆、紅花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後,再用文火煮至黑豆爛熟,除去黑豆、紅花,留汁,加紅糖攪勻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證。

服法:2次,1杯/次。

5,藏紅花雞蛋

原料:藏紅花1.5g,雞蛋1個。

制法:將雞蛋打一小孔,入藏紅花後拌勻,用紙封口上籠蒸熟。

功效:養血活血,調經止痛。適用於痛經或月經不調等證屬血虛血瘀者。

服法:每次到經期的時候,我們每天吃一個藏紅花雞蛋,一直吃到月經完全沒有了為止,三個月為一個療程,我們連續吃一個療程。

另外,中醫按摩也可以治療痛經:

1.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節至腰椎第2節,並揉按兩側的肌肉和相關的脊中、懸樞、命門、夾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志室等穴。

2.用拳頭輕捶背腰部壓痛處。

3.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闕、氣海、關元、天樞、外陵、大巨等穴。

4.用手指捏按下肢的陰包、血海、三陰☆禁☆交、太沖等穴。

足部含有一些與骨盆氣路想通的指壓點。在痛經患者腳踝兩邊凹陷處,用拇指與其它指尖從跟腱向上到小腿肌進行輕輕揉捏,每次指壓數分鐘。

以上就是中醫治療痛經的各種方法,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症狀來進行治療,最好還是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另外,如果是痛經較輕者可以在平時做好保暖、飲食平衡、心情保持愉悅等工作,這樣也可以有效緩解痛經。

想要瞭解更多疑難雜症的治療方法、學習中醫知識,可以關注“健雲e館家”微信公眾平臺,我們會不定時更新更多相關資訊、健康訊息。做大家最貼心的中醫健康管家。